药学本科生导师教育模式的实践

点赞:18644 浏览:829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践行药学本科生导师制顺应新形势发展的药学教育目标要求.文章简要介绍了药学本科生导师教育模式的实践方法、实施步骤以及结果评价,探索了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兴趣爱好的导师教育模式,对培养多层次的个性化特色药学人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本科生导师药学学生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高军红(1971-),女,徐州医学院药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徐州22100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173-02

“导师”一词源于英国,是指为了某一个或某一部分学生额外进行学科辅导的教师,也指有时与学生及其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教师.班级导师制是指为高等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配备一名班级导师,其工作的内容是在教学教师的基础上糅合了部分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的教育,以求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大学之学,即学府、学人、学问、学业”,所以大学生更需要班级导师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引路人.药学学生作为国家医药事业的储备军,其培养模式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医学学生,以及综合类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笔者所在单位徐州医学院药学院为例,阐述本科生导师制度在药学生本科教育阶段的实践与影响,以求探索药学特色化班级导师制度的建立.

一、实践对象简述

随着医药产业的不断更新和医疗卫生制度的深入改革,传统的“化学―药物”模式正在向“生物―医学―药学―社会”模式转变,当今社会,“以人为本,药学怎么写作”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医药兼备的复合型实践型药学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通过对笔者所在高校药学在校生的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当前药学本科生存在着身心发育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有待完善、从高中到大学衔接过程中在学习方面适应性较差、创新能力不足、动手实践能力弱、人文社科类知识薄弱,在生活方面心理素质欠佳、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特点.同时根据我国对药学生教育培养的基本要求,充分结合药学生的成长特点,开展导师制度,找准突破口,做好对药学生的学习指导、实习管理、医德教育、动手实践能力、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不同需要,以“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指导创业规划、怎么写作教学科研”为目标,构建并践行药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分层次培养个性化药学人才.

在低年级(大一、大二)实施班级导师制,由思想端正、知识渊博、高学历、高素质的教科研老师担任班级导师,利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的思想,指导学习、关心生活,规划职业目标,参与学生的素质文化拓展和入党、评先评优等工作.通过班级导师两年的观察和了解,初步实现科研型、创业型及应用型学生的分流与引导;高年级学生(大三、大四)实行个人导师制,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分别实现科研型、创业型及应用型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二、实践的具体方法(如图所示)

三、实践立足点

(一)观念育人

一方面,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正确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就业观和成才观.另一方面,努力提倡培养“四性”教育,即全面性、主动性、研究性、开放性.使学生在多方面提升综合能力,如艺术培养、信息交流、组织管理、团队协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增加学习锻炼的能力;形成多框架知识体系,做到针对性学习,学会自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使学习交流、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得以培养.

(二)教育育人

1.专业教育育人.在新生入学时便开设专业思想教育课,由班级导师和辅导员共同走进班级,对大学课程的设置进行宏观分析,以自身经历经验,让学生了解即将开始的四年的生活:“学的是什么”“要学些什么”“怎样学习”,以便将整个学科的内容组织整合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专业前景以及专业就业情况.

2.教师育人,导师要“导”好学生,前提是先尊重学生.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同样,导师也要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作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导师在创新方面要成为学生的表率,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易于发展的学习生活环境.开设特色选修课,进行个性化专业兴趣培养.根据医药行业的需求,通过“个人导师制”,让学生自主选择加入药理、药化、药分、药剂、营销等五个方向,有针对性地分别进入科研实验室及相关公司,进行个性化培养和引导,培养个性化药学人才.

3.实践创新育人.积极开展业余科技学术普及活动、素质教育拓展活动,强化实验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教育模式一体化.在实践教学中,笔者所在学院的导师带领学生参观开放的药学实验基地和企业生产管理,组织学生进行车间工厂参观、定岗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进行专业化辅导,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学生的思维被积极激发,逐步养成了主动学习和独自吸收知识的能力,以适应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特色育人

坚持特色育人,奠定学生实践能力拓展基础.一是导师坚持将理论学习结合到实践教育中,使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注重理论知识运用的同时,加强实践锻炼;二是导师坚持将课堂教学结合到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将实践教学融合到学生的课堂、课余生活中;三是导师坚持将教师指导结合到企业生产中,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从而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公司各生产、销售环节,方便学生领会社会及企业对现代毕业生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锻炼.

四、导师制具体实施步骤

(一)班级导师制

在新生入学不久就实行“班级导师制”,即在班级拥有专职辅导员的基础上,一个班级同时配备一名专业教师,在大一、大二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开展“五个一”(进一次宿舍、共进一次午餐、一次活动、一次专业知识讲座、一次主题班会),鼓励并考核班级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经常流与对话,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定位、兴趣培养,从而实现个性化人才的定位.(二)个人导师制

在班级导师制的基础上,鼓励学习成绩优异并且对科研实验有特殊兴趣的药学生做助手.教师们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从实验方法、操作技能、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

1.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主动带着问题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设备的选择、调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生自主参加科研.主要面向高年级(3~4年级)本科学生,发布开放实验中的开放科学研究课题(即药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吸收部分优秀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

3.学生科技创新及创业.学生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或自愿报名参加某项科技竞赛活动或利用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结合实验室的方向和条件,联系相应实验室和指导教师开展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到制药企业及社会药房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创业意识.

4.学生自选实验项目形式的开放.学院鼓励学生进行教学大纲以外的实验创新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主题,独立设计课题方案,主动安装、调试仪器设备,保证实验过程完整进行,最后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

五、实践结果评价与讨论

(一)结果评价

笔者所在高校药学院践行了近8年的本科生导师制,一直贯彻并执行的“五个一”活动对学生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学术创新、社会实践、大学生创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仅最近两年来,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课题资助23项;学生累计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取得的省级以上成果人均高于全校的两倍以上.

药学本科生导师教育模式的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践探索中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从开始单一的班级导师制,到目前高年级制定的个人导师制;从最初的“四个一”活动到“五个一”,至目前正准备试行的“八个一”活动,高年级的个性化教育中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但因导师专业的局限性,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发挥自己的潜能,还可以与医药企业、医院更多合作聘请导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拓宽渠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让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进来,共同培养.

(二)讨论

徐州医学院药学院从2005年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来,笔者作为班级导师制度的负责人,深刻地认识到班级导师既是负责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教师,又是协助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的管理干部.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的工作不同于以往的班主任管理,导师工作质量与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影响.

实践证明,要做一个好导师并不容易,这不仅要求导师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师德,还要求导师业务水平高,专业技能强.所以本科生导师还需要在“导”上不断探索与实践,并且应着重研究建立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实施导师制是高等学校改革的重要内容,本科生导师制这个新生事物一定会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发展和进步,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新领域,这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怀民,鄂茂芳.导学导心导航:班级导师的职能延伸[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

[2]王鹏,冯万里,杨芳.高校本科生班级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7).

[3]徐显明.大学理念论纲[J].新华文摘,2011(10).

[4]张建梅,云介平.高等院校本科班级导师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5]庄岩,陈兰花.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