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国学经典教育策略

点赞:5029 浏览:165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国学经典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活动的开展,让我眼前一亮,当今孩子们丢失的不正是中华民族最宝贵、最厚重的根吗?

一、树立理想,净化心灵

国学是中国一切学问的总称,融中华文化于一炉,产生于中华大地,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不仅是经典文化,也是一种传承,是一种精神,是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中学生,不能缺少这种精神瑰宝.我们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净化孩子的心灵,引领孩子健康发展,并为孩子们的将来奠基.每当课前我听到激昂洪亮的课前词“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时,就会被一种巨大的奋发向上的精神所震撼,不用听就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课堂,将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做少年君子”就是指具备健康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是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表现,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学习《君子与小人》旨在培养做人.“做事先做人,成才先成人”的理念早已被忽视,社会上的利益观、金钱观、享乐观、对孩子影响很大.孩子们每天只知享乐的不在少数,令人堪忧.通过国学经典的教育,可以改变学生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带领学生寻找民族之根,寻找青少年成长之根,提升人格,净化心灵.每节课后语都是“孝亲尊师,终身自律.仁爱济世,真做实行”.这种荡涤心灵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唤醒了孩子们沉睡的心灵,吹响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号角.可以说,国学教育可解我之困惑,让我在迷茫的心理疏导之路上看见了领航的灯塔.

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

每节国学课前,老师们首先请同学门身体坐正,双脚放平,全身放松,轻闭双眼,倾听古筝演奏的古典音乐.让学生被一种宁静、厚重、博大精深的古韵所笼罩,立刻卸去了些许浮华,些许烦躁,些许杂念,梳理情绪,整顿思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当中,营造了气定神闲、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环境,这样的环境对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启迪思维起到促进作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不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有的老师以诵读为主线,以故事为载体,巧妙地让学生动口、动脑、活跃思维,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生动形象、惟妙惟肖的故事引领,使学生进入无限的遐想之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的老师用对照、辨析、评价的方式,启迪思维,明辨是非,增强表达能力,增长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洞察力.人脑是人的心理器官,是智慧的物质基础,智慧与心理不能自然产生,需人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认识.古今文化的交融在不经意中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今后自学质疑、自主讨论评价、自主练习应用、力求创新、自主反馈调控、自主总结提高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心理健康与国学经典教育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学经典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取其精华,健全人格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应取其精华,感染学生,感动学生,让国学经典的精髓植根于学生的血脉,完善孩子们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健全和提升孩子的人格魅力.如,《入则孝》,从“孝身、孝志、孝心”三方面结合现代生活帮助学生效仿古人,明确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国学经典.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能感发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礼能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使人能够单立于世;而音乐能够熏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圆满.孔子认为文学可以涵养完美的人格,所谓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了这些美好的品质,我们的学生在品德和心理方面还用担忧了吗?可见国学经典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力量.从发展的眼光来看,目前阶段多思索和传播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联性,有助于二者的共同发展.国学教育促进了德育工作的发展,也将对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拓宽心境,完善人格,克服心理障碍和疏导心理疾病有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国学经典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


总之,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古圣先贤的思想、理念、精神的精髓,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还需落实到行动中,还有待于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