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电工学”考核中的实践应用

点赞:22015 浏览:970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形成性评价关注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实现对教学的引导.本文面向能力和素质发展,改革基于总结性评价的“电工学”传统考核,重塑考核结构和内容,建立了一套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完整考核机制,实现以考促学、以考导教,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 键 词: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电工学;考核改革

作者简介:罗珊(1972-),女,江苏扬州人,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讲师;张海涛(1974-),男,黑龙哈尔滨人,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解放军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重点试点项目“基于形成性评价的‘电工学’考核改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51-02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又被称为“发展性评价”.它的信息来源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绩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策略等.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只是判断优劣、评定成绩,更在于诊断教学问题,修正教学过程,是国外一流高校普遍采取的考核方式.而总结性评价注重结果,设置在教学末端环节,较易操作,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考核的客观和严肃,但对教学过程缺乏关注.解放军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传统的“电工学”课程考核以总结性评价为主,针对面临的实际问题,近年来课程组对“电工学”课程进行了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模式改革.

一、基于总结性评价的“电工学”考核模式问题分析[1]

“电工学”课程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涵盖经典理论及应用实践.我校以往的考核模式中,课程结束后的闭卷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作业和课堂表现)占30%.虽然含有形成性评价的因子,但因为不少作业雷同不能体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听课质量没有量化标准,任课教师常常根据印象模模糊糊给平时成绩,形成性评价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具体问题分析如下:第一,考核形式单一.结课考试为闭卷笔试,带来的次生问题就是考核目标单元化.第二,考核目标单元.考核侧重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对是否通过课程发展了知识建构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合作交流等能力素质缺乏关注.第三,考核内容局限.考核内容拘泥教材,学习思维不够开阔.第四,考核时间集中.缺乏有效的过程管理,学习的连续性得不到保证,这是平时不重视,考前靠突击的重要原因.第五,考核反馈不足.教师和学生的交集关系随着考核结束而淡化,考核信息反馈通道关闭,考核对教学的引导效用无法发挥.

二、改革思路及所遵循原则

结合课程特点,课程组确定了考核改革的总体思路:考核改革要面向能力和素质发展,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和多元化的考核目标,将考核由总结性评价迁移为形成性评价,发挥考核对教学的调动、督促、反馈和调整作用,实现以考促学,以考导教.

形成性评价在“电工学”考核中的实践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电工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借助形成性评价的核心理念,确定了考核改革要遵循的6个原则.[2]

1.考核时间具有连续性

考核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合理分散在各个阶段,促使个学习期间不松懈.

2.考核目标具有多元性

目标涉及专业及非专业能力素质,内容涵盖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合作与表达等.

3.考核形式具有多样性

不拘泥闭卷笔试,开卷笔试、课堂随测、论文、口头表达等都纳入考核形式.

4.权重具有合理性

以此促使学生对各考核环节同等对待,综合运用各种能力学习.

5.考核信息具有反馈性

任课教师必须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从教和学两个角度进行纠偏调整,这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目的.

6.学生具有合作性

考核应该是学习的助燃剂,形成性评价考试增多,应该安排合理、强度合适,避免引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抵触心理.

三、基于形成性评价的“电工学”考核具体方案

考核改革的关键在于考核内容结构,既要充分体现全面性和基础性,又要关注知识建构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合作等能力、素质.考核改革方案最终由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论文写作、平时成绩及申分这五个大模块加权构成,不同形式的考核贯穿教学始终.

1.理论考核(总计40%)

(1)结课考试(30%).为了防止学生临时抱佛脚,将主要精力放在最后一搏,结课考试以往绝对的主角地位被淡化,比例降低至30%,这是走向形成性评价的第一步.依然采用传统闭卷笔试,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理解与掌握.

(2)期中考试(10%).“电工学”课程内容丰富,节奏紧凑,没有每章测验,只有期中考试.既避免导致学生的紧张和短视,也避开了时间安排的矛盾.有的知识必须牢记,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可以查找,因此期中考试采用开卷笔试形式,含有一定开放性试题,鼓励开放思维.借助期中考试,教法和学法将实现重要的阶段性调整.

2.实验考核(20%)

“电工学”课程实践性很强,实验教学中面对实际电路问题时,学生习惯依赖教师解决;而虚拟仿真实验又为创新思维提供了非常好的实现途径.因此考核方案中增设了“虚实结合”的实验考核,考核动手能力、电工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EDA设计仿真能力.其中Multisim虚拟仿真实验主要针对设计性实验,而实际动手实验则针对验证性实验、电路故障排除等.考题由学生在实验题库中随机抽取,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考核报告当堂提交或当堂生成电子文档上传.

针对实验考核,课程组建立了实验考核题库,制订了考核报告标准电子模板,并在答疑时间为学生开设“EDA技术系列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软件.

3.科学小论文写作(15%)

目前的教学基本围绕教材,优点是系统性好,但容易导致学生按部就班,缺乏探究欲.在“电工学”课程中,撰写科学小论文是非常合理的补充,这个过程要求学生要把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或前沿科技相结合,是延伸思维触角,拓展专业视野,发挥自主学习潜能的极好途径.学生的科学素养、知识建构能力、创新思维、合作交流将得到很大的训练.为保证论文的质量和考核的严肃性,课程组制订了严谨的考核流程.任课教师需要开设专题讲座,介绍前沿应用案例,指导资料查阅、结构要素、文献标注等问题.学生根据大方向一致、主题独立的原则成立4~5人的论文小组.从确定论文题目、大纲提交到论文撰写,全程都有明确的截止日期,师生之间和小组内部有充分的跟踪指导和交流.论文完成后,小组内部评出名次,并推荐一篇共同完善、共同答辩,由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提问并评分.最终每位学生的论文成绩由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分别取70%和30%构成.[3]

在该环节,课程组要建立课程论文参考题库、制评分细则,并开设课程论文撰写专题知识讲座.教育是一门潜移默化的慢艺术,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交流及自主学习,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将不断提高.

4.平时成绩(25%)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定平时成绩,同时推动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听课质量,在方案里重新设置了平时成绩的结构和内容.

(1)课前预习快速测试(10%).学生习惯完整接受知识,反正课上都会讲,课下预习率不高.为增强教学效果,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笔者在考核中设置了基于预习任务的5分钟快速测试,每次上课进行.这些题强度不大,以选择、判断为主,涉及承上启下以及重要的知识点,学生相互批改.为此课程组建立了快速测试考核题库,而教师对预习考核信息的建档和分析是实施教学动态引导的一手资料.

(2)作业、课堂随测及主题性课堂讨论(各5%,小计15%).与以往的考核方案相比,新方案降低了课后作业的评分比例,强调了课堂听课质量及课堂参与度,为此设置了5次课堂随测和3次主题性课堂讨论.课堂随测每次10~15分钟,不仅借此课随时掌握学情,更是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良好手段;学生在3次主题性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思路和表述等是重要的评分依据.

5.特长展示加分(0~5分)

部分的学生对课程态度认真但兴趣不大,为调动学习兴趣,同时点燃创新思维,考核方案鼓励学生通过电子电路的小制作、小发明或者公开发表的小论文申请0~5分的课程加分.为此,课程组坚持组织、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创新设计竞赛.为了扩大参与面,课程组承办了学院每年一届的电工电子设计大赛,为每位学生搭建了一个够得着的竞赛、展示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广泛的参与热情.

四、考核改革效果

如何平衡考核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要求对课程本质和人才培养目标有深刻的理解和坚持.“电工学”考核改革实践几年来,学生们在学习中考核,在考核中学习,反馈机制及时有效,对教学全程起到了跟踪、管理和引导作用.

1.课程学习

学生的适应性很强,贯穿教学始终的、强度合理的连续性考核有效帮助他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节奏,保证了学习的连续性,“上课随意,考前突击、考完立马忘记”的情况大有好转;此外还明显推进了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提高了理论课堂的注意力,促进了实验课堂中的独立思考.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

2.能力素质

能力和素质的发展是考核改革的重要聚焦点,论文撰写、竞赛、答辩和课堂讨论等环节,有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团队合作、口头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内各类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3.学习兴趣

考核方案中学生不再是简单的被考核者,他们甚至参与某些环节的成绩评定.评价本身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而且角色的转变更有利于淡化对考核的抵触心理.考核过程中,学生显示了良好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也大为增强.

4.课程教学

考核改革更是系统工程,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课程考核拓展了教学目标和内容,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材改革等其他教学环节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