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若干

点赞:3565 浏览:87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论文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的指导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激励理论导向,以此作为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理论依据.接着,论文结合语文自身的特点,从教师堂上授课和课外工作两方面提出了若干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课堂方法有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提问引导激发学习兴趣、课堂表演激发学习兴趣、发掘个性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等;课外方法有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学习兴趣、扩大课外阅读等.论文还针对某些失去语文学习兴趣的学生提出了帮助其重拾学习信心的相关方法和步骤,使论述更严密.


关 键 词:语文学习兴趣动机学生

一、绪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指出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质.语文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因此抓好语文教育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探讨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好语文教学.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束缚,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原本生动丰富、趣味性十足的语文课,变得僵硬、枯燥、乏味,极大地妨碍了语文教育的发展.随着新课标的推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们的肯定和称赞.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指出:“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因而要想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去.下面是我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些探讨.

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理论分析

(一)教育心理学分析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与动机密切相关,如果不存在智力障碍与知识缺陷,学习动机的有无和强度的大小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和需要基本同义.而诱因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使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

兴趣是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长期保持语文学习兴趣,就应该从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内驱力入手,配合各种诱因,以激发学生的自身激励,从而保持适当的学习劲头,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控制理论分析学生学习兴趣

控制论认为:要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就要先分析被控体的传递函数,施加适当的激励,并进行信息反馈,及时纠正偏差.在施加确定的激励后,响应由激励和传递函数共同决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课堂控制多采用开环式控制模型,其控制图可表示如下:

图中激励体即为教师;受激体即为学生,其传递函数即为由学生本人的性格、能力等决定的内驱力;激励由教师本人根据其教学目标所施加的教学方法、知识技能等决定;而响应即为学生对教学作出的反应,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课堂学习效果.在上述教学模型中,由于学生的内驱力在教长时间内都是一定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局限于教师的传授方法.由此可见,教师在整一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只充当传授者的角色,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有限知识,不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来.

因此,语文课堂应注重师生互动,努力创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新课标分析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教师要提出行之有效的课堂激励方法,应具备以下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1.认知好奇心是内在动机的核心,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往往是由好奇心引起的;2.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者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使之产生特殊好奇心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三、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探讨

叶圣陶先生认为:“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由此可见,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还应注意语文本身的一些特点: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语文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生活化,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具体是看、听、感、想、做;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结合语文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在激励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上是比较有效的.

课堂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人皆有之.根据学生探奇的心理,设置悬念的“圈套”,让学生去钻,也不失为激发兴趣的一条锦囊妙计.在教学中有很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如时事政治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2.提问引导激发学习兴趣.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理论分析可知,当提问难度适中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提问得当,不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默化了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价值观.

3.课堂表演激发学习兴趣.课堂表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好奇心和表演欲很强,对一些形象的能引起视听效果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并利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就能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语文学习上来,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其实,课堂表演并不只局限于学生,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如果也能亲身示范一下,那么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发掘个性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想象是一种认识活动和审美活动,它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在语文教学中,发掘学生的个性想象力,既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可行之道.在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可提出一个问题:检测如你就是那位“小姑娘”,你想对爸妈讲些什么?结果,学生们思潮汹涌,在沉思一会后,纷纷举手发言,设身处地地诉述自己想象出来的情景语言.

课外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因此,师生交往形成的人际关系是能够影响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外部因素.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就会喜欢他的授课.教师可以通过新生教学资源,如网络、漫画等,和学生沟通并了解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想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自己有亲切感,培养其学习兴趣.

2.扩大课外阅读,巩固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单凭课堂学习是不够的,课外知识的积累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读报刊,看名著等手段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让学生看完故事后复述其内容并谈读后感,然后和学生分享探讨,那么其效果就会更好.

3.组织课外活动,深化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古诗词背诵比赛等,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增长知识,达到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的目的,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自然会得到深化.

四、结语

语文是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实践证明,要实现语文的素质化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问题.本文只是就该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永远的话题,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懈探索,结合自身特点、学生特点、课文特点等,不断发掘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若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学习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