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怎一个“讲”字了得

点赞:4015 浏览:116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赏析古诗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可以从了解时代背景、人物阅历,认知文化知识、历史故事,想象情景、当时意境,品析词语、情感色彩这几个方面着手,方能准确理解品悟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 键 词:古诗赏析;技巧;介绍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61-2

看着摆在我们眼前的几张古诗赏析的练习,真让我们纠结.如何让学生通过练习学会赏析古诗,提高鉴赏能力,是我们深感困惑的事情.就现状来说,古诗赏析的难度不逊于分析文言文的难度.文言文经过几年的训练,词语释义、句子翻译在大体看懂文章的情况下,大致有规律可循.有些地方也可经过整合归类,加以推敲答案,也就不离十,抑或正确无误了.然而,古诗的赏析对学生就较难运用上述方法来解答,虽我们竭尽全力讲析,并找到一些应对策略,仍收效甚微.看来“讲”还只是一个方面,它虽可以起到指导启发的作用,但那是有局限性和依赖性的,更多的还是要让学生自学、自品、自悟.“讲”代替不了“读”,读能有味,是主动的;讲是接受,是被动的.即使有收益,要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还是要读、要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近来,笔者经过探索和实践,觉得古诗赏析更多的还是多读,多品,在咀嚼中寻找方法.我们将这些规律方法付诸实践,教给学生,效果较为明显.

众所周知,读者对古诗的欣赏要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去,是有个过程的.因为对于古典诗歌的理解,由于有语言、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所以它必须有一个解读过程,一如了解,即时代背景、人物阅历、写作风格的了解;二如认知,即对诗中的意象的认识;三如想象,即对诗中情景再现;四如感悟,对诗中“诗眼”和意境的体悟.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析诗歌(有很多方法和散文分析相同)的方法,通过自己锤炼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样,我们认为古典诗歌赏析存在的问题就不大了,鉴赏的效率也会提高.以下就过程的四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了解――时代背景、人物阅历

我们在这里说的了解,是指对诗的背景,包括大背景、小背景、作者人生阅历、人生体验和创作风格的了解.以初中三年所学的古诗词来说,了解古诗的背景不难,因为不少诗歌时代背景的介绍可以通过下面的注释来解答.有些虽然没有注,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述而获得.了解创作背景,熟悉人物,或称为“知人论世”,这是解读文本不可或缺的依据.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辨析诗意,进入诗境,体会情感.举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的例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对诗人李白,学生大抵知道他的生活经历和诗歌风格,在不知道背景的情况下,对诗的理解障碍也不大,也能从诗中语句感受到诗人那时的心情,但总觉得了解背景后更能体会诗人的心境和他看三峡美景之后的独特感受.因为我们知道,李白在此之前因安史之乱曾入永王李幕府,肃宗即位后被流放,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此时他由浔阳出发,沿长江逆流而上,在途中所写,心情比较放松、愉快.倘若了解创作背景(小背景)后,对诗人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轻捷欢快、充满欣喜的心情体会就更深了,朗读的语调语气也大不一样.所以笔者认为,品析古诗首先重要的是背景.

那么古诗在赏析时,没有背景介绍该怎么办呢?我们的做法是:将所学的诗人词人汇总,对常见的诗人大致分类列出:一是按朝代分,二是按内容和风格分,如分为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爱情诗、赠别诗、咏物诗、怀古诗等.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个大概的历史框架和人物概略.倘若无法辨识的就按第二种方法赏析.我们觉得学生诗读多了,也会有所了解.进一步讲,如果了解得更多,读得更多,学生自己理解诗的意境会更加透彻.

二、认知――文化知识、历史故事

这就是第二种方法.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认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意象,一是典故.教学生学会赏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抓诗歌中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的融合.诗人往往以外物作为媒介,达到物我交融.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说,诗乃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因而,不了解物就较难进入诗的意境,难以体会诗人的感情.从目前学生选择赏析的诗歌的内容看,这些意象都比较具体、可感可知.

在接触到的古典诗歌中,我们梳理了一下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诗歌中常常可以见到的意象,大致有:植物类的梅兰竹菊、树柳松桐,还有桃花、梨花、莲花等;自然界的山川湖泊,日月星辰;动物界的凤鹤马龙之类等等.这些草木鸟兽、金戈铁马的意象,诗人都赋予了时代烙印和个人的情感色彩.倘若我们对这些物象有足够的认知,了解这些诗中意向的特点,如梅的傲骨,兰的脱俗,竹的坚韧,菊的高洁,再充分利用在物前面诗人添加的修饰语,可能会对把握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情感带来很大的方便,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这些意象还需要训练学生耐心细读,用眼去找出,去分析,自觉养成读、找、品的习惯.

其次,对用典的认知.用典是诗人在写诗时经常用的.因为典故用得好,可以在艺术上起到以简叙驭繁、举重若轻的效果,即在较少的语言中表现出丰富的含意,例如教材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但诗歌中的典故也给我们的赏析带来了障碍,这时,作为接受者就应该更多地了解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对其有足够的认知.这同样需要我们去多读、多品来解决.

三、想象――重现情景、进入意境

北大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周先慎曾经说过,想象是“诗歌接受过程中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训练,诗歌赏析更有优势.它可以将诗歌中创造的形象、意象、意境在心中再现,可以让我们更多地接受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情感.我们不妨再看满执中的《明月溪》:“月出溪水清,月落溪水黑,茫茫溪上人,笑与月为客.”这首诗朴实自然,没有阅读难点,但我们必须用想象的方法,让情景再现进入诗中,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题目顾名思义,溪以明月命名,自然跟明月有关.诗的第一二句没有刻意渲染,而是非常平实地从明月来写溪,给我们描绘了月亮出来的时候,在淡淡的月色下,溪水泛着清冷的光,明冷、清澈;月亮下落了,溪水不再闪亮,似乎一切都黑了,让人容易入境.这种如实地写出月出月落而造成的两种变化的情况,无疑描绘了一种令人陶醉的优美景色.联系一下三四两句中的“茫茫溪上人,笑与月为客.”就可以体会到当时诗人孤身在溪边,与月为伴的孤寂凄清的心境,而“笑”更显得诗人感到欣喜满足,表达了旷达、洒脱、不受尘涤的明净心性.

四、感悟――品析词语、体味情感

钱钟书曾言:“学道学诗,非悟不进.”读诗是需要悟性的,没有悟性很难走进诗的意境.那么我们如何来培养悟性?笔者试着用品析词语来引导培养.用词的精确贴切是诗歌样式的特点.古人有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更让我们熟知的“推敲”的故事最能说明古典诗歌对字词的考究.目前,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赏析中也非常重视字词的品析和欣赏,因为它确实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不可或缺,能帮助我们深切地领悟诗人的独具匠心.翻阅手边的考题,对词的妙用类的题目占有很大的比率.归结起来,大都是赏析动词、形容词.如欧阳修《画眉鸟》首句中“百啭千声随意移”的“移”字(写出了动感,鸟的自由自在的形象),满执中《明月溪》中的“笑”字.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如能深深体味,诗的意境全出来了,感情基调也能把握了.因而这些都能看出读者对诗的理解把握,以及赏析能力的功底.

古诗赏析,怎一个“讲”字了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古诗赏析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除了以上简述的四种方法,我们还应将语言表述的要求授予学生.例如可采用散文阅读中的方式方法,如何运用修辞、写作手法、词语揣摩等.当然,这些还得有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读”(吟诵)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那样,“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让他们“能凭借注释和工具理解诗文大意”,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所以我们说:赏析诗歌还得要多读多品,培养悟的能力,光凭一个“讲”字恐怕还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