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观指导下的“概”课教学探析

点赞:23553 浏览:1066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导向,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其教学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教学目的上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统筹兼顾专题讲授和其他多种方法;在教学手段上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教学内容上注意使五个模块和三个要素相互协调.

【关 键 词】科学发展观“概论”课教学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导向,“概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把“概论”课建设成为受大学生喜爱的课程,强化“概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之一的地位.


一、“概论”课的教学目的要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导引课程组织、建设与发展的旗帜和方向,为课程教学提供明确有效的价值坐标.它的正确制定和成功达成,是衡量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的主要尺度和关键环节.“概论”课是一门具有时代性、思想性、实践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三观”和培养明辨是非能力的重任.然而,以往的教学常常过分强调社会价值的重要性,对个体价值的实现轻描淡写,使得大学生对待该门课程保持冷淡和抗拒的态度,部分学生只为获取学分和奖学金勉强学习,并未用心去理解和内化.这是当前各高校“概论”课普遍遭遇的尴尬.要缓解这种尴尬局面,改变大学生对待该门课程冷淡和抗拒的态度,以及由此造成的大学生高分低觉悟的现象,“概论”课的教学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教学目的上进行根本的转变,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且更重视和尊重个体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深入挖掘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视和尊重个人价值的历史、理论和现实因素,引领学生理清三大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展的逻辑主线,在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辩证思考中将“历史的选择”内化为自身的选择和信仰.

二、“概论”课的教学方法要统筹兼顾专题讲授和其他多种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的,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概论”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需重点传授的是理想信念和思维方法,如果过于注重课程的理论体系,势必影响教学的实践性.在确保理论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为正确处理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教学方法上统筹兼顾专题讲授和其他多种方法.

(一)“概论”课教学要充分发挥专题讲授的优势

所谓专题讲授,就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打破教材的章节体系,从中选取若干专题进行深入分析讲授的方法.专题讲授的突出优势在于能够突出重点教学内容,讲透某一方面,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专题多是教师结合大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难点问题精心挑选的,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思想视野,避免空洞说教,而且较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接受,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最好把专题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特色”表现在哪里?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与市场经济相兼容?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允许私有制的存在与发展?实行市场经济能否实现共同富裕?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与建设中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关系等,不仅体现专题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效应,而且能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便于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科学观指导下的“概”课教学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概论”课教学还要统筹兼顾多种其他教学方法

专题讲授虽有其优势之处,但也可能让大学生感觉专题间缺乏内在联系,不便于学生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的脉络和前因后果.因此,“概论”课教学要在充分发挥专题讲授的优势的同时,统筹兼顾其他多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可以将讲授法、情景再现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管齐下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情景再现法,即通过还原历史画面,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细枝末节.这可通过观看历史视频达成.所谓案例分析法,即通过分析典型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时,可以搬出苏联社会主义的例子,分析其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并进而探讨苏联因何解体,而中国却繁荣发展起来的原因.如此引领学生层层递进的思考问题,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所谓调查研究法,即指导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亲身体验社会的发展状况.如,可以引导学生对大学生择业意向、人生追求及信仰、勤工俭学状况、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调研,并以小范围座谈会、学术沙龙、网上讨论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展示和交流调研成果,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将各种艺术,或说评书,或讲故事,将教学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概论”课的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现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不过,多媒体课件毕竟只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它不可能代替教师,教师也不能过分的依赖它.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适当地穿插课件,辅助教学,而不是一味地对课件进行枯燥乏味的讲解说明,更不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变相“满堂灌”.此外,“概论”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其教学通常在大教室进行,因此,教师还需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博等,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

四、“概论”课的教学内容要注意使五个模块和三个要素相互协调

按照课程内容和体系,“概论”课可划分为五个知识模块: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二是从新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和保证.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论课”的教学在内容上应于全面中突出重点.既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本身的内容为主体,又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帮助学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可见,“概论”课的内容又包含着三个要素:历史、理论与现实,三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概论”课的教学在内容上要注意使五个模块和三个要素相互协调.然而,在课堂上,虽然一些资深的老师能把理论知识阐述得很深刻,学生也能理解,但当学生接触社会现实时,有时却发现这些理论知识和社会现实有所偏差,这使得学生出现落差感或者认为任课教师只不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达器而已.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如其分地说出实情,或者结合社会现实中的反面案例,让学生带着质疑,更真实地认识社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做好积极引导,教会学生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总而言之,“概论”课的教学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在教学目的上,要兼顾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重视个体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要统筹兼顾专题讲授和其他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五个知识模块和历史、理论与现实等三个因素的相互协调,更加突出思维层次、精神层次的内容,以利于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2]李秀林.时代精神的哲学反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3]艾四林.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