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缪斯心性

点赞:2711 浏览:74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语文教学的缪斯心性就是选择在阳光下和微风中舒展语文教学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方式,让语文教学实质上回家、丰润,让学生诗意地生存、跨越,总之,它不应是一种教学模式.旨在并力求解决一个根本,那就是让学生回到语文,喜欢语文,以语文的方式自我实现.这种缪斯心性是一种超越功利心性、狭隘心性、浮躁心性的古典心性、艺术心性、儿童心性.让语文教学在教育的天空放牧心灵,慢工出细活,在悠闲和写意中孕育思想和灵魂.

关 键 词:缪斯心性;生命;自由;遗憾的艺术;阅读;体验;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065-02

语文教学一直都有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困顿,那就是“性取向”,在“工具性”与“人文性”间艰难地寻求平衡.而今以一种折衷的定位终于让语文教学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尘埃落定.剩下的讨论便是如何实现这二者的和谐共处等一系列科学化与技术性的操作了.然而,当人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沉浸久了,反而对语文教学的本真视而不见,对于语文是何?为何?何为的真切关怀幻化为一场猜谜.“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谜面看似简单、易懂、清晰,谜底却是诡异、复杂、多元.在这场角逐中,大家不约而同、火急火燎地为语文教学开了单间,下了定义,于是语文教学也就有一系列的乳名,如简单语文、快乐语文、本色语文、情智语文、草根语文等等.这些本应作为语文教学的后缀补充却变成语文教学的前置定语,教师奉旨从教,从而使语文教学显得逼仄,无所适从.更为严重的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都会有意无意地在既定的前置条件下做着属于他们的诠释和演绎,慢慢地语文教学就让技术主义挂帅而一直存在着危机,而这种危机将会有一种牵强的合理性.这些矛盾与争论很难厘清,林林总总对于语文僵化现状而做出的乞灵都没有错,但也肯定不全面,我们一定能从中剥拣出最接近的善举,那就是选择在阳光下和微风中舒展语文教学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方式,让语文教学实质上回家、丰润,让学生诗意地生存、跨越,总之,它不应是一种教学模式.

基于此,语文教学的缪斯心性旨在并力求解决一个根本,那就是让学生回到语文,喜欢语文,以语文的方式自我实现.这种缪斯心性是一种超越功利心性、狭隘心性、浮躁心性的古典心性、艺术心性、儿童心性.让语文教学在教育的天空放牧心灵,慢工出细活,在悠闲和写意中孕育思想和灵魂.

一、一个信仰:生命在场

这种信仰源自教育的价值归依.生命在场按照黄克剑教授的表达是一种以生命治学的释意,旨在“立人”.他说:教育可以在三个相互贯通的层面去理解,即知识授受,开户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负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由此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理性,尤其是工具理性,长期蒙蔽了“人”,支配并主宰着语文世界,在“空山不见人”的语文视野里只有文字符号、教材、教学、训练、分数、结果、效率.语文教学要进行语言训练,可是训练若不是在富于意味的情境中进行,就是枯燥的机械操作;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可是思想教育若不是在学生心灵的感动中进行,就会沦为的道德灌输;语文教学要进行智力培养,可是智力培养若没有尊重人的生命成其为人的生命的初始理由,就像卢森堡所说的“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肝地撞倒一个孩子”.语文教学的缪斯心性就是要全身心地呼唤心目中的人,语文中的儿童,回到童年,保卫童年.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运思和创意的原点,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知识与灵感的凝结中心,对所有本然的生命持一种应然的敬畏.它的成全之道在于: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尊重生命与自然开始,从改善交往方式开始等

语文教学的缪斯心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两个诉求:自由的张力,遗憾的接受

语文教学要承载的太多,有着诸多的诉求.基于缪斯心性的语文教学,眷顾着自由的张力和遗憾的接受.

1、“人天生是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在天性自由与现实枷锁的对垒中,语文教学一直从事自我欺骗和自我奴役.没有了选择,也就没有自由.教师受到自上而下指令性,自内而外困惑性的东西太多,就以肢解课文,理性说教的方式打包批发给学生,文本只是卧躺符号,师生成了对立的两个面,课堂成了藩篱,自由、对话、思想成了供品摆上教学祭坛,分数笑到了最后.语文教学的缪斯心性致力于保证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有积极追求的行动和意愿,这是自立;在追求过程中免除压制、蒙昧和欺骗,这是自主;对过理性反思和批评,避免做自己的奴隶,加以自我节制,这是自治,并为自己的行动寻找理由,建立规则,自我约束,这是自律.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语文教学过程也只有在四个缺一不可的条件下才能自由对话,思想舒展;实现自我,精神皈依;精神契合,生命复归;追寻幸福,心灵润泽”.

2、“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语文教学过程一系列建立在预设基础上的动态生成过程,因为有了预设也就有了参照和目标,加之动态生成的不确定性,一些唐突都在决定之外,对课堂的孜孜以求都在可视可控的尽善尽美中,而这种完美主义倾向必须有一种断臂维纳斯的美学接受加以辅正,接受它的残缺,接受它的空白,接受它的省略.正是这种遗憾,呈现出另一种想象之美,暗示之美,宽容之美.如果从内容到形式过多地追求精致与无懈可击,这种面面俱到就是支离破碎,从而显得零乱、拖沓、嘈杂,甚至有可能是反动的.也正是因为承认了遗憾,也就有了宽容,可以宽容学生的无知、过错、失败,矫情.不求完美,但求突破,这样原生态的语文教学就是面对学生微笑的全过程.

三、三个维度:阅读,体验,建构

语文教学的缪斯心性以成全语文的丰润和灵动为役责,追求一种“非理性”的写意回归,应该在以下三个维度做出努力.

倡导阅读

阅读应该成为语文的生活方式,语文教学要从阅读中汲取能量.阅读的格局是多元的,既有自发性、从众性、时尚性的消遣性阅读,也有感受性、单纯性、丰富性的审美性阅读.倡导阅读寻求的是一种阅读的生态平衡,既要有阅读的快感也要有阅读的道德,才不致于让阅读处于盲目无序的蒙昧状态中,甚至落入阅读陷阱.

拓展性阅读:提供原著,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同一主题的文章;适切性阅读:《小火炬》《小学生周报》,工具书阅读;文学性阅读:《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整体性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等.

诉诸体验

人的生命是一个意义的存在,而意义是要诉诸体验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要以一种感性的方式还语文以意象、画面、旋律,视语文为一种独特的生命现象,让形象意义大于概念意义.

学生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文本的践行者,是文章的主人公,随着文章或喜或悲,或忧或愁,一起跳跃起伏.课中有我,我在课中,与孔子对话,与鲁迅交流,跟雨果忧患,跟普希金哭泣.除此之外,以控制论为先导的点拨、说教、讲解都让学生成为局外人,找不到任何共振的频点,语文教学就是苦闷的,压抑的,不见天日的.

3.精神建构

语文教学缪斯心性题中之意,旨在描绘一种语文教育可能的文化思想教程,即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种精神底子应该是浪漫的、理想的,能给生命一种亮色.在不拒绝、不逃避也不执迷于物质世界的基础上培养一种超超越政治、科学而建立在精神信仰层面的东西.这种精神建构要给学生一种欣赏生活,体验人生,崇尚真善美的人生态度,提供浸润、冥思和潜移默化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一份诗意,多一份温情,多一份优雅.这种以生命为注脚的运动方式将引导语文教学中人的生命诗意地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