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点赞:3539 浏览:92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课改的推广是在充分尊重高中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开展的.新课改承认每个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通过新课改的实施,我们要培养每个中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新课改明确规定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做了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作者对语文教学的认识.

关 键 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一、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之所以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调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经常向一个学习很好的人学习,3年来,最大的发现也莫过于:她对任何一个科目都充满了兴趣.这种兴趣,使它比别人多了一份求知欲.这种求知欲,使他不会放过每一个从她身边划过的知识.这也使她有了别人都难以做到的对于学习的一种艮劲,所以她能过做出许多别人做不出的难题,也使她可以把自己的基本功培养得十分强大.这足以体现兴趣的力量之大了.培养兴趣也并非一件难事.在这里我只介绍两种方法.可以利用人的条件反射,如果一个人总是疲劳时候读书学习,他一学习就想睡觉,长此以往,学习和睡觉建立了条件反射,学习的时候就总是无精打采的.这就是有些人上课总爱睡觉的缘故了.你可以在学习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愉悦的心情.以后,愉快与学习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学习就高兴,一高兴就学习.这样就做到了培养学习的兴趣.不过学习,其他方面也可以这样做.兴趣需要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当你需要针对某一方面的兴趣时,你先硬着头皮做这种并不愿意做的事情,并投以很大的热情,争取做得好一点.得到别人的夸奖和鼓励,自然就更愿意做了,这样也可以培养兴趣.

二、高中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中语文实践课的内涵和属性的阐述,我们知道,在语文实践课教学中,突出的是实践性和实用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的设计常常违背了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致使语文实践课教学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的缺陷,在现实教学中难以切实执行.因此,非常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的工作状态,理清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与阐述中存在的问题,再依据科学的教学设计模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当前语文教学界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和阐述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不能充分体现语文实践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语文实践课的设计在实践中存在着教师缺乏“过程就是目标”的意识,以致于“学习伙伴”的角色扮演不到位;过于追求最终成果交流,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以致于课堂呈现方式单一等问题.课堂呈现方式上,目前我们所见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大多为“教师开场白――学生主持活动――教师评价小结”这样一种固有模式,除了在主题内容、活动形式上有所差异外,既观察不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体现不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课堂模式陷入一种单调乏味的怪圈,形成了新“八股”课型.


二是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上存在偏离重心的现象.首先我们要认同这样一个观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语文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生活处处皆语文”,

语文学习本身就带有综合性质,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来进行.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综合性”的体现上出现了偏轨现象,一味地大量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异化为“史地学习、政治学习、生物学习、音美学习”,甚至是“班会活动”等,从而改变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综合性”的性质.

三是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上存在“去语文”的现象.语文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科目的学习,这是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过程中应首先澄清的问题.我们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属于语文学科的一种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有机构成,它旨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其“语文”的学科性质是不容改变的.以往的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任何“去语文化”或“泛语文化”的倾向,都是背离这一根本点的.

三、有了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同时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的是,不可依旧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或者说我们该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呢?笔者以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其本特点.”可以说,语文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语文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庸之道.

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功能.通过语文文字的表达,我们可以实现彼此之间思想交流,语言就是我们每个人思想的升华,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所以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工具性化的过程.从语文学科和基础教育中其他学科的关系来看,语文是基础教育最底层的根基,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工具,所以,没有学好语文,其他学科都是空中楼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进行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就必须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课改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中学的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则是语文人文性的外在表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教学中的某个问题,语文教师不应该以“我说了算”的态度对待学生,我们应当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让他们解决十个问题都有意义.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要引导中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因为中学语文的“人文性”也体现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物,关注社会发展这一时代话题上.让中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大自然,其实也是关心我们人类自己的一个表现.从我们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帮中学生养成享受美的生活,和大自然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