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点赞:15632 浏览:688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与提高,只有身体、心理、知识三方面的全面与和谐发展,才可以称之为全面进步.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要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性发展.基于此,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为基石,浅谈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期对当下的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发展档案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按照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地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由于中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年龄,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学习的一个基石,

刍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使命.因此,本文立足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本,结合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阐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措施以及在整个教育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更新观念,建立合理与有效的心理课程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常常被一些学校或者老教师所忽视,他们认为心理健康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对其学习效果并不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学生无法从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知识,更有甚者还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一门课程.所以,即使学校有意开设这门课程也常常被占用,用来让学生进行主要科目的学习.其实不然,中学生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不同于小学生的明显变化,如果教师一味地教授知识而不注重学生内心的想法,就无法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无法求得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势在必行的,是一门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重视的科目,它就是学生进步的一块基石,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启发,让学生正视自己、正视学习和人生.其次,对于这门课的教授,很多学校大多采取以班主任讲授为主,或者以班会的形式来展开.班主任固然是最了解本班的学生,但是由于其自身对心理学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专业,所以这样的心理教育往往流于表面化,学生往往无法真正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基于此,对于这门课程的教授,学校需要配备专门的心理学教师,通过其自身的专业性和合理化的安排和讲授,对学生的教育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于学生,对学生心理有全面性和差异性认识

初中学生大部分处于13岁至16岁这个年龄段,这是人生的一个桥梁,是学生从儿童时期到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青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不论是学生的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学生在这个时期极易走向极端,走向心理危机,因此教师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立足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关怀以及教育.所以,这一时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是大处的教育,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学生,为其排忧解难.例如,在“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这一章节,教师首先要排除学生的紧张和害羞心理,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时期是每一个人所必须要经历的时期,因此不要恐慌和害怕,更不可焦虑,要以平常心对待.特别是对于班级里害羞的学生,教师更要走近他们,帮助每一个学生解开心结,让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

三、深入学生,为其排忧解难

初中生在这个时期,自身的生理、心理甚至是心智都在发生极大的转变.因此,教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才能达到为学生排忧解难这一目的.初中学生在这个时期生理上有极大的变化,心理又处于叛逆期,对很多事情很容易急躁、焦虑,再加上自身学习的压力又特别大,因此,教师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正确引导,当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在“把握与异往的分寸”这一章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异性之间的关系,既不可过分亲昵也不可过于疏离.有些男生女生之间过于接近,这样极易激发暧昧之情,教师要深入学生内部,及时分离,让其认识到早恋的不良后果.同时,这个时期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教师一定要合理引导,最好是私下解决.但是还有个别学生过于和异性疏离,不敢和异性说话和交流,教师也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其以平常心对待男女关系,最终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立足学生,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身体、心理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通过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协调发展、配合努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是不同的,这样也造就了每一个人的性格、特质等都有差异.可是,有些家庭对孩子教育方式不正确,或者家长过于忙碌,对学生不管不问等,这些学生常常处于边缘化,缺乏关爱,心理很容易出现危机.所以,针对这些情况,学校或者教师要定期举行专题性的心理讲座.这样的讲座不仅要求学生参加,也邀请家长同步学习,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心理学习,让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度过心理危机期.例如,可以开展这样的讲座:“家长和孩子如何更好地沟通”“青春期生理卫生及心理特点”“怎样治疗青春期厌食症”“如何处理男女同学关系”等等.心理教师通过讲座给每一位学生和家长普及知识.同时也可以邀请做得比较好的家长讲解经验和教训,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成一致,共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五、关注发展,建立学生心理发展档案

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的起伏变化之中,教师无法时刻都在学生的身边,也无法随时都能感受到学生的变化.所以,比较可行与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学生心理发展的档案袋或成长记录袋.这样可以记录学生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发展道路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以这些方面为基点,可以进一步寻求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优方法.同时,教师可以设立“我心里的小秘密”环节,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写出来,寻求教师的帮助.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建立在学生中的信任度,对学生的秘密绝对保密,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得到健康的发展.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与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石.特别是这个时期,学生面对自身生理的变化、自身心理的叛逆和学习的压力,身心肯定要受到一定的波动和变化,这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最好的一剂良药,它能够打开学生的心结,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一定要以这一方面为契机,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学校自身课程设置、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与家庭教学相结合等发面为出发点,谋求学生身心真正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