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点赞:2863 浏览:76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初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推动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该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的成功之旅,体会探究之乐,获取成功之喜.

关 键 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推动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该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的成功之旅,体会探究之乐,获取成功之喜.现结合高一历史教学,谈谈个人对开展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巧妙进行课程编排,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衔接方法

由于历史学科中考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许多学生在高一阶段根本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初中课程又要求按专题进行学习,特别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获取材料,以类似科研的方式主动获取历史知识,解决特定历史问题.同时,由于教学时间较为紧张,要想专门抽出一块时间进行初中知识的复习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编排上,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将初初中的知识衔接起来.

抓住典型,随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章制度等,引导学生查找出初初中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领会知识内涵、建立知识链接.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知识既容易消化、吸收,又可在此基础上拓展教材的内容;历史课程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也不再只是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为学生获得某方面知识提供的必要的学习资料.

开展活动,鼓励交流.要善于发挥和调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与交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各类历史资料,然后组织开展“知识寻宝”与“知识探究”等活动,或是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编查重复率抄报、出黑板报、讲解历史故事等,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找出初初中知识中有相互关联的历史典故、战争故事、人物关系等,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学会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偏重于将教学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变成“只听不说”的哑巴,其创造性和个性受到压抑与扼制.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还要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与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方法:

善于设疑.“学贵知疑,教贵设疑”,“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的动力.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教育特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包罗万象,具有广泛性、综合性的特点和功能.它既涉及到人类社会古往今来的各个时期,又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无疑为历史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指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历史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条件,提出或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适度,并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便于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把握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兴趣.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所以我在人民版教材第一专题关于秦汉官僚机构中秦朝的“朝议制度”做了一次教学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组织一次“朝议”.学生反映十分踊跃.有人争当秦始皇,有人争当李斯,还有人争当王绾及其他大臣,争着对秦朝实行分封制或郡县制进行辩论,这种活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多方查阅材料,加深了对秦朝政治制度的理解,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不断求新探索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探新求异,达成共识,获得成功喜悦,增强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认识、判断、推理、概括等综合能力,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这样的教学指导,不仅使学生能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出事物间内在的联系和本质属性及发展过程,具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而且拓展了思路,达到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着眼长期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初中历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模式,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但是,在以往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很多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老师教给的课题,而且学生之间对工作的分配互相推诿,有的甚至由老师动手制作,致使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所以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同时,教师也要深入到学生当中,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究活动,并在必要时帮助学生排除一些探究的障碍,以便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调动学生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活动是时代的需求,是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并始终把它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上,以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自主创新实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