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

点赞:6321 浏览:193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经济的转型,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高校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招生、培养和就业方面只有进行通盘考虑,才能适应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高校可以从找准自身定位、做好招生工作的市场调研、调整专业设置、加大校企联合、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提升学生就业怎么写作等方面做出一体化的努力.

[关 键 词]应用型本科招生培养教育

[作者简介]王国华(1980-),男,浙江杭州人,浙江音乐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招生决策、教育管理.(浙江杭州310037)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035-02

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我国,高校的办学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指的是按照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而专门进行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意是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所以检验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否合格,主要就是其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反馈.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日益彰显.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我国已经是一个从党到各个高校,甚至是每个学生和家庭都在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从招生、培养和就业进行一体化思考,将就业工作作为整个高校改革发展的源动力,这样才能培养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一、高校招生、培养与就业的关系

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由招生、培养和就业等子系统构成.在整个人才培养系统中,每个部分都有其各自的功能和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相抵触的情况,但是基于整个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考虑,应该对于各个部分进行有序的梳理,按照整个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让各个部分有效组合,来满足最终教育目标的实现.

招生工作是高校对学生进行选拔的环节,是整个高等教育入门的第一环节.这个环节能够保证招生生源的质量和数量,从而能保证高等教育的整个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声誉.从长远角度考虑,提升整个招生工作的门槛,就会使得整个生源质量提高,从而使得培养学生的总体质量会上升,学校的就业率就会提高,社会评价就高,就会促进更多的学生报考.但是一味地不顾学校的整体教育情况,只提高招生门槛,会使得学校难以将生源招满,会制约很多专业培养的进行.

培养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的重点.各个高等学校要按照相关教学规定,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培养.这些教育培养工作会贯彻在日常的教学和教学管理中.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各个高校会根据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工作状况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的培养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这也是高校存在的基础.学生的培养工作是招生工作的后续,也是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工作的前期准备.

就业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的最后步骤,也是对个高等教育过程的考核.学生在就业方面往往缺乏经验,高校应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技能培训,进行相关的就业心理辅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招生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开始,是选拔学生的工程;培养工作是整个高等教育的主体过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核心过程;就业工作是高等教育的收尾阶段,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来体现整个教育成果的过程.招生、培养和就业三个步骤紧密相连,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系统过程.

二、我国现阶段应用型本科在招生、培养与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2011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显示,全国高等院校中就业排名前五十名的专业中,全部是应用型专业;排名后十五的,主要是一些理论型专业.因此,在整个就业市场来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整体就业形势是较好的.但是,综合整个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全国高校学生初次就业率普遍在70%左右.很多用人单位抱怨找不到相关专业的人才,而很多专业学生不能充分就业,这就凸显了整个高等教育在招生、培养和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认识不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对于人才的需求会更加多元化,就业结构性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在我国的就业市场中,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都要经过长期磨合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对于就业市场的变化,很多高校没有相应的认识,导致人才培养方向与整个市场需要不太吻合.

2.高校办学缺乏市场观念.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政府对于学校的管控是比较严格的,很多学校没有办学主导权,对于专业等教学设置的调整范围很小.很多高校习惯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办学思路和理念,整个办学相对比较传统和封闭.在开设专业的时候,很多高校更多的是从本身的办学条件等来考虑,对于市场人才需求不是很关注,缺乏市场观念.

3.专业设置落后于市场变化.高校在设置招生专业的时候,往往是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来安排,对于整个市场的需求不是很关注.很多高校也在尝试对开设专业的市场化探索,但是新开专业后,教师工作量增加却没有相应的补偿制度,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开设新的专业,这就使得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4.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高校在学生培养方面,由于教师等教学主导力量在教学中存在惯性,习惯于传统的理论讲授模式,使得应用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比较缺乏.虽然很多教师也在积极改变教学方法,但是这需要一段时间的改变.在与校外企业的实践性合作过程中,由于教学的时间安排和企业用人安排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的实践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5.就业怎么写作不到位.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的不断增加,很多高校也更加重视就业工作,采取了各种较为可行的方法,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工作水平还需不断提高.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编制严重不足,只有几个人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很难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的需求.另外,很多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在就业过程中一再错失机会,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三、应用型本科教育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措施

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高校建设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想保证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提高质量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高等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找准定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发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各高校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发展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只有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满足学校的发展.作为在就业市场中反映较好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国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各高校大力拓展相应领域,各高校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所在地区和行业的需要,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这样才能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做好招生工作的市场调研.高校在设置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时要主动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设置专业的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内容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在规律、市场需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个就业市场来做好招生工作的市场调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学校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做出一定的预判,这是因为学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四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会发生变化.学校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专业要扩大招生规模,对于市场需求少的专业要减少招生人数.在整体的招生人数增减变化时,要考虑到学校整体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调整.

3.调整专业设置,提升学生能力.高校应用型专业学生要适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紧跟社会需求,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在对招生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安排时,要立足于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有一定的超前度,这样才能将专业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安排.在设置专业时,要有一定的弹性和调整空间,从而保证整个社会需求发生变化时,专业设置能够及时地进行有效调整.现在很多高校实行的大专业招生,细分化培养模式就是非常好的探索.各高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要考虑政府在产业结构方面的政策,要适合产业发展和政府宏观调控的要求;第二,要与学校所在地的经济情况、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为经济社会怎么写作.第三,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要注意与学校的能力相适应,这样才能使得专业设置更合理,专业发展潜力更大,社会认可度更高.

4.加大校企联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关键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整体处于转型之中,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企业更为看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高校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要加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走校企合作办学,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不稳定的连续状态,对于人员需要保持一个稳定,但也要有弹性,这就与学校人才培养产生矛盾.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周期比企业要长,这就容易造成整个时间过程的矛盾.在这个方面,政府要加大对接受学生实习企业的政策倾斜,让企业愿意为学生实习提供机会.学校也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以便更加合理地安排学生在企业实习.

5.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对新进教师的招聘中,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并没做具体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师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的缺憾,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要提升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师的专业动手能力,就要让他们有机会进行专业能力实践,并且能安心进行相关学习.这就要求学校和各个系部积极拓展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机会,要多联系一些企业让教师走入社会进行实践学习.学校还要在待遇方面有保障,对进入企业学习的教师在平时待遇和职称评定方面有一定的倾斜,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为更好地教授学生打下基础.

6.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学生就业怎么写作水平.在学生就业怎么写作上,要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首先,要发动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融入相关就业信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其次,要多组织企业到学校来进行合作,让企业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早期就介入,方便企业和学生提早进行选择.最后,要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对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专项能力进行培养,学校可以就此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

[参考文献]

[1]林骥佳,郝志强,罗佳.以示范性就业中心建设为契机构建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J].北京教育,2010(9).

[2]王茂涛.本科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9(2).

[3]史贞军,闫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建立[J].中国校外教育,2010(5).

[4]谢爱军,王慧,彭希林.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5(5).

[5]文九巴,程光耀,席慧军,等.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完善目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

[6]祝玮泽.浅谈新时期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机制改革[J].东方企业文化,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