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事半功倍

点赞:15676 浏览:692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事中学计算机教学时,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融会贯通计算机的知识应用.本文作者从以下几方面为我们做了详细地阐述:合理的安排课程设置比例;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思维;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关 键 词:精讲多练启发思维主体作用

从事中学计算机教学几年来,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自主性差,比较适宜采用游戏的手段进行教学;而中学生则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融会贯通计算机的知识应用呢?

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事半功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合理的安排课程设置比例

一般来说,中学开设的课程大部分是应用软件,尤以微软的Office2003为多,也有开设系统软件,如微软的WindowsXP系列等操作系统软件和一些相关的语言教程.它们都是实践性特很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这样忘记了教学的目的;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实践.就我个人实践总结较适当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是1:1.安排这样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师上的理论课一来可以为学生理清一些逻辑,讲述一些原理;二来可以总结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

二、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要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它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的安排、监视下好得多.

三、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思维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发展的灵魂.

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并要注意到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绝对化和僵化.

创造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在给学生讲述画笔时,在作业中可以给他们提出怎样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问题提出后,他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火线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灰线构成.如此种种,殊途同归,皆大欢喜.

四、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计算机教学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摸索.“实践出真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去实践,成功将在不远处.

例如,给他们介绍了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3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去实现他们的这些要求,虽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试试.


首先取得成功的是在文字底部配上图画的效果.一位同学利用图片的环绕效果,使用“无环绕”方式,使图片和文字能够重迭摞放,但是图片挡住了文字,也就是说文字在图片的下方,于是使用图片的迭放次序使它置于最底层,这样图片就被“压”在了文字下面.但效果还是有些不好,因为图片的色彩对比比较鲜明,文字尽管覆盖在上面,却有点乱,再想出最后一招,将图片设置为“水印”,效果十分满意.

第二个问题“小块文字进行编辑”也得到了圆满解决.大家知道Word2003的文字编辑是从左到右.但是如果我们先在左边写一小段,然后在右边写一小段,怎么办?他们巧妙利用“绘图”工具栏里的“文本框”和“竖排文本框”,于是就可以只在文本框范围内写文字了,其它区域一律不会受干扰.而且利用“线形”和“虚线线形”还将文本框线进行随意美化.但是,有的学生不想要这个文本框的方框,而只想在里面写文字,他们就想出将“绘图”工具栏里的“线条颜色”设置成“无线条色”或“白色”.于是,一个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就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必须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责了.

五、小结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当然这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教师们长远的任务,是贯穿于每节课、每个教学设计之中的内容,就一个知识点而言,主要有以下过程:教师的“教”:基本讲解→引导学习→启发思考→归纳问题→讲解要点→设计练习;学生的“学”:笔记心记→自己摸索→大胆质疑→展开讨论→总结评议→自主创造.以上是我个人在从事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经验之谈,恳请同行专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