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中学化学新课改

点赞:4762 浏览:183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新课程的出台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积极参与尝试、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据笔者了解,在这次课程改革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因为广大教师对改革普遍存在着一个顾虑:课程改革会影响学生考试成绩.而家长、社会甚至我们的教育部门更是以学生成绩来看待教育质量,据说,有的优秀教师因课程改革而使学生考试成绩下降,遭到家长质疑.至今,仍有不少教师仍然实施传统的接受性教育,于是有“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之说.二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部分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而走入误区,偏离了课程改革的轨道.

再中学化学新课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化学教师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课程改革初期需要做大量的探索工作,可能会暂时对考试成绩有影响,但不能因为暂时的“倒退”而裹足不前.我们广大教师要结合理论反思自己的实践,在反思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盲目追求新型学习方式,没有抓住课程改革实质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使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自主式学习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和参与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使化学课表现为“散乱的活跃”,“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感觉不到学生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在哪里.使学生完全“自主”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自主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把握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逐步做到“自主”.


二、片面追求自主探究学习,没有注意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

新课程倡导资助探究学习,由于探究学习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具有其他学习方式无法代替的优越性.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探究学习,放弃接受学习,甚至将他们完全对立起来.只是探究学习走向极端,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事实上,接受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的科学知识方面,具有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效率.而且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化学知识的传授,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接收学习的讲授法仍然是中学化学教学主要的方法,教师讲解时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将他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小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如果自主学习中产生疑问,就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如果个体探究还不能解决问题,就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或利用教师的启发式讲解进行有意义的接收学习,直至把问题解决

三、迷信多媒体教学手段,没有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和黑板的功能

多媒体可见可以提供大量包括文字和图形、声音、动画和录像的视听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益.但在实践中,有的化学教师完全不考虑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极端迷信多媒体教学手段,似乎没有了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就是一节低品位的课,却忽略了化学实验她教学手段,甚至排斥黑板这一传统教学工具.而有的化学教师自身角色定位模糊不清,其所谓的多媒体教学仅仅是教师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自己则退到了幕后操作,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看似学生学得相当主动,其实这种教学更缺乏灵活性,学生学习更为被动.

多媒体教学手段固然有其优点,但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实验为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试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多种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它的可参与性和成就感是多媒体教书手段难以具备的.提出问题→科学猜测→实验设计→实验结论,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对所的结论的印象也更加深刻、满足,而这种强烈的成就感,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增强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要求中学化学教师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深刻分析原有的课程及各种做法的利于弊,转变教学观念,拓宽思路,结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灵活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尽快走出对新课程改革认识的误区,努力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