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漫

点赞:5345 浏览:199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科学书刊阅读、科学实践能力培养、科学兴趣的启发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及途经.首先认为科学书刊阅读、分析是学生了解和认知事物的最佳途径;其次,科学实验是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第三,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增强科学教学活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四,科学竞赛是进行科学教学成果展示的优秀平台.

关 键 词:阅读;实验;兴趣;竞赛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62-001

儿童是接受科学知识、训练科学素养的黄金时间.小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教育者应在教授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想方设法地加强对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

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漫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学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推荐科学书刊,阅读科学书籍

阅读是人们了解和认知事物的最佳途径.阅读科学书刊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科学家科学原理、概念提出的一些信息,让学生明确每个学科概念背后都有着无数的信息分析和判断,进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真实性、真理性的追求,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那么,哪些读物适合小学生科学阅读?在选择推荐的过程中需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材料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及课本息息相关,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可以与生活、课堂对应起来,容易激发兴趣.其次,叙述方式浅显易懂、主题明了,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读懂并深入理解,其中,阅读材料形式的趣味性尤为重要,这是吸引学生最重要的一点.整个材料可以以漫画、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出现,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阅读、学习.第三,内容的可拓展性强,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总之,阅读是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来融入教育体系中来的,对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形成正确的科学本质观、提升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完成实验任务,内化科学能力

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小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应着重避免以下误区:

误区一:有些学生认为实验就是按照课本或老师布置的任务,对应的原材料和器材都必须按照既定的来.此时,最需要老师进行诱导,培养学生对一切事物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基本科学素养,通过个人努力、团队协作以及综合讨论等各种方式进行论证,真正起到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

误区二:课本和老师说我错了我就错了.在目前的教育中,学生对于老师所下的结论往往无条件服从,缺乏挑战权威的积极性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一些老师对于学生的质疑往往会打压,这样是完全不可取的.作为学生,在认真探究和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坚持己见是一种对待事物负责、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值得发扬和赞赏,老师应该在表扬的基础上积极地帮学生进行完善和补充.

通过对上述两种误区的弥补,学生则相继具备怀疑一切、善于发现、认真求索、不迷信权威等一系列科学品质,从而达到真正内化科学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开展兴趣活动,提升科学活力

对小学生来说,一些现象充满了神奇,他们感到十分有趣、新奇、急于了解.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但他们的注意力却不稳定,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怎样有效地激起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科学能力培养的关键.

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自然就成为各级教育者最为重视也是最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通过游戏、实际操作等模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的介入感和主导性的培养,简单的游戏、参观并不能让学生有很大的认同,只有让他们真正介入进去,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才能让他们真正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整个科学教育才会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笔者学校就开展了科学兴趣小组,在这个活动时间中,我就帮孩子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器材,给学生一个设计的目标,三到四人组成小组,自己设计方案,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例如让学生用10张A4纸搭建一个任意形状的模型,最高点要能承载50克的砝码,要求在承载情况下越高越好,时间30分钟.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完全起到了主导作用,根据自己的设计搭建,在搭建的过程中发现科学知识.

四、参加科学竞赛,展示科学成果

引入不同类型的竞争,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科学教育活力的有效手段,而参加一些大型科学竞赛,则是展示科学教育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必由之路.同样,在准备比赛、参加比赛和赛后总结等各个环节中,对于前面提到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检验.

近期,由笔者进行辅导、带领3名学生参加了江苏省“校园之间”的小学科学竞赛活动.根据《科学大众》杂志对以往比赛形式的列举和详细生动的描述,在笔者的辅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进行基本资料的分析和扩充,并以学生小组为核心,进行任务分配,每个人对于参赛的内容和方法都进行不同的考虑.以此为基础,经过讨论,确定最终的方案.比赛中,规定题为“一桥飞架”,每个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结构形式,并对搭建要点进行了分析,而笔者作为教师并没有过多的进行总结,仅作为小组一员参与讨论,最终共同确定桥梁结构形式,并对其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为防止比赛规则的变化,还提出了各种应对方案.对于非规定题,完全是现场发挥,但万变不离其宗,参赛小组在多种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并针对其中的关键点进行重点训练.最终,小组以赛区总成绩第一的优异成绩晋级.

通过这一案例结果表明,合理的阅读分析习惯、科学的实践能力培养、浓厚的兴趣引导,是成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个完整体系,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造成教育的缺失,只有将上述各环节融会贯通,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科学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