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影响因素和实现方式

点赞:22508 浏览:976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本文明确了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重心,通过分析影响师生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因素,提出实现辅导员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具体方式.


【关 键 词】高校辅导员;有效沟通;影响因素;实现方式

沟通不是单纯的说教或单向的信息灌输,而是信息的传收过程,是双向的互动和交流.罗宾斯认为,沟通是意义的传递和理解.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要得到传递,还需要被理解.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在和学生沟通时,只关注自己意愿的表达,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是辅导员在单向灌输,而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或能够接受多少,从而造成“师说生听”的局面.要达到有效沟通,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认真思考与学生进行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是旨在单纯的传达要求还是希望通过沟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的显然是后者,因此沟通时应把重心放在学生身上.辅导员在传达信息时应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在信息传递后,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实现有效沟通.

一、影响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因素

在高校中,辅导员与学生无法实现有效沟通的原因很复杂,大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高校辅导员多为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小,在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上有较大的相似性,沟通的时候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在心理和情感上接近学生.但年轻化的辅导员队伍大多缺乏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在沟通中发现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2)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大多没有教育学或思想政治等的专业背景,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都有待学习和提高,高等学校应针对此类工作技能加强指导和培训,以便减少辅导员在面临复杂情形时的失误,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学生工作.

(3)沟通的质量还受辅导员自身素质和能力高低的影响.有的辅导员自身素质较差,政治觉悟低,在工作的过程中将消极思想、浮躁情绪及不良作风暴露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正所谓“己不正,不能正人”,这样的辅导员难以教育出品行端正的学生,因此,教育者必须有意识的不断加强个人政治素养、品德作风和职业素质,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进而产生积极效应.

(4)《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多数辅导员只将自己定位为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在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足够的沟通时间和沟通深度都无法得到保障,难以实现有效沟通,导致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角色缺失.为避免这一现象,辅导员应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全面定位,切勿只关注自己的权利,机械的把学生视为管理对象,过多的强调管理者的角色,应当尊重和考虑学生的权利,以生为本,重视并承担起高校辅导员的教师和怎么写作者角色.

二、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实现,辅导员是关键,具体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1)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首先应当能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具备向良好方向改变和发展的愿望和潜能.尤其对于缺点较多的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耐心、关心和鼓励,对他们的发展和进步充满信心.

(2)真诚是实现有效沟通的要素,许多辅导员在工作中一味的想要探询学生的内心世界,武断的认为学生无需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让学生无法感受到交流的真诚,进而造成沟通的不顺畅.因此,辅导员要在沟通时真诚友好的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将自身的切身经历、真实情感等,在合适的时间和场合与学生进行适度的交流,寻求双方在思想上的共鸣,使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亲近感和需要感,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沟通提供保障.

(3)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重视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提炼,能够正确的评价自身价值体系,并充分认识到它们的局限和不足.在与学生沟通时,能够针对他们的综合状况进行客观评判,不以主观判断为转移.能够站在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才能促进有效沟通的进行.

(4)沟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倾听.首先要乐于倾听,在与学生交流时,表现出“愿意听”的积极态度,消除顾虑,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让学生产生“愿意说”的沟通;其次是善于倾听,能够耐心、细致的关注学生的表述内容,并从中听出问题,进而全面把握学生的真实意图;再次要积极回应,运用语言和肢体行为,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认真投入;三是精于提问,对于有疑问的地方适时提出问题,一来把握沟通的方向性,二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和深刻思考.最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感受到和辅导员谈心是有用的,不是白说,否则以后的沟通就中断了.只有耐心的聆听学生的倾诉,才能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减少师生间的误会和冲突,把握学生真实的内心感受,实现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