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李开复的自传中看到了什么

点赞:3062 浏览:71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沉迷的力量

当了多年教师,我愈发不相信能用语言和文字说服别人.如果有人因你的演说而眼睛发亮、频频颔首,那是因为他在与你相遇之前,已然有类似的观点或感悟,此刻只是撞上了,犹如杯盏相碰,酒香四溢.在荣格看来,一个男子的身上具有少量的女性特征或是女性基因(阿尼玛),一个女性的身上具有少量的男性特征或是男性基因(阿尼姆斯),他们都是遗传而来的既不显现也不消失的意象.当现实中出现与意象相符的人物,就成了梦中情人.

或许是我的心中也住着一个“沉迷”的意象吧,因此,初读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最给我乐趣的,并非那句励志名言“世界因你而不同”,而是他的各种“捣蛋”和“沉迷”.那种沉迷的状态对我,真诚地说,很吸引又很纠结.世界上最最诱人的东西,往往也最令人心惴惴焉,因为怕hold不住.

他小时候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例如邻居在院子的池塘里养了很多鱼,夸口有一百条.李开复不信,老琢磨着怎么揭穿他,可鱼游来游去,没法儿数清.等到有一天,邻居一家人都出门了,几个孩子决心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忙活了好几个小时,用水桶把池塘里的水舀干了,一数,果然没有100条!

“为什么小孩晚上必须睡,而大人可以接着玩呢?”每次他都感到很失落.于是有一天,他爬上高高的柜子,潜入母亲和姐姐的卧室,把家里所有大钟、手表都拨慢了一个小时,满头大汗地完成了所有“工程”.当晚,他顺利地晚睡了一小时!可第二天,上班的,上学的,鸡飞狗跳,落荒出逃.姐姐们怨声载道,恨不得把他掐死等

后来,在高二的暑检测,李开复深深地迷恋上了桥牌,通宵达旦、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桥牌的世界里.以至朋友在高中毕业册上的留言是:“开复,希望你今后能在桥牌桌上找到你的女朋友,因为,我觉得你不可能在别的地方找到了.”

大一的时候,李开复迷上电子游戏机,当时排着队玩这个早期的、非常“弱智”的游戏,到了走火入魔、独孤求败的地步.直到这个游戏失去了挑战性,他才重操旧业,又疯狂地玩起了桥牌.为了拿到“终身大师”的称号,他泡在俱乐部里昏天黑地地打,一星期六场,每天五个小时.他还和搭档一起不惜血本地参加各种比赛,一天四场,早上6点到9点,9点到12点,下午2点到5点,下午6点到晚上8点,没日没夜地打,赢得了“败部冠军”的成绩(就是全国锦标赛1000人里选80人决赛,剩下的920人再举行败部比赛,而他们就是那920人里的冠军.)

虽不是“正业”,但在他的“捣蛋”和“沉迷”里,就是有种可爱又诱人的东西.

梁启超曾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没有嗜好的人不值得交朋友.晚年倾心于“趣味”研究的梁启超所说的“嗜好”,包含了一种愿意时间和精力,乐此不疲,即便是苦亦乐在其中的状态.这种状态也是罗素所说的心理动力学的部分――“热情与生活的乐趣”――个体除了智力和道德以外的第三种重要品质.这种状态,也是我想表达的“生命热情”的部分.

我想,沉迷的诱人之处,在于涌动,在于不息.

当一个人在一些事物上呈沉迷状,他也在其他“正途”的事物上,具备了沉迷的可能性.

捣蛋儿童李开复,也沉迷于阅读,他的阅读量是一年三四百本,平均一天一本.大一时的李开复,也狂热地爱上了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协奏曲.他觉得只有柴氏,能从《天鹅湖》的活泼转到《第六交响曲》的缠绵,从《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华丽,转换到《1812》的壮观等他也痴迷于贝多芬的故事.他为那些音乐家的心灵故事动容,到城市各处寻找“现场音乐”等直到现在,在他北京的家里,都珍藏着上千张古典音乐CD.

我没有在字里行间看到,曾有谁直接干预阻断他的“沉迷”.或许,真诚地承认并欣赏沉迷的力量,更需要勇气和力量.

二、正向价值的力量

那么强大的“沉迷”,也意味着同等当量级的危险.往前一步,或许就是沦陷.我看到因沉迷网游而荒废了本可以正常、体面、甚至辉煌生活的人.

李开复也曾走在危险的边缘,大学前期,他沉迷桥牌,几乎荒废学业,变成一个不折不扣混日子的“坏孩子”.大二时,法学院的学生选课系统需要更新,院长找到的承包商报出的昂贵令人瞠目.听说他是编程高手,院长就找到了他.他很开心,信心满满地接下工程,承诺8月初可以交付,9月开学前完成调整.可是7月初,他又疯狂地打了三个星期的桥牌,7月底,才如梦初醒,想起了对院长的承诺,开始为法学院的软件忙活起来.但这个工作的繁琐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只好到院长面前惭愧地说,整个程序要8月底才能跑起来.院长非常生气,还是把这个工程交给承包商去做了.因为沉迷桥牌,耽误“正事儿”,他也失去了别人的信任.

我李开复的自传中看到了什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但在李开复的世界里,总有一种正向价值的力量在关键时刻令他抽身回来.

我总觉得,母亲的万千宠爱与包容,是他总能从哪怕最糟糕的境地重新焕发出积极力量的根基.儿时的李开复甚至感到母亲“私下里”觉得他的“捣蛋”蛮有趣.母亲甚至同意爱看电视的李开复可以晚上不写作业,而是第二天清早5点起来再完成.“远行我不怕,因为我心中有爱.”爱的力量无由而致远.

但是,“凡是和我的成长、我的未来相关,母亲就会特别重视,也会对我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她总是要求我,只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在这方面,没有通融的余地”.父亲对他儿时犯过的一次大错,只说了一句话:“希望你以后不要让自己失望!”你可以捣蛋,可以沉迷,但你要对自己负责!

一路走过,他的身边总有各种正向价值的力量,不断敲打他、注入他的心灵.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大一的人文课程,哲学系的一个老教授说:“知道什么是makeadifference吗?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difference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从那以后,凡要做重要决定,他都会想起这句话,从而让自己的内心在作出选择的时候更加坚定.“读博士,就是挑选一个狭窄并重要的领域做研究,毕业的时候交出一篇世界一流的毕业论文,成为这个领域里世界首屈一指的专家.任何人提到这个领域的时候,都会想起你的名字.”卡耐基梅龙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尼科海博曼对他说.

这是能将李开复巨大沉迷力量担待起来的正向价值的力量.它不是充当“正确”实则弱而无力的管束者,因无力,而欲将绳索绑缚奔马的四蹄.它是一匹更为俊美骁勇的奔马,在他身边友好而坚定地超越,令他心向往之.

与这样的人和事物相遇,让李开复找到人生的意义和方向,也让他懂得,在一些关键的时刻,需保持一种律己的心态.

读到这里,“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这句话对我,有了格外的意义.

三、天赋的力量

使李开复从“堕落”的轨道中跳回来的另一种力量,是因为他后来有了钟爱的“计算机”.

其实,李开复从小就有英雄梦想.在台湾上小学时,班主任规定上课讲话罚款缴入班费.李开复计算了全班被罚款的总数,对照班长那里的账目,发现罚金并未纳入班费,于是用左手写了一封信给校长,班主任被叫去调查.他很得意自己的“正义之战”,后来在报考大学时,首选是“政治”“法律”.其次,他在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读中学期间,数学方面的表现得到了鼓励,高二时被学校推荐参加芝加哥大学的暑期数学天才训练营,后来也得到了全州数学竞赛冠军.因此,大学专业的备选是数学.但是,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后,他毫不犹豫地选填了“政治科学”,几门课下来,却发现自己对此毫无兴趣.学校安排他加入只有7个人的“数学天才班”,这个田纳西州的冠军,却发现自己不但技不如人,连问问题都胆怯,并不像其他那些“数学天才”那样,痴迷于“数学之美”.他一方面羡慕他们找到了最爱,另一方面发现自己并不希望一生的意义就是为了数学之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就像李开复也有自己最不擅长的事情,例如运动.大一的通才教育中,体育对他来说是最要命的.游泳课考试要求任选一种泳姿在50米池里来回三次,他勉强地用仰泳和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泳池里飘了三个来回,据说等他游完,老师都几乎睡着了.这差不多是他平生经历的最艰难的考试.

天赋所在,与成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但有时并不能确定,在另外的环境和更大的人群中,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你的天赋能到达什么程度.

好在美国的教育,是一个鼓励“成为你自己”的系统.鼓励学生自我选择,按照兴趣发展;鼓励一个人发挥最大的,去选择自己的爱好.

在他失去了“政治科学”和“数学”时,没有方向感是他将投入桥牌和电子游戏的重要原因.不过后来他发现自己选修的一门计算机编程课让他相当得心应手,他对那些充满魔力的编程语言无比好奇.几个月下来,他发现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相当有天赋,而且远远超过了数学天赋.他每天都盼望着晚上去电脑室,每晚都过得特别快乐,往往一不留神,就是一个通宵,第二天只好逃课.虽然当时哥大的法律系全美排名第三,而计算机在当时看来前途并不明朗,但计算机方面的天赋和表现给了他自信,也给了他对这个专业的向往和热情.他自发地读书,每天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他考虑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和“我的兴趣”.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兴趣能激发出最大的学习热情.之前在“政治科学”,他的成绩不是B就是C,到了计算机专业,即使是公认最难的课程,他居然都拿A+.他深深体会到,“兴趣就是天赋,天赋就是兴趣”.

美国的教育体制,为他寻找、发现和选择自己真正的天赋与兴趣所在提供了可能.大一的通识教育,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学美术、历史、音乐、哲学等专业课程,它给了学生一整年时间,接触了很多东西.学生一边学习基础学科,一边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灵活的转系制度使他自由地在大二的下半学期转入了“计算机”专业,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博士生教育更有一种独特的制度,那就是教授与学生之间的“结婚过程”:在开学的第一个月里,学生每天听不同的教授讲课,就像相亲一样,对七八十名教授的课程进行评估.学生感觉对哪位教授的研究领域感兴趣,然后填下三个志愿,选择教授和领域.

之所以对该书中这条若隐若现的线索感兴趣,也是因为在我心中已然相信:基于天赋和兴趣的专业发展,最有可能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