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点赞:27349 浏览:1293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全面普及的信息时代.掌握信息技术是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不可忽视的基础,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关 键 词: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教学方法

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有关课程实际上开始于1982年教育部在五所重点大学附中的试点,当时称为计算机课程,一直处于试验阶段.直到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通知》等三个重要文件,课程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信息技术,成为中学的必修课.掌握信息技术已经是科技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需要,而想要学好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不可忽视的基础.笔者十几年一直战斗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积累了一些经验心得,下面对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如何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技术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在教学基础上的存在问题

1.教学经验不足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教学理论不像语、数、外、理、化那么成熟,无现成的经验可循.没有一套现成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料可供参考,更没有一套像语、数、外等学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的教学理论.而且小学、初中、高中的教材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小学学过的,初中再学,初中学过的,高中再学,教材内容的更新远远落后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而且各地教材不统一,教学参考资料贫乏.

2.教学设备的限制

信息技术不同于语、数、外等学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学设备要求高,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上机实践,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信息技术,更灵活地掌握知识.教学大纲已明确要求上机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70%.这就要求必须要有多媒体网络机房,

3.学生之间基础差别较大

为了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笔者曾对本校新生做过一次关于“信息技术基础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并不乐观.一提到信息技术,一些人就觉得就是学电脑,在应试教育的客观环境下,一些家长,甚至一部分老师就觉得电脑有什么好学的,中招不考,高招也不考,精力、时间不如用在考试的语、数、外上.

尽管,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着以上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克服客观困难,努力探索课堂新教法,开拓教学新思路,提高课堂效率.

二、几种典型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近年来提的比较响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方法.每节课由教师设计一个或若干个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完成,首先明确这个任务,使学生对其充满兴趣,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然后其学习就有了动力,在老师的讲解下一步一步的完成任务,在完成每一步任务时强调一下重点概念,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习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从而达到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的目的.最终,任务完成了,软件操作方法、基本概念也学到手了,真正体现了计算机的工具作用.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要使设计的任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中去.比如在Word软件学习中,课本上提出的任务是完成“中华牡丹园”的电子板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这个任务并不感兴趣,笔者就设计了“我的自传”“我的一家”等富有个性化色彩的任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笔者趁热打铁,又组织了一场电子板报大赛,评出了一、二、三等奖.通过这次比赛,学生们更进一步地掌握了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校、家长和老师们看到了信息技术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扭转了一部分家长、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的偏见.

2.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可比喻“内存”为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正确地理解和记忆.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课堂中可大量运用.

3.分层次教学法

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由于各种因素,学生的基础和知识接受能力差异比较大,如果在教学中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教法,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分层次教学法,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计算机基础扎实;B层为中等生,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基础较差.上课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比如在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切换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C层学生只需要学会对幻灯片采取一种简单的切换方式就行了.对B层学生要求他们可以对不同的幻灯片采取不同的切换方式,还要对幻灯片切换的速度、声音进行设置.对A层学生要求最高,鼓励他们创造性运用多种方式达到切换效果,并且整体效果要美观、协调.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努力去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