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义修辞格辨析之我见

点赞:5851 浏览:211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各种易混的语义修辞格的定义入手,分析它们的本质区别,并精选典型的例句来进行佐证,以利于读者更有效地、准确地利用这些修辞格.

关 键 词:语义修辞格;定义;异同;辨析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220-04

一、导论

语义修辞格作为主要的修辞手段,在英语语言学习和使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常用的语义修辞格有明喻、隐喻、拟人、换喻、提喻、移就和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会使叙事更简洁生动,说理更缜密透彻,无论是文学语言还是日常用语,人们在应用时都回或多或少地借助这些修辞手段,以期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要想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能恰当地表达自己,我们有必要充分体会和把握好修辞手段的运用.然而事实上,在应用修辞手段的时候,很多人往往对于一些比较相近或相似的修辞格不能很好地区分,以至于不能正确地判断和使用,影响了语言的表达效果,签于此,本文将从语义修辞格中易混修辞格的概念入手,深入地阐述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以使读者有效地,准确地把握和运用这些辞格,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深刻理解修辞格的定义,有效区别和利用易混修辞格

什么是定义?“百度百科”这样阐释定义:“定义是认识主体使用判断或命题的语言逻辑形式,确定一个认识对象或事物在有关事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的位置和界限,使这个认识对象或事物从有关事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彰显出来的认识行为.”

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定义”对于认识世间万物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能深刻的理解它的定义,就不能说是已经认识了它,就谈不上能很好地应用它.所以,各种修辞格的定义也对充分理解和运用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深刻理解它的内涵,才能有效地把它和众多相似的辞格区分开来,才能很好地应用.

(一)明喻与隐喻(Similev.sMetaphor)

1.明喻和隐喻的定义

Simile:Asimileisanexpressedlikeness.Thesimplestandmostdirectwayofconnotinganideawithsomethingelseisbymeansofusingsimiles.(RhetoricinPractice)

例1)Themoonislikeasilverplate,hanginginthesky.

(月亮像一块银盘一样,高高地挂在天空.)

Metaphor:Afigureofspeechcontaininganimpliedparison,inwhichawordorphrase,ordinarilyorprimarilyusedofonethingisappliedtoanother.(Webster’sNewWorldDictionary)

例2)Collegeisamaofasentenceoflife.

(大学就是人生长句中的一个逗号.)

2.明喻和隐喻的异同

从以上定义和例句可以看出,明喻就是最直接的把一物比做另一物,而隐喻则是一种隐含的比较,是通过把一事物说成是另一事物这种形式来进行隐含的比较.

二者的相同之处有以下几点:

(1)二者都有本体和喻体.如例1)的本体是月亮,喻体是银盘,例2)的本体是大学,喻体是逗号.

(2)二者都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而且通常比较的都是两个事物之间的一个相似点,而不是多个相似点,比如月亮和银盘的一个相似点是银色并有光亮,大学和逗号之间的相似点是它们都是代表一个阶段的结束.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1)明喻需要用像“like,as”之类的词来引导喻体,即“甲像乙”,而隐喻不用比较词引导喻体,而是把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即“甲是乙”.它是英语中用得最多的辞格之一,常用来具体、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或说明事理.

(2)在明喻句里,本体和喻体都要出现,而在隐喻句里,则有很大的不同,有时候可以没有本体,有时候也可以没有喻体.

例3)Somebooksaretobetasted,otherstobeswallowed,andsomefewtobechewedanddigested.(FrancisBacon)

在这个例句中,书通过“尝,吞,嚼和消化”这几个动词被隐喻成了食物,而“食物”一词却没有出现[2].

例4)Andwecan’tturnbackclocks,andIdon’twantto.Butwhilewecan’tclosethegulfbetweenus,wecanbridgeitsothatwemaybeabletotalkacrossit.

在例4)中,本体“时间”和“隔阂”都没有出现在句子中,而是出现了喻体“钟”和“深渊”,但读者都能够从上下文中猜得出这两个喻体隐含的本体,这就是隐喻的魅力.

(二)拟人与隐喻(Personificationv.s.metaphor)

1.拟人的定义

“Afigureofspeechinwhichathing,quality,orideaisrespectedasaperson.”(Webster’sNewWorldDictionary)例)Itisuselesorthesheeptopassresolutionsinforofvegetarianiwhilethewolfremainsofadifferentopinion.

当狼依然持有不同意见时,群羊要通过赞成素食之一的决议案也是无济于事的.

2.拟人与隐喻的异同

拟人与隐喻乍一看很难区分,但如果仔细研究它们的定义,发现定义的内涵,还是能够找到他们的不同的.拟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比喻,它是把没有生命的东西比喻成了有生命的人,但从拟人的定义中我们看到,拟人强调的是“人格化”,即把无生命的东西直接当成有生命的东西来对待,它不像隐喻一样有本体和喻体,另外我们从隐喻的定义中也能看到,隐喻侧重于比较,即把一物比喻成另一物.例5)中看似把弱者和强者比喻成了羊和狼,但我们从本质上看它还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因为这里通过“passresolutions(通过决议案),remainsofadifferentopinion(持不同看法)”两个词语已经把羊和狼人格化了.

再看一组例句:

例6)Childrenaretheflowersofacountry.

例7)Theflowersareilinginthesun.

在这组例句中,例6)是隐喻,因为它侧重于把儿童比作花朵,既有本体又有喻体.例7)是用了拟人,因为它通过“ile(微笑)”这一只有人才能做的动作赋予了花朵以人的特性.

(三)换喻与隐喻(Metonymyv.s.metaphor)

1.换喻的定义

Metonymy(换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onymia”,意为“changeofname”,意思是名称的更换,也就是指以一种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另一种事物的名称.下面是韦伯新国际辞典给出的定义:

“Afigureofspeechthatconsistsinusingthenameofonethingforthatofanother.”(Webster’sNewInternationalDictionary)

例8)Thekettleisboiling.

(水开了.)

例9)HewasdrivingaFord.

(他开着一辆福特车.)

例10)Shewasdressedinsilksandsatins.

(她穿者丝绸的衣服.)

例11)Hehasagoodearformusic.

(他对音乐有很好的鉴赏力.)

2.换喻与隐喻的异同

汉语的“喻”指的是把衣物比成另一物,隐喻就是“喻”的一个变体,它强调的是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但换喻里的“喻”字,并没有把一物比成另一物的意思,两种事物也不相似,但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使之看到此物想到彼物.有的修辞学论著上就将“metonymy”译成“借代”,笔者认为这个词语更贴近英文原意,但考虑到下一个要讲的修辞格“synecdoche”也有“借代”的含义,所以就取“换喻”一词以便区分.


上节例8)中的“kettle(水壶)”当然不能沸腾,真正沸腾的是壶里的水,通常我们见到“壶”会联想到“水”,所以在这个语境里,“kettle”指的是“water”,是一事物凭借联想关系与另一事物联系起来,此句应用了“metonymy”(换喻)这一修辞格,而不是隐喻,因为“水”和“壶”只有联想关系,不存在相似性.上面其他三个例句也是同样道理,ford是个汽车的品牌,因为广为人知,所以见到ford就会想到他说的是汽车;丝和缎是一种材料,用他们可以做衣服,这里就是用材料使人联想到成品;ear是身体器官,在这里代替人的一种能力,即听力.

其实修辞学家把“metonymy”译成“换喻”也有他的道理,因为这两个修辞格之间在思维过程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隐喻中,通常我们会见到的句式中“A是B”,通过这个句式我们会联想到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所以在隐喻中,主体和喻体之间的连接点是“相似性”[1].用简图来表示就是

A(主体)←C(相似性)→B(喻体).

例12)Greecewasthecradleofwesternculture.

(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摇篮.)

众所周知,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而每个人几乎都是从生下来就被放在摇篮中,被摇晃着逐渐长大,所以,发源地与摇篮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这里有主体和喻体,主体Greece就被比喻成了摇篮,那么这个句子就是个隐喻句.

换喻则与隐喻不同.换喻是只有A一项,看到A再联想到B,但B不会出现在句子中,而是被A来代替了.这个思维的过程不是以相似性为媒介,而是以关联性为媒介.用图表表示就是,括号中的B表示不出现在语句中.

A(关联性)(B)→

试看下面的例句:

例13)Hemusthebeenspoiltfromthecradle.

(他一定是从小就被惯坏了.)

在这个句子中我们也见到了“cradle”,但这里的“cradle”和上文出现的“cradle”是完全不同的,在“孩子被惯坏”这一语境中,我们看到了“摇篮”,会自然联想到“婴儿时期”,所以这里用摇篮来代替婴儿时期,是换喻,不是隐喻,因为我们在这里只看到了A(cradle摇篮),另一个词“婴儿时期(childhood)”并没有出现在语句中.(四)换喻与提喻(metonymyv.s.synecdoche)

1.提喻的定义

“Afigureofspeechinwhichapartisusedforawhole,anindividualforaclass,amaterialforathing,orthereverseforanyofthese.”(Webster’sNewWorldDictionary)

从以上定义中我们看到,提喻的概念就是整体与部分,个体与集体,具体事物与抽象事物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

例14)Heearnedhisbreadasateacher.

在这里面包是食物的一部分,用部分来代替整体,意思就是他以教师这一职业为生.在以部分来代替整体时,注意“部分”应该是“整体”里非常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比如西方人以面包为主食,那么面包就可以代替食物.

例15)Shecutherselfinthekitchen.

这里herself来代替finger,是以整体来代替部分.如果用整体代替部分的话,那是作者不想表达得太清楚,只是笼统的说一下,但我们能从上下文中猜得到它代替的是什么.在厨房里切的肯定不是大腿,应该是手指.

例16)Allthewitandlearningoftheworldwereassembledthere.

在这里用抽象的wit,learning来代替的是具体的peopleofwitandlearning.

例17)Ihadthemuscleandtheymademoneyoutofit.

在这里作者用具体的muscle(肌肉)来代替抽象的physicalstrength(力气).从以上两个例句我们看出,无论是具体代替抽象还是抽象代替具体,都是为了表达更生动.

例18)Alas,thatspringshouldvanishwiththerose!

在西方,玫瑰是花中最高贵的一种,很具有代表性,所以作者用它来代替花朵,这种个体和集体名词之间相互替代也是提喻.

2.换喻与提喻的异同

从以上的定义及例句中我们看到,提喻和换喻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因为它们都是词语之间的相互替换,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换喻中词语之间的替换是以联想为基础的,并且两个词语所指的都是不同类的事物,比如水和水壶,牛奶和奶瓶,只是因为二者联系紧密,提到此会立刻联想到彼.而提喻中互相代替的两个词语总是有一定的从属关系,个体与集体,整体与部分是从属关系,比如面包与食物,身体与手指,玫瑰与花朵,他们都是同类事物,并且一物从属于另一物.抽象与具体之间实质上也是从属关系的,比如智者(peopleofwitandlearning)与智慧(witandlearning),智者总是智慧的体现,而智慧总是蕴涵于智者之中[2].

下面两个例句是修辞学届比较有争议的两个代表.

例19)Morehandsareneededatthemoment.

例20)Hehassharptongue.

这两个句子哪个是换喻哪个是提喻,很多人都判断不清.在身体部位的词语与身体或身体的功能之间的代替关系上,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见解,因为不同的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在这里笔者谈一下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提喻中代替与被代替的两个词语是从属关系,换喻中两个词语是联想关系,那么例19)就是提喻,是以“手”这一部分来代替“身体”这一整体,继而可以翻译为“人手”,它们之间属于同类中的从属关系.例20)是换喻,它是以舌头(tongue)来代替舌头的功能,即巧言善辩,在这一语境中,提到舌头我们会联想到灵巧的舌头代表的是人的一种能力,而不是以部分代替整体,所以它是换喻.

3.换称与换喻和提喻的区别

Antonomasia(换称),顾名思义是用一个名称来代替另一个名称,这一修辞格在修辞学届也是争议不小,有的修辞学家把属于换称的一些语言现象归到了换喻里面,而有的修辞学著作中又把它归到提喻里.换称也是词语之间的替代关系,它既可以用联想关系来解释,也可以用从属关系来解释,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不想把它单独作为一种修辞格提出来的话,它被归到换喻或提喻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用Remeo来代adevotedlover,如果把它当成是换喻,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罗密欧是家喻户晓的忠贞于爱情的代表,所以看到罗密欧一词,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忠贞爱情的典范;如果把它解释为提喻,我们可以认为罗密欧是一个以个体带集体的典型例子,用罗密欧来代替所有忠于爱情的人.但如果我们把它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修辞格来处理的话,它的特征还是很明显很容易判断的.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格,换称通常是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之间相互替代,这些名词通常是出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宗教故事,神话以及文学作品里面.比如Hitler代替的是atyrant(暴君),Shylock是一切miser(吝啬鬼)的代表.

(五)移就与通感(Tranerredepithetv.s.Synaesthesia)

1.移就与通感的定义

移就(Tranerredepithe):“Afigureofspeechinwhichtheepithetistranerredfromtheappropriatenountomodifyanothertowhichitdoesnotreallybelong.”(ADictionaryofLiteraryTerms)(修饰语被从一个合适的被修饰词前转移到了不十分合适的被修饰词前.)例21)Themurdererhasbeenputintothecondemnedcell.

“condemned”意为“被定罪的,被责难的”,这个词原本应该用来修饰“杀人犯(murderer),而这里却被转移到了cell(监狱)前,可译为“死牢”,使语句表达更加简洁生动.

通感(Synaesthesia):“Asensationproducedinonemodalitywhenastimulusisappliedtoanothermodality,aswhenthehearingofacertainsoundinducesthevisualizationofacertaincolor.”(TheRandomHouseCollegeDictionary)

(某一感觉通道里产生的感觉,由于受到刺激而转移到另一感觉通道.)

例22)AsIenteredherroom,Iwashitbytheheyperfumeandnoisycolors.

Hey本应该修饰有形的物体,表示触觉,而在这里被移来修饰perfume,这样就把一个仅可以闻到的东西变成了可以触摸的有形的物体,可见香水味之浓重;noisy本来应修饰声音,而在这里被移来修饰colors,使花哨的颜色不仅给了人以视觉的刺激,而且唤起了人们的听觉感受.

2.移就与通感的异同

移就和通感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把本属于甲的修饰语移用到乙上,但他们之间也有一定的区别.

(1)范围不同

从包括的范围来看,移就包括的范围比较大,只要是修饰语由此移动到彼,都可以被认为是移就,而通感只是涉及到“听、触、味、嗅、视”五种感官范畴,因此从广义来说,移就包括通感,通感应是移就的一个分支.例如

例23)asweetkiss

例24)asweetletter

例23)从狭义上讲是通感,因为它是把触觉移动到了味觉上,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但如果从广义的角度看,它也可以是移就.笔者认为通感更加准确一些,因为这里强调的是感觉,而移就更强调移动,即把本该修饰文中另一个词的词移到该词上,一般这个被修饰的原词能在原句中找到,或者能在上下文中找到.例24)是移就,因为这里没有感觉的移动,而只是修饰语的转移.

(2)形式不同

移就是通过修饰语的移动来实现的,总是表现为“形容词+名词”的形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通感也是,但也有例外,比如:

例25)Posnerlipstick:musictoyourlips

这则广告把用了该唇膏产生的视觉的美感与动听的音乐旋律联系起来,能使人对该产品留下更深刻美好的印象.应该判断为通感,但这里没有用修饰语移动的形式来表达,而是用了短语的形式.

三、结语

学习修辞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种知识,而在于提高语言修养,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只有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有效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只有当我们了解了语义修辞格之间的异同,感受到了不同的修辞手段能产生的动人的魅力,才能掌握修辞的方法和技巧;只有正确把握修辞规律,才能够在日常表达和英语写作中很好地应用它,我们的语言才能感染人,打动人,激发读者的审美共鸣[3].

英语语义修辞格辨析之我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修辞格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