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环翠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解读

点赞:6700 浏览:227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育信息化”区域特色在环翠区的成功确立,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后劲.“教育信息化”不仅为广大环翠区学生搭建了学知识、长能力、促发展的平台,更为他们的美好未来铺设了一条信息高速路.

关 键 词:教育信息化建设;区域特色;解读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2-0070-04

引言

新世纪信息技术进入校园,笔者就开始对环翠教育信息化设备投入的性价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如何整合,信息技术如何引领基础教育变革,课堂教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减轻师生负担、提高绩效等问题进行论证研究.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又进一步强化了对“环翠区区域教育信息化特色特征及实施策略”的研究.信息技术从“拥有”走向“应用”,从“应用”走向“创造”.“教育信息化”区域特色在环翠区的成功确立,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后劲.“教育信息化”不仅为广大环翠区学生搭建了学知识、长能力、促发展的平台,更为他们的美好未来铺设了一条信息高速路.

一、历史回顾

伴随着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环翠区在2000年适时确立了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把实现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

十几年来,环翠区一直坚持“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分工协作、分步实施,硬件与软件配套,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在实施步骤上合理安排,分步到位,分层推进.

2001年,启动“校校通”建设工程,2002年底,全区提前完成校园网建设任务,以教育局为中心的环翠教育城域网基本建成.环翠教育城域网主干线全部通过光纤链接,千兆进校园,百兆到桌面.“校校通”工程的竣工,标志着全区教育信息化应用从单机时代步入网络时代.2003年,启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首批试点工程.我们整合原有信息化硬件设施,确定了基于城域网的资源接收和管理应用模式,筹集专项资金,用于软硬件设施的配置.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拓宽了教育城域网资源的来源渠道,丰富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模式,促进了城乡的均衡发展.2004年,启动多媒体教室建设工程,2005年底,全区794个教室全部建成多媒体教室,全面实现“班班通”.从“校校通”到“班班通”的飞跃,环翠教育城域网实现了从辅助办公到辅助教学、辅助学习的历史性跨越.2006年,启动远程教育观摩系统工程,在每个学校每个级部安装一套视频摄像装置,搭建校际课堂教学观摩平台.远程教育观摩系统的建设,使全区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观摩学习校外同行的课堂教学,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共享;同时也方便了教研员听常态课,及时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010年,启动录播教室建设工程,2012上半年完成建设任务.在每个学校建设一个全自动录播教室,为教师提供视频,助其进行教学行为规范与自省,为教育资源库提供充足的视频资源,为同学科其他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视频课例,为学区内教研活动、同步授课提供远程支持,实现城乡学校间教学“互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与硬件建设同步,环翠区大力加强软件建设,一方面,集中全区资金与人力优势,建设特色资源.2002年,与新课改同步,环翠区拉开了本地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序幕.区教育局高度重视资源库建设,把教学资源库建设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逐年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支持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区教研培训中心坚持引进与开发并重的原则,与新课改同步,依照“五四”学制和本地教材的特点,以建设本地资源为主,以网上下载、教师制作、外地购写、卫星接收等方式,负责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资源库.区教育局制定奖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到2007年新课改第一个周期结束,覆盖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所有章节的、具有明显环翠特色的教育资源库已基本建成.目前,环翠区资源库的资源总量已经达到500G,其中本地资源达到200G,完全具备了为教师备课提供资源支持的能力.教师备课已经习惯于先登录资源库下载参考资源,整理加工形成自己的课件,并利用联网的多媒体设施在教室里演示课件,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加大应用软件的自主开发力度,提升城乡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到2003年底,全区32所中小学全部建有学校网站,校园网成为了每个学校实现透明高效网络化管理的有效平台.

二、积累经验

1.建立了一套便捷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几年来,环翠人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先后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系统、教育科研管理系统、教育督导管理系统、学区建设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涵盖了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快捷与高效.

2.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

环翠区先后建立了远程视频培训平台、网上教研平台、远程教育评估观摩系统、环翠教育博客等,为教师提供视频学习平台、交流互动平台、远程观摩平台、反思总结平台等,克服了传统教研、培训的诸多弊端,具有跨时空、低成本、互动性、全员性等不可比拟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3.总结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

环翠区一直注重加强对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以模式的创新引领课程改革,先后确立和推广了“基于多媒体教室的教师资源呈现式的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教室的学生自主交流式的教学方式”、“基于网络教室的学生探究式教学模式”、“基于主题网站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基于Moodle平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电子白板应用模式”、“网络作文应用模式”、“几何画板应用模式”等,这些既有各学科通用的,也有具备明显学科特色的,我们注重在相应的阶段有区别地加以推广,带动了课堂教学应用的深入.4.建成了具有环翠特色的教学资源库

威海市环翠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解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信息技术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从2003年开始,环翠区整合全区教师优势,通过引进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进行资源库建设,到2007年具有环翠特色的教育资源库基本建成.资源库建设采用学科教研员负责制,通过建立有效的资源审核与管理机制、资源评价与反馈机制、资源动态优化机制,使资源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

5. 构建了丰富实用的学生信息化应用模式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不光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展示和交流的能力.几年来,环翠区一直以学科教学为突破口,本着用技术学习、在学习中丰富技术的理念,将电脑作品制作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与学科学习能力的双重提高.全区每年举行科技作品展示活动,每个暑期举办网上夏令营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建立了网络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拓展了学习的时空界限.

6.确立了环翠区在全省乃至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的领先地位

通过几年的时间,环翠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每年有许多外地教育代表团来我区参观学习;环翠区的经验多次在全省和全国进行交流;环翠区为全省首批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2006年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授予“教育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2010年,环翠教育信息网被评为全国教育优秀网站县级五十强;在每年全省举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评选中一等奖比例遥遥领先,仅2010年度报送的24节课就获得17节一等奖;近三年,每年代表全省仅有的两个名额之一参加全国多媒体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我们参与的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研究”获总课题组优秀成果,并在中期评估和结题会上进行经验交流,我区也因此被评为优秀实验区;由我区自行录制的“环翠区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优秀案例集锦”首期30节课例已出版发行.


三、面临形势

环翠区信息化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认真思考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部分学校硬件设施使用率不高,导致投入产出比不太理想;全区信息化应用水平不够均衡,有的学校存在被动应付的局面,没有把信息化应用内化为自觉行为;因建设较早,部分设施开始老化(如计算机、多媒体设施等),影响了使用;信息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教师层面,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提高绩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录播教室刚刚试点运行,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进行实践探索,等等.反思是为了认真总结、梳理所走过的发展道路,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更好地促进我区教育信息化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减轻师生负担、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出符合时怎么发表展要求和人的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来 .

四、“十二五”工作展望

“十二五”期间,环翠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目标是: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建设,突出教育资源本地化,依托教育信息化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高度共享,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引领环翠教育变革,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与学绩效,全面提升区域素质教育整体水平.

1.进一步优化硬件配置,确保硬件使用效益

要继续加强信息化硬件更新力度.

一是加强网络中心建设,更新部分老化的怎么写作器、交换机等,进行光纤直连,保证网络畅通;网络中心硬件维护主要包括存储扩容、设备老化更新、怎么写作器更新等,正版软件的采购也是日常维护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保证网络中心的正常运转,每年大约需要投入硬件维护费及软件购置费约50万元,五年合计250万元.

二是进行录播教室建设,2012年年底前保证每个学校都建成全自动录播教室.

三是进行多媒体教室的改造,2012―2013年,集中两年的时间,将全区所有教室改造为具有电子白板显示功能.

四是进行计算机更新,使全区计算机保持在7000台左右,教师人手一机,学生用机人机比达到8:1,并建立有效的更新机制,保证所有的计算机正常可用.

五是进行校园无边界网络建设.校园无边界网络建设主要在校园内部布置无线网络发射终端,将有线、无线网络进行一体化管理,保证师生在校园内任何场所利用计算机进行备课、学习.该项工程计划在2014―2015年完成建设,根据学校规模大小,每个学校需布置10~20个发射装置,全区约布置500个,按照每个4000元计算,总预算约200万元.

六是完成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配套工程.按照威海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区需陆续配置光波分复用设备(用于将一条物理的直连光纤复用出多路独立的链路,从而组成多个专网)、云数据计算中心(将区域内计算机进行整合,为每个用户提供更优的怎么写作)、教育电子政务(教育信息管理系统、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等,其中2011年进行光波分复多用设备建设,投入4万元,2012年进行云数据计算中心建设,需投入72万元,2014年进行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需投入86万元,总预算160万元.

2.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绩效

鼓励一线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的实施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实践,提高课程整合的能力;各学科教研组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如何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何进行网络教学,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各学校负责本校研究成果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每年进行课题应用总结,并通过网络、报刊等形式宣传和推广研究成果.每个学校每年将积累一定数量能体现学校研究水平的示范课例.全区每年积累一批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课例,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具有环翠特色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研究成果.

3.进一步强化学生应用,探索有效的信息化环境下学习模式

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以网络课程为突破口,建设学生自主学习网站,拓展教学的时空界限,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常态应用.通过网络课程建设,为城乡学生提供相同的课程资源,将课堂教学进行时空拓展;结合全自动录播教室建设,对视频资源进行知识点微视频切割,形成点播资源,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学科知识点视频点播系统,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

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每年暑期举行网络夏令营活动,充分展示学生多层面的创新作品.办好年度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展示我区学生实践创新成果.建设好环翠教育信息网学生频道,引导学生将电脑应用常态化、成果展示自主化、学习交流区域化,将学生频道打造成全区学生网上精神家园.

4.进一步突出信息技术对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支撑

今后要继续不断加大资源库建设力度,充分调动区域优秀教师参与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不断引进课程拓展资源,实行动态化管理,不断优化环翠教育资源库,定期删除过时资源,将优秀作品不断充实入库,优化资源结构,提高资源的适用性、交互性和智能性,为教师提供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研究探索录播教室的使用、城乡学校同步互动教学,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共享,为农村学校教师提供更多的观摩学习机会和使用案例;进一步引导农村学校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实践,提高教学效益;鼓励农村学校共享区直学校学生信息化环境下成熟的学习模式,进一步提高学习绩效.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