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理解辩证法?

点赞:3733 浏览:12534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对于考研考生来说,政治科目的辩证法部分是平常看书和练习的难点.许多考生因为跨不过这一知识块面,使得自己在考试中马克思主义原理部分的分数零零落落,痛失许多得分机会.辩证法部分对于政治科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几年几乎每张试卷的第一道论述题都会考查到辩证法部分的知识.更加重要的是,辩证法是一种思考模式.熟练掌握这种思考模式,有时可以在不能准确确定考点知识的情况下推断出考点内容.在政治科目分数分布最多的毛中特部分这个情况最常见.毛中特理论又称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就意味着利用大部分考生熟知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我们便可以推断出毛中特的考试内容.这是一种融会贯通的状态,当然,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越过辩证法知识这一横贯马克思主义原理部分的“大山”.

一、辩证法难在哪里?

对于辩证法部分,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大家的问题:大家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更熟悉.

根据大纲,形而上学的思维是“孤立的”和“静止的”思维.这两个概念在我们的政治复习中不要背,要理解.

形而上学式的思维,第一个要点就是给一些具体事物下定义,列概念.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就是从这些有形的事物之中总结出一个很空虚的东西,这就叫“抽象”,例如“概念”一词.以水的概念为例,在生活中可以指出很多东西是水,但是如果用辩证法来看,生活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水”这种东西――这里可能会让很多人疑惑:难道我喝的不是水吗?其实,这是我们的思维跟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大家喝的的确是“水”,但并不代表“水”就是指大家喝的“这种东西”,海里、河里的也是水,冰川融化也是水,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没有纯净物水.因此可以说,我们在自然界中无法找到一种在真正意义上符合“水”的概念的物质.

但是,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认为“水”是无处不在的呢?那是因为,我们普遍使用的是形而上学的方式下定义,从而“孤立了”水这种物质和其他物质的联系.我们习惯于在联系中看到水,就像刚才提到的自然界中水的混合物,如“冰融化产生的物质”,或“我喝的是水”(将“我”和“水”用“喝”联系起来).一种事物被孤立起来的时候,它就会静止.实际上,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


我经常提到的一个例子是“房子”这个概念:我的一位学生是一名设计师,他告诉我,我们现在所住的房子是20世纪在西班牙首先设计并制造的“现代公寓”.而之前的“房子”是指什么呢?是现在的别墅.在中国,房子包括土楼、四合院、大院等,这些基本都是20世纪以前的房子.他还告诉我,如果没有发明钢筋混凝土,也许现在公寓也还不多,还是“房子”的时代呢!在英语中,一般的房子叫做cottage,而公寓叫做apartment,房子的统称叫做house,同时,house还有家的意思,并非完全是房子的意思.可是,现在当我们写房的时候所说的“房子”主要是指公寓式的大楼了.仔细审视一下我们对房子看法的发展,就会发现实际上我们直接将房子“定义为”我们现在看到的钢筋混凝土高楼,忽略了100年前房子根本就不是指这样的东西,甚至当年,这种东西还没出现.的确,我们的定义随着时间变化,指代的事物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一旦我们将它们孤立地定义起来,我们就忽略了它们的发展,使之成为“静止的”.

由此可见,辩证法难就难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习惯的打破.形而上学思维向来是我们日常思维的主体,而辩证法的思维往往我们看起来“很不正常”.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两者的区别就是:辩证法思维的主要特点是“联系的”和“发展的”.联系的就不是孤立的,发展的就不是静止的.

进一步分析,对于辩证法思维,“联系”有三重含义: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如若我们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世界,那么我们眼中的辩证法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这里的世界叫做“系统”.“系统”这个词主要指的是那些由很多元素组成的,相互之间有影响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即将我们眼中的一切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来看.在这里,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最大的不同是,形而上学将事物单独出来考查,而辩证法之中的事物是和它身边的背景链接在一起的.这就是辩证法思维的第一步:“联系”的思维.

如何快速理解辩证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辩证法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而发展地看事物,则与之不同.发展的眼光中,世界叫做过程.如果说形而上学所代表的是孤立的话,那么连续起来的发展便是过程性的了.一提到过程,同学们一定要想到过程的特点,那就是有头有尾有中间.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初始,也会有一个结束,当然,在初始和结束之间,是不断的变化.只有能在这所有的变化和过程中看到的事物,才能称为是过程的.这就是辩证法的第二个特点.

每当谈到辩证法,千万要避免的错误就是将矛盾、对立统一当作辩证法.实际上,上文所提到的联系和发展地看待事物就是辩证法.

二、厘清知识结构、概念细节,击破辩证法难关

看完前文,你应该对“辩证法”这三个字认识更深一些.辩证法本身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认识它的知识结构.一旦我们建立了前文所述的正确看待辩证法的思路,剩下的就是将辩证法知识体系中的各个小段拼接起来.

总的来说,辩证法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答案不言而喻,联系的和发展的.那是不是整个辩证法都可以总结为这样的回答体系呢?我将这样的知识整理为下表,请大家结合大纲进行深入理解.

限于篇幅,笔者无法对各个知识块进行详尽的分析.但是,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辩证法的所有内容都是在对我们怎样看待世界的原理进行细节性的阐述.当我们顺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路学习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可以停下来问一问自己上图所阐释的问题,仔细想明白.如果考生能够用书本知识回答这些问题,能够对着自己或者自己的同学讲明白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的话,那么基本上研究生考试的题目是很难难住你的.

例:(2005年16题多选)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试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相似度检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当我们看到这道题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本题考查的是辩证法的特点.如果此时你已经仔细思考过我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比较中所提出的很多问题.你会发现辩证法是无法定义的,因为,一旦辩证法被准确定义下来,它就变成了形而上学.那么解题的时候,面对这样的棘手问题,我们主要采取的是检查题目选项是不是符合我们正在讨论问题特点的思路:当我们看到A选项的时候,可以第一反应发现它是正确的.而B选项中,联系是人为的,这并不正确.当我们用辩证法看待世界的时候,世界本身就是普遍联系的,那么怎么会联系都是人为的呢?B选项排除.C选项,乍看上去,“相似度检测”在我们的学习中并没有见过.那么我们暂且不做判断.D选项,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中,是不是存在着不是信息的联系呢?当然存在!这本杂志正在你的手上,而杂志和你的手并不是信息联系,它们是单纯的物理联系.D选项排除.现在我们已经选出了答案,AC.

其中C选项如果要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命题组在“相似度检测”一词上使用了引号.这个符号让许多考生在考场上慌了神.实际上,加上了引号的相似度检测可以指代传递联系的任何东西.世界本身虽然是复杂地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总的来说,大多数联系都要借助于事物之间的中间物.例如,力和力场、电和导体等.C选项中,普遍联系更加突出了这段表述中针对并非直接联系的事物间联系有“相似度检测”的表述.所以,C选项没有错误.

对于辩证法知识的学习,最后一个突破口在厘清概念细节上面.

就像前面两个突破点一样,这一部分也表现出了辩证法不同于我们平常形而上学学习方法的地方.由于很多时候,我们口中的词汇已经是形而上学的了,所以当我们需要利用辩证法思维的时候,它们就开始拖我们的后腿.

例如“否定”一词的含义,在辩证法中就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略有不同.否定,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的意思为“促进现存事物灭亡”,而日常生活中的否定则是指“不同意”.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关于专业名词的含义当作这个词汇的另一个意思进行理解.一旦开始这项工作,可能大家会发现一切这样的词汇都需要重新认识.这是理解哲学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快速突破辩证法,习得政治得分精髓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