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辨与具体指导

点赞:6539 浏览:223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面对高一新生作文习惯和作文水平,要从探讨他们的写作现状入手,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向.重主题轻文体、写作指导与写作实践相互脱节,所谓的捷径越来越多,写作的热情却越来越少.作文如何向死而生?结合学生实际与教学实况,笔者领悟与思辨了高一作文的教学思路,即面对高一新生,教作文不能靠“讲”,必须在“写”中学会写作,“讲”在写之后,不可本末倒置.同时针对文体,重视文体的指导,提出具体的指导方法,以期走出作文教学中的迷茫.

高一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辨与具体指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高一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辨

1.“讲”在“写”之后,切勿本末倒置

这是高一作文教学的第一点思辨.作文能不能教?语文老师有没有作为?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创作不能教.有关专家说过,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高中更不培养作家,但是高中语文教师并不是完全无作为,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教.现在的中学里天天讲作文课,却收效甚微,原因是教得不甚得法.

这点教学思辨的关键在于,教作文靠“讲”不成――实际上很多教师都是“讲”作文.如果在课堂上讲鲁迅先生所讥笑的“小说作法”之类,讲如何作人物描写,如何描写环境,如何结构,结构有几种――攒珠式的、橘瓣式的等那是要误人子弟的.教创作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切勿本末倒置,就学生的作业,讲他的得失.教师先讲作文八法行文十大捷径,让学生照猫画虎,那是行不通的.

2.分清文体,明确写作方向

一次考试后,我询问学生作文写作选择的是什么文体,我自然地期待他回答的是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但他回答说他写的是散文.华东师范大学版教材高一年级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题目是“十六岁,我想说等”,有学生写作之后向我提出疑问:“老师,这个题目是一定要写一篇散文吧?”这两个具体实例说明事实上有很多学生分不清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在他们的意识里并存,没有按文体写作的意识.

这是一种有偏差的文体分类思路.记叙文与议论文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分类,在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中,前三种记叙、议论、说明可以独立构成文体,形成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而散文的划分是从文学体裁的角度,而不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所以与散文相并列的概念是诗歌、小说、戏剧.所以,学生不能讲“我写的应试文体是散文”,因为散文与记叙文与议论文都有交集.从内容选材的角度来看,如果是写人叙事的散文,那就应该归为记叙文;如果是哲理性的议论为主的散文,同时辅以华美的语言,这样的散文就应该归为议论文.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白,他们所写的应试文体只有两种,要么记叙文,要么议论文,这是进行进一步写作训练的方向与基础.在高一阶段,理清文体分类思路,才能明确写作的方向,才能在以后的写作训练中有的放矢.

二、高一作文教学几点具体指导

1.记叙文的叙议结合

首先,运用夹叙夹议手法的作文是记叙文,是记叙文就意味着记叙的篇幅必须占主导地位,权重很大.而议论的篇幅只能在记叙的事例之后加一两句比较精警的议论,“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夹叙夹议的记叙文最合理的构成.

要写出叙议结合事理相融的记叙文,学生的实际写作困难在议论部分,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态度,有时无的放矢,不能揭示规律,或者矫揉造作、上纲上线、生搬硬套.

要恰当巧妙地运用叙议结合,使议论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做到事理相融,有三个简单易用的方法:

(1)对事例进行分析.这是最常见的议论方法,是对叙述的事件加以分析,分析事件的意义,剖析事件的实质,揭示蕴含的哲理.

(2)对事例发感悟.对事件发感悟是最易操作的议论方法,在叙述事件之后生发开去,着重表达作者的感想和领悟.如高一课文《邂逅霍金》,这就是感悟,作者的领悟就是议论.

(3)对比性议论.这种议论先是对所叙述的事件进行阐释、挖掘,然后再举出事例与之比较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通过对比,揭示主旨.比如学生习作《阳台记》中,学生会先写到自己因为日趋繁忙的学习生活而淡忘了阳台,后来因为朋友对阳台之美的发掘,她才意识到原来美与自然一直就在她身边.

2.议论文的具体论证过程

在议论文的写作实践中,学生一般能做到的是议论文有观点,且基本鲜明,行文的整体结构也能体现并列或者递进.写作困难在于具体的论证过程,大多数人往往写着写着就成了举例子外加一句话总结,对中间的议论过程不知如何下手,思路模糊混乱.

应在中心论点明确的前提下确定每个分论点,以清晰的结构组成全文,对分论点的论述过程也就是证明中心论点的过程.

对分论点的论证过程可以用以下方法构成:分论点+正面道理论证+事例及分析+反面道理论证+事例及分析+总结.例如《论语》中的一段: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是夫子的感叹.颜回是我贤能的学生啊,这就是分论点.然后,为什么说他贤能?因为他安贫乐道,吃得简单,住得简单,这是例证.接下来是对比论证,人都不堪其忧,但是颜回也不改其乐.最后再总结.

所以,论证过程的思路可以梳理为:观点亮出来,加正面的道理论证,事例一方面要和前面的道理结合起来,一方面也要有点分析,再加反面的例子,从正反两面来说,或是一种对比,再加事例分析,最后加一个总结.每个分论点所在的小节均可分解成以上六个部分,每个部分两三句话,这样简单一点,我们只要逐个完成目标,就能把一个小节写好.避免每次都是没什么论证就直接把结果写出来,太草率了.如习作《极限》就很好地体现了此论述过程:

对于个人来说,极限就是以自己的现有能力难以达到的目标.人是有超越极限的精神的,这是支持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动力,也是推动文明发展的主观力量.虽然达到极限是那么困难,但是顽强的人们总是去努力超越它.因为只有超越了它,人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使原本平淡的生活发出耀眼的光芒.美国自行车手阿姆斯特朗身患癌症,却用瘦弱的身躯赢得了环法大赛五连冠的荣誉,超越了生命的极限.相反,如果人类在极限面前一直畏缩不前,将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文明.没有爱因斯坦等人对经典物理学极限的超越,人类就不会了解精深的现代物理世界;没有莱特兄弟对飞行极限的超越,就不会有今天蓬勃发展的航空航天事业,是对极限的超越改变了世界.

总之,静心思考,作为高中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作文教学是学生在离开语文课本之后最有价值的知识,希望这一点思辨和几点方法能够对同仁拨去作文教学的迷雾有所帮助.另外,从高一开始就坚持平时的练笔,尤其要重视的是日常的摘录,这是写作中超越过去、超越自我最好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