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学科德育渗透课

点赞:20433 浏览:934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一节德育渗透课得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线,主体不要脱离课堂,在这条主线贯穿整节课的同时,找几个德育渗透的点.

关 键 词:德育渗透;渗透模式“贴”;“染”

有很多老师对于德育渗透课不太理解,有的老师也掌握不好尺度,比如一节很好的比较活跃的思想品德课,上成了很严肃的政治课,这就失去了德育渗透的意义,一节德育渗透课得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线,主体不要脱离课堂,在这条主线贯穿整节课的同时,找几个德育渗透的点,而且这个点要抓得正,抓得准,抓得有度,度大了就脱离课堂教学了,度小了又达不到思想教育的效果.那么接下来我就谈谈如何上好学科德育渗透课.

如何上好学科德育渗透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德育渗透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德育渗透在课堂上体现两方面

一个是学生内在思想品质的渗透,另一个是对学生外在行为习惯的渗透.

德育渗透,是让德育浸泡在学科中,即德育必须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实现.德育不是贴上去的,而是“润”在课堂里面的;不是染上去的,而是“浸”在其中的.一句话,德育不仅仅是生成的,更是生长的.德育渗透不是把思想品质或行为能力教育强加进教学环节里,而是与教育内容相融合.

二、德育渗透课注意的事项

1.德育渗透这些不会突然在某个环节提出来,像嫁接的一样.而是在适当的情境中,恰到好处地、一丝一毫地渗透给学生.可适当举听课的例子.

2.德育渗透实际上是表现在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上,并不是专门地为德育渗透而设计的一个环节.而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适当渗透给学生相应的思想或好的行为习惯.

3.德育渗透一定要把握好契机.例如下乡听课有一位老师在学生活动前提出了分工、有序等要求,活动完老师又提出了分工合作真好.仅此一两句话,对学生就起到了导向作用.回答问题时,一生总是说不到点子上.老师耐心引导,一再追问,学生终于完美地说出心中所想.学生明白了:学习不可以草草了事,学就要学个明白.


三、上好德育渗透课的方法(以语文为例)

1.“双故事法”渗透模式.所谓“双故事法”渗透模式,是指课文中所体现的德育内容在学生生活中找到德育方面相对应的真实故事,在讲解课文时进行穿插,使学生在感受生活故事的同时感受课文,感受课文的同时重新认识生活,让学生在这种生活故事和课文故事的相互照应中进行感同身受的道德品质体验.

例如,以《妈妈的账单》一课为例,本课以“账单”为题眼很难对学生形成直观的德育渗透,采用“课文、生活双故事法”渗透模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某学生用自己平时攒下的零花钱交了书费,而没有向父母要钱,这很好地体现了孩子对父母的爱.我将这一例子与课文结合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的德育渗透,在班级里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2.“意外”渗透模式.所谓“意外法”渗透模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让平淡的课堂发生“意外”(当然,这种“意外”是教师精心设计并结合有关课文德育内容的),这样,学生就会眼前一亮,“意外”所要表达的一切会立刻使学生印象深刻,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德育渗透是润物无声、水滴石穿的过程.关键把握好一个“渗”字,就像下小雨一样,慢慢滋润小苗的根部.同时要达到“透”,“急雨”只能浇到小苗的表面,虽然叶子显得鲜亮了,但是小苗并未吸收真正的营养.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得巧,使德育渗透和教学过程不再是“两张皮”,两者真正合二为一.

编辑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