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地理探究深化学生地理思维

点赞:30932 浏览:1443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地理有其自身的学科特性,如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等,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用地理学科的思维来考量地理问题,是实现通过地理视角解读地理问题的关键着力点,也是落实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要实现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地理探究是可行之道.

借地理探究深化学生地理思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理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首先,要明确教师借助地理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怎样的地理思维,以便于探究教学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思维是指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心理过程,它是整个智能教育的核心.积极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也是地理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参考心理学关于思维的表述,地理思维能力可细化为地理判断思维能力、地理归纳思维能力、地理演绎思维能力、地理对比思维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等.

进而言之,地理判断思维是指学生辨别地理是非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不能拘泥于某种权威表述或论断,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石.地理归纳思维是指对地理各要素的归纳、总结,获取共性,形成规律性的认知活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面对繁杂的地理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事物表象入手,积极探索,由感性上升至理性,最终洞悉地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地理演绎思维可谓地理归纳思维的逆向推理,强化该思维的培育有助于学生面对地理事物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有助于促进学生将地理理论知识与地理生活实践相结合.地理对比思维是对地理相关要素之间的求同存异或求异存同,这是区域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法宝.地理综合思维则是要调动学生各认知心理要素积极参与、综合评估后,对地理事物整体理性认知的心理过程.

其次,教师要因地制宜,将地理思维融入地理探究教学中,积极推动地理探究,将地理教学向深层次推进.这需做好以下三点:

一要知己知彼.比如学情要明了,班情要熟悉,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确,探究的主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就是对学生现有的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要知晓,否则无法设定合理的研讨主题.所谓主题合理,其标准简单讲,就是学生面对探讨主题在探究后应获取一定的成就情感体验,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地理教学的持续开展.试想,探讨主题过于简单,学生不屑一顾;主题盲目拔高,学生不知所云.这都不利于地理思维的培养.所以在探究主题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要把握一定的度.“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即常说的跳一跳摘个桃.班情是指可能影响探究的外在因素,如班级的纪律状况、班级成员的数目、地理学习的氛围等,这都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教师对自我定位要合理、科学,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身兼数职,是探究议题的倡议者,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规则的制定者,是裁判又是选手,是导演又是演员.随着探究的推进,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以便于调控整个探究过程,避免探究失控达不到应有的探究效果.

二要依据探究主题拟定合理的探究程序,将整个探究活动交给学生,他们才是探究的主体,教师要避免越俎代庖.地理探究依据探究议题,可以分为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两者的形式有所差异.课内探究通常的过程模式是:展示探讨议题,分组,小组讨论,小组汇报交流,研讨,教师点评与启发,再讨论达成共识或产生差异,个体自我反馈并总结形成个体认知.课外探究的形式一般为:自发形成研讨小组,拟定探讨议案,查询相关资料,小组汇总研讨形成小组认知,交流小组认知成果,完善小组研讨,总结再交流形成研讨书面成果.相对于课内研讨而言,课外研讨更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无论是哪种探究活动,教师都要给予必要的点拨与适当的引导,关键是方法的指导.

三要注重探究全程的科学评估,即要拟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评估标准体系.这是对于能否达到地理探究效果的综合考量.评定的类型可以细化为学生自评、小组评定、教师审评.为了获取较为科学的评价结论,可以将这几种评定方式赋予各自的权重,加权后获取个体的评定分值.每次评定的结果归计汇总成学生的地理学习成长档案,这既有利于教师对学情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

最后,强化地理探究,深化学生地理思维,促进地理教学,教师还需端正教学态度,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地理教学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奠定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位置,教师要继续扎根于一线教学岗位,爱岗敬业,将地理探究教学的成果展现出来,强化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促进地理教学品质的提升.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