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生科研计划

点赞:3383 浏览:107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细化本科生科研计划对参与者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某医学院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统计手段分析得到参与者在培养高效表达的技巧、科学书写的技巧、自信及明白科学家是怎么思考等方面的影响.鉴于此,作者提出了本科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渠道,加强本科生科研计划的宣传力度,扩大参与面以及交叉面、提高项目针对性、调动参与者积极性,来提高本科生科研计划的质量.

科研计划描述性统计敏感性分析一、背景

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潮流,其核心是人才战略.在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本科生科研计划逐渐受到我国研究型大学的重视.

在美国,最早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是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组织少数本科生参与了化学领域的研究,不过这只是个别行为,并没有受到重视.1969年,MIT创立了著名的“本科生研究机会项目”,并成立了独立机构对其进行运作、管理与推动;1978年,美国部分高校的教授发起成立了本科生科研理事会,致力于推动自然科学、数学和工程领域的本科生科研活动;1987年,美国国家本科生科研大会成立,弥补了本科生科研理事会在活动领域的局限性,这些组织的成立推动了本科生的科研教育,对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美国科学基金会、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等,通过提供资助和政策研究,有力推动了美国本科生科研教育的发展.

在我国,1995年清华大学借鉴MIT经验推出了本科生科研计划,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先行者;之后在部分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呼吁及政府支持下,研究型大学创建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数目逐步增多.除清华大学外,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36所高校在2006年也相继成为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试点.

伴随本科生科研计划的开展,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被提出,即如何评估高校本科生科研计划对参与者的影响?在美国,多所高校已经启动本科生科研的评估工作,了解科研带给参与者的收获,然而在我国该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CNKI统计显示,截止目前为止,我国仅有60余篇关于本科生科研教育的文章,其中只有5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现状进行了描述,只有1篇调查了本科生科研计划对参与者是否产生了影响.鉴于此,本文采用全新的方式,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影响进行细分,以参与者参加科研项目的次数作为参照样本,采用敏感性分析解决科研次数对人生目标清晰度的影响,通过趋势图描述参加科研对参与者人生技能地增强,通过柱形图分析科研项目对课程学习能力的促进.最后,本文针对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提出解决的措施.

高校本科生科研计划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医学院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研究方法

笔者参照霍华德休斯顿医学研究所的问卷模式,结合某医学院的自身特点,制定了调查问卷.为保证问卷的准确性与可行性,笔者根据专家建议以及部分受访者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使其更加容易被接受.最终的问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如年级、学制、课题来源、立项人次数等;第二部分设有20个问题,要求受访者对本科科研经历对个人能力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按“1等于nogain,2等于allgain,3等于moderategain,4等于largegain,5等于verygain,0等于NAorprefernottoanswer”的标准进行打分.

本文调查对象为某医学院2007年至2008年间入学的本科生,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70份,有效问卷65份,有效率92.86%,调查效果较佳.

三、研究分析

首先对问卷调查进行整理,将参与者参与次数作为样本点,对其中的奇异样本进行剔除,对参与次数的人数、性别等进行统计,并对得分进行均值求解,降低误差影响,对其中的缺失部分结合专家建议与统计方法进行补充,最终得到了表格1,具体情况如下:

1.情况简表

2.对参与者能力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1)在明白知识是如何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明白科学家怎样认定所需的支持证据、学习你这个领域的道德行为、学会独立工作等方面学生能力得分的变化主要集中在10%以内,鉴于此,作者认为科研项目参与次数的多少对于参与者这些能力的提升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

(2)在科研过程中,参与者在培养高效表达的技巧、科学书写的技巧、自信、明白科学家是怎么思考的、成为学习团队一份子等方面的能力会随着科研次数的增加而逐步提高.这些指标的具体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3)参与者在科研过程中的职业道路清晰、结果分析的能力、研究过程中克服障碍的能力、做深入调查的敏锐性、明白你所在领域的研究过程、明白科学家在怎样解决真正的问题、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认识科学、学习实验室技术、阅读和理解初级文献等方面的能力波动较大,经调查,主要原因是前期项目宣传不足,部分学生项目跟风,对科研的认知不足,参与科研的态度不够端正等.

3.课程影响

通过对参与者科研次数的统计,得到了图2,从图2中可以得到:随着科研项目参与次数的增多,科研项目对课程方面学习的影响程度越大.

四、结论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本科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以上结论,作者提出如下措施:

1.加强本科生科研计划的宣传力度,扩大参与面以及交叉面

本科生科研计划从无到有,逐年增加,但是参与者的盲目性、跟风性使得项目持续性不够,最主要原因是参与者觉得该项目与自己认知不符,对自身提高不足,因此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一对一”帮扶、开办讲座等帮助学生了解科研项目.

2.提高项目针对性

本科生科研项目基本为两种:一是教师设立项目,二是学生申立项目.国外的本科生科研项目形式丰富,诸如本科生科研辅助项目,弱势群体项目及研究生导向项目等,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组织的“本科生暑期研究计划”,专门针对那些有意攻读博士及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的本科生,该项目不仅包括研究,还有关于学术生涯的探讨及申请研究生院的技巧等.同时,学校应充分的结合社会实践,让科研参与者与社会接轨,发挥参与者的积极性,让参与者可以更充分地了解该项目的发展现状,从而更好地培养参与者的科研敏感性以及知识的搜集能力.


3.调动参与者积极性

科研项目的主体包括学生和指导教师,但最主要的是学生.在科研开展过程中,校方应充分发挥校方优势,让学生广泛地涉猎,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科研创新性,调动学生与导师沟通的能力,从而让参与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科研的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