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师资素质培养策略

点赞:4789 浏览:122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通过对特殊教育师资素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特殊教育师资素质培养的策略,为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训练中心及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师资.

特殊教育师资素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应用型要发展和振兴教育,首先要做到师资先行,并且还要具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特殊儿童而言,由于他们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特别是随着融合教育的不断深入,这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应具有一般普通教育教师的素质外,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技能和技巧,才能最大限度发展、满足和适应特殊儿童特别是融合教育背景下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一、特殊教育师资素质现状分析

从目前特殊教育师资水平看,还远远达不到实现对特殊儿童教育培养目标的能力要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担负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及方法的使用等方面已明显滞后,已不适应国内外日益提高的科技水平、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及特殊儿童自身发展的特点与需求.

2.特殊教育师资专业理论理论知识匮乏、教学技术能力低下,导致对特殊儿童教育训练的方式方法单调呆板等.

3.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培训机会少,时间短,培训内容空洞,针对性不强,不切合教学实际,华而不实,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应用性.

以山东省为例,据调查,目前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有很大一部分是建校时从普通学校调入的,教师毕业于特殊教育专业或接受过特殊教育培训的人数较少,其中还有不少老教师在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上已无法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不能完全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只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64%,从事特殊教育教学的大多是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比例高达71.36%.这一数据反映了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展不平衡,教师的专业素养亦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同时,与普通教育相比,由于经费和教师配备的紧张,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机会少之又少,造成特殊教育教师知识相对闭塞,水平不能得到及时提高.而从事随班就读的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加匮乏.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提高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师资素质培养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特殊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因此,通过合理有效的模式、途径和内容,培养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型的现代化特殊教育师资已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的当务之急.

二、特殊教育师资素质培养的策略

(一)合理构建课程内容,以最大限度满足特殊儿童身心发展需要

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确定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

一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实际.目前,视障和听障儿童数量减少,学校的生源存在严重不足,而智障儿童学校轻度智障儿童数量较少,他们大都随班就读,而中度智障以上儿童数量增加,孤独症儿童数量也不断增多.因此,这势必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构成、布局特别是智障儿童学校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是考虑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训练机构对人才需求的实际.由于特殊儿童特别是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存在着的行为缺陷或不足需要加以矫正和补偿.这就要求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既要具有对残障儿童进行文化知识传授的能力,又要具有针对残障儿童缺陷进行矫正训练的能力.

三是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康复训练中心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实际.目前,从事特殊教育教学与康复训练工作人员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有限,成为制约教学训练水平提升的瓶颈.

四是已就业的毕业生的教学及工作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尽管他们的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功较扎实,但他们在执教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不是特别突出,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特殊教育发展要求.

2.要立足于发展,具有前瞻性

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确定,既要着眼于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实际,要尊重事实、面对现实,又要充分考虑到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要与世界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发展趋势接轨和同步,同时课程设置还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要体现灵活性,避免呆板性

特殊教育专业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一定千篇一律,可以实行一纲多本,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实际发展需要,要不拘一格培养高素质特殊教育人才.所培养的学生既要能胜任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需要,又能胜任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班级教学的需要和学龄前残障儿童的康复训练需要,要做到一专多能.

4.要体现统整性,避免单一性

为适应毕业生将来就业需要,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可不再按照传统的视障、听障、智障等专业方向加以细分,而应统称为特殊教育专业,在系统学习特殊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可把某一领域相关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分成几个模块让学生自主选修.

5.要突出实践性,避免盲目性

课程设置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看、听、说、做的实践机会.在培养内容上,力求打造教育与康复、训练、心理辅导、医疗保健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二)确定恰当合理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在知识目标方面

作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既应该有比较系统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也应该有丰富的的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胜任各级各类和各种形式的残障儿童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要求.

2.在能力目标方面

(1)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包括通用的基本功如音乐、书法、舞蹈、绘画等和对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所特有的基本功如手语、盲文、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行为矫正等方面知识、技能.(2)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包括一般的教学能力和特殊教学能力.一般的教学能力如钻研使用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制定个别教育计划、进行个别教学的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控制能力.特殊教学能力包括对残障儿童进行教育鉴别与教育诊断的能力,针对残障儿童的行为缺陷,进行心理辅导与矫正补偿的能力,等等.

(3)具有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包括担任班主任工作、组织管理班集体的能力,组织集体性教育活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力等.

(4)具有一定的教研和科研能力,包括组织教研活动的能力,总结教改经验、撰写教改论文的能力,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的能力等.


3.在思想目标方面

要使培养的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包括爱岗敬业精神、进取精神、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对特殊教育事业的责任感、荣誉感、义务感等.特别是应注重加强对专业思想和敬业精神的教育,形成扎实牢固的专业思想.

(三)加大教学基本功考核力度,培养“技能型”师资

适当增加教学基本功课时,增加基本功训练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基本功比赛活动,以赛代练,以赛促发展;加大对基本功成绩的考察和考核力度,避免考核的随意性,以形成熟练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四)开设教科研能力课,培养“科研型”师资

一是要开设与教科研相关的如《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掌握从事教科研应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相关学科专业教师应根据课程进展情况和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训练中心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教改实验和撰写教学论文;三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所承担的教研课题和科研任务中来,增强对教科研的感性认识,为将来从事教科研奠定基础.

(五)开设“活动设计课”,培养“创新型”师资

特殊教育专业既可以开设独立的“活动设计课”,又可以附设在相关学科中.教师既可以确定出某一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加以设计活动的目标、程序、方式,又可以让学生根据特殊儿童实际自行设计活动内容、方式和过程,以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活动课的设计情况如何,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见习、实习加以充实和完善.

(六)开设专业思想教育课,培养“爱岗型”师资

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古今中外残疾人残而不废、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动人事迹;二是古今中外各国保护残疾人利益而颁布实施的有关政策、法规;三是为残疾人奉献爱心而开展的公益活动;四是为特殊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勇于献身的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做一名未来的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