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师专业概述

点赞:27767 浏览:1302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梳理与分析我国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有研究状况,以“自我更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框架为理论基础,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途径,展望中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研究趋向.

【关 键 词】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发展意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11-03

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外语课程改革迄今已十余年,改革进程中的教育现实和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能否取得预期成果,外语教师是关键.研究中学外语教师及其专业发展是为了满足我国外语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我国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缘起

(一)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概念的界定.课程改革引发的反思、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也促成了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新兴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研究成果奠定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基础,也为其发展提供了研究方向.英语是我国外语课程规定教授的主要语种,与西方各国课程要求教授的外语在概念与内涵方面都不相同,因此我国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其实质是指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贾爱武认为,无论是从教师的内在要求还是对教师的外在培训,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完善的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发展.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驱动下,由专业理念、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组成的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学者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指自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始,基于已有专业知识技能,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激发自我发展意识,完善自身专业素质,在专业结构和专业情意等方面逐渐成熟并不断更新和丰富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我国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兴起.1990年,Richards&Nunan出版的《第二语言教师教育》一书标志着外语教师教育进入新阶段,脱离了以传授理性知识为导向的传统框架,转向对教师已有知识、思维方式及教学能力习得的研究.作为指引国际第二语言学术界研究最新动向的TESOL于1998年推出以“英语(注:向其他语言使用者教授的英语)教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主题的专刊,引发世界性专题讨论,这标示着英语教师教育已经引起了国际英语教学界的高度关注,并成为各国从事英语教育专业人士的研究焦点,外语教师的学习与发展研究逐步兴起.与国外相比,我国英语教师教育研究起步虽晚但发展较为迅速.《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2001-2006)》是一项对我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规模性系统研究.顾佩娅认为,这项研究提出的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概念框架为我国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目标和实践导向,该研究虽仅涉及高校包括师范院校的外语教师和学生,但其研究成果显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二、我国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现状

2005年,《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等级标准(试行)及培训、考核、认证体系》课题启动,这是国家为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项目小组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点面结合的调查方法,使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指出: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师资质量迫切需要提高是我国基础阶段外语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提高我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中学英语教师专业概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中学英语教师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带动下,由教师教育研究者主导的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吴欣对我国当前师范教育模式下在职中学英语教师的知识、信念和行为发展过程作了研究.该研究以一批参加在职培训项目的中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及教师培训如何促进此类转变.研究成果《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现状与措施)》于2005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03年,贾爱武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文中提出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心理的“工具性专业发展”和“主体性专业发展”的检测说,并以该理论检测设为其实证研究的框架和方向,对部分省市的中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态度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她认为在现行教师学历教育和职称评定体系下,为使外语教师在进行工具性专业发展的同时,更加强化其主体性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建立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型组织可以成为促进当前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化倾向的有效措施之一.

为全面了解我国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现状,2013年5月笔者以“CNKI博硕士论文及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工具,检索时间为2003年到2013年;检索期刊主要是我国外语类和教育类核心期刊,博士、硕士论文以及学报类和非核心外语及教育类期刊,检索项为“篇名”,检索词为“中学或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2005年检索结果为零,2003~2013年间共计查阅74篇文章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其中硕士论文41篇,占55.4%;发表于各类期刊或学报的文章共计33篇,占44.6%,其中3篇发表于教育类核心期刊.笔者以表格形式对上述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归类(见表1).

根据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非实证性研究与实证性研究.非实证性研究(17例)采用思辨方法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本文主要对实证研究部分进行梳理分析并加以概述.

(一)关注教师发展的现状和需求,侧重内在结构和外在培训两个维度的归因分析.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和访谈.例如,李冬耘从生活状况、工作环境、教学情况、科研情况、专业现状和发展需求、自我发展意识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对河北省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陈玉虎以苏州市高中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因素及发展阶段的研究,总结出若干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王家芝以教育硕士毕业论文为研究素材,探讨了教育硕士项目在培养学员运用行动研究方法提升教研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方面的现实意义.但只有1例研究探讨了教师实践知识及其生成机制.对发展策略的实践性研究只有7例,主要使用校本行动研究、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及案例对比研究的方法.如孙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维度——教育信念、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对两名初中英语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状况和途径进行了个案研究.朱志成使用了个案研究方法对一名优秀城市高中英语教师和一名优秀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进行了对比研究.上述不足之处,一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关注显然不够,信息技术与教师发展的整合研究仅有1例;二是全部研究中无一例使用叙事研究方法.(二)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者主要由英语学科背景和非英语学科背景的教育研究者组成.英语学科背景指高校英语教师教育者、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地方教育管理机构的英语教研员及中学英语教师,共计37人;非英语学科背景的教育研究者即高校教育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城镇初中英语教师,从篇名及论文内容无法明确判断为初中教师的,以及明确以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的共14例.其中只有王垠关注了原国有企业子弟中学的英语教师.

上述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方面:

1.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中“师资素质问题成为阻碍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但以上实证研究中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城镇初中英语教师,对农村(12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有限.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1.27%.城镇化促使农村义务教育发生重大变革并呈现出地域性差别,并将对农村义务教育产生深刻而长期的影响.关于城乡教师的对比研究却仅有4例.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应着眼于如何在现有条件和环境制约下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开展与城镇教师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英语教师是基础教育教师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全部研究中研究少数民族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仅5例,研究视角与汉族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本相同,没有反映出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性,特别是没有针对教师文化认同的研究,而这应该是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英语教师研究中很值得探究的方面.

从深度来看,基于课堂教学的、以教师主体参与为特征的行动研究成果还没有在相关研究中得到切实体现,研究内容上“知其然”但对其“所以然”挖掘不够.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专业活动形式,因此,对其专业发展机制的探寻也应扎根于课堂教学.另外,针对教师教学效能感和职业、文化认同的研究还没有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2.研究主体和对象不均衡.74篇文章中由一线英语教师撰写的论文仅4篇,其中,唐敏芳的观点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内因起主导作用,外力推动并不必然地促使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的规律;薛春芳针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实际状况,提出“建立多层次、阶段性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建议.讨论一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地位时,多位研究者认为一线教师缺乏自主反思意识或反思能力,缺乏专业发展理论基础的支撑,科研能力相对薄弱、普遍缺乏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动力.以上因素不仅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使得她们处于教研过程中的从属地位,其主体参与性和自主发展意识无从发挥作用.彭伟强等学者指出:“如何使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扮演教学实践者的同时也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大学外语教师和研究人员如何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和指导等都必须尽快纳入研究者的视野并积极行动起来.”

3.研究视角相似、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多达47篇论文的研究视角、内容,结论和研究方法大同小异,只是表述上略有不同,时间跨度近10年,调查问卷、半开放式访谈是唯一的数据收集工具.对一线教师教学和生活实际中面临的“教师数量不足、优秀教师流失、教学负担重、班额过大、无暇顾及家务、外出培训机会少,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科研能力薄弱”等困惑与难题而提出的对策与建议包罗万象,却空乏无力,对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仅点到为止.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实证性研究为主,与当下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发展态势相合.但研究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具体实践性的研究成果仍是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主要特征.

三、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趋势的思考

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后,笔者认为,今后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以“自我更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框架为理论指导.叶澜等学者在综合国外教师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我更新(self-renewal)”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框架,强调教师本人在将外在影响因素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叶澜等指出:“外在促进因素是否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还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反思’、反思的指向和反思的深度,取决于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按照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其实是处于“再评价”阶段的教师,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专业发展动机,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可能会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丧失信心,导致其专业发展停滞.从长远来看,外语课程改革的成功、教育保障机制的形成、教师教育课程与培训的变革,是国家教育改革过程中必将逐步实现的目标,但绝非一蹴而就.因此,在改革过程中,以“自我更新”理论框架为指导研究中学英语教师,激发其自主发展意识,促进其专业成长,极具现实意义.

(二)以中学教师为研究主体,开展行动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应成为反思实践者”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普遍接受的理念.张莲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做研究之间的关系,“教师专业化是当今国际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成为专业化教师的一个途径就是要成为研究者(teacherasresearcher),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系统、规范、严谨的探究”.以研究者的身份对自身及同事的专业发展过程进行探索是检验一线教师是否具备专业发展能力的评价标准之一.近年来,教师教育领域越来越注重通过现场研究、基于现场的扎根研究及行动研究,帮助研究者深入到真实的学校及课堂教学场景中,对复杂多样的教育现象作出基于情境的意义阐释.这种情景化的实践性研究既有利于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和本土化发展,也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和支持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促进其专业发展,是纵向深入开展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有效途径.行动研究也因其研究性与实践性的有效融合成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落实“教师即研究者”之理念的最佳途径之一.张莲指出:“因此教师行动研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在行动研究中,教师即是行动者,也是研究者,更是研究的受益者.”但在缺少科研时间、缺乏相应理论与研究方法支撑的现实背景下,由基础教育教师主持开展的行动研究为数甚少.基于此类现实问题,王蔷等研究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的一项高校与高中英语教师合作的行动研究课题(2007~2009)通过构建基础教育教师、高校研究者和地区教育管理者三方合作的新型研究共同体发展模式,开展行动研究,其研究实践证明,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对推动课程改革和教师自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校研究者的参与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贾爱武认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至少必须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所构成的学习和工作群体的互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而这一群体是现代管理科学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learninganization),即把个人学习融入组织学习,将组织成员个人的发展目标和组织目标结合起来,以适应当代人们追求自我发展的需要”.王蔷等提出的研究共同体,其实质就是一个教师学习型组织,对实施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在我国基础教育现实的制约下,要促进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必须加强一线教师主体参与的实践性研究.为了实现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一线教师必须在高校教师及教育研究机构专家的指导和共同参与下,建立由基础教育教师、高校研究者和地区教育管理者三方合作的研究共同体,深入到学校和课堂中开展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激发并强化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帮助教师形成在职自修理念,培养同事、师生之间互助互教的教研氛围,协助教师在丰富多样的实践路径中通过“自我更新”促进其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0;267;220-221

[2]顾佩娅.外语教师教育和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

[3]陈莹莹.河南省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J].国外外语教学,2004(2)

[4]王家芝.行动研究在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5]刘慧.湖北省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6]周智忠.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调查[J].基础英语教育,2009(1)

[7]李冬耘.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6)

[8]彭伟强,朱晓燕,钟美华.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现状、思考与展望.外语界,2008(5)

[9]张莲.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方法: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

[10]王蔷,张文华,林周婧.高校与基础教育教师合作行动研究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10(12)

[11]贾爱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关崇霖(1970-),女,辽宁岫岩人,硕士,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旅游系讲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责编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