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

点赞:18133 浏览:810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心理健康老师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技能

1.具有能够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洞察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和本质的能力.当一个学生来向辅导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和寻求辅导时,他自己陈述的只是某—个问题的现象,而不是问题的本质;只是某个孤立的问题,而不是他的整个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体系;只是当前发生的一个问题,而不是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在这种情况下,辅导教师无法判断他心理问题的症结和本质.为深入洞察问题的症结和本质,辅导教师就要善于倾听学生的陈述,从他的言谈、表情和动作中探索他的内心世界.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需要对学生做出心理是否正常的判断,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判断能力.为了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做出准确的判断,还要求辅导教师具有应用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和心理实验仪器的技能.

2.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达到促使学生心理正常健康发展的目的.为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正常健康发展的目的,不单单是方法和技巧问题,更是辅导者如何灵活地用各种理论与方法解决学生实际心理问题.

辅导教师要通过谈话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最基础的是要有流畅的言语表达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亲和力,取得心理辅导者的信任,才能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顺利展开奠定前提条件.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辅导者不仅仅靠语言交流,如果没有一定的细心责任心和爱心,想要真正完成心理疏导工作是不可想象的.通过合适的言语表达,表现出较好的亲和力才能使被辅导者能清楚地领会和感受到辅导教师语言的含义与暗示.

3.具有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心理辅导工作是辅导者与被辅导者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相互协作的过程.辅导教师不仅要了解被辅导者在辅导过程中的变化,还应了解被辅导者对辅导者本身的反应,了解不同的辅导策略和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辅导的策略和方法.因此,辅导教师要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我的言行效果保持清醒的认识.

辅导教师也是一个凡人,怕有自己知识和经验上的不足,有自己的情绪波动,有自己行为上的缺点和错误,这些都会对心理辅导工作产生影响.因此,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辅导教师要永远坚持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和别人辅导工作的经验,要研究社会的发展在学生心理上产生的新问题、新动向,以及研究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新方法与新策略.

二、心理健康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素质

1.心理健康教师应有一颗博爱的心,勇于承担困难的责任心.以个人之见,是否拥有爱心责任心是是否专业心理人员和普通心理从业者的分水岭.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拥有强大的心理能量.在咨询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扮演的就是“垃圾桶”,要被动接受被辅导者大量的言语垃圾和心理垃圾,对于这些垃圾的抵抗,首先要有较强的心理克制力和承受能力.很多学生在家庭生活中,面对很多人性的阴暗产生一定心理扭曲时,我们必须保持一颗乐观、积极向上、阳光的心,如果不具备强大的心理正能量是很难从被辅导者身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

3.心理健康教师还应具有广而博的知识.和较多的社会或者人生阅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心理问题也都不是孤立的,它会牵涉到很多知识领域,尤其是做成年人的咨询,由于被辅导者通常来自各行各业,学历、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千差万别.这导致了在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是繁杂多样.只有拥有了广博的知识和人生阅历结合专业经验和心理理论,才能更好的介入,为被辅导者答疑解惑.

4.心理健康教师更应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与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有当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时候,心理咨询师的水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高于被辅导者,也就是只有达到了高屋建瓴,心理咨询师才能为来访者很好地解决问题.丰富的实践经验往往就意味着具备极高的成熟度和人生阅历,通常这在解决感情和人际关系问题纠纷时会体现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较多的社会经验往往会比书本知识更能使被辅导者感同身受,形成共鸣,发挥更为强大的作用.

5.心理健康教师应具有职业心理敏感性.心理咨询师的感觉思维系统对心理问题要有如警犬般高度的敏锐性,这种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咨询师是否及时发现,进而影响心理辅导顺利证行进行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被辅导者通常会有意无意地隐瞒问题或语言无序,产生大量的语言和心理垃圾.因此,在垃圾中敏感的搜索出关键问题和原因是能否顺利解决问题的前提.当然,这种敏感不能过度泛滥,心理咨询师更不能内心比被辅导者还要脆弱,因为敏感和脆弱总是如双胞胎兄弟般如影随形,要有一定的心理免疫和抵抗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

1.创设心理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解释问题,而是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心理问题,通过声光电等多种教学形式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具有一定启发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模拟环境,造成学生内心的感知,以触发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感觉,并通过正确的心理理论影响他们心理发育方向,提高心理问题的感知和感觉,从简单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自己,认知他人.对于学生的具体心理问题来说,任何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因此,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最好能用启发式而不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以达到学生能够留下深刻记忆的目的.可见,能够努力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波动的感觉,才能在心理活动课过程中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上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内容选择恰当,贴近学生实际.若想上好一堂心理课,课程内容的方向是前提.对于心理教育课方向的选择,应当以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学生当前实际面临的困惑和疑问为方向,为话题,帮助他们找到困惑,这些的问题答案少走思维和行为弯路,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或咨询活动感兴趣,从而实现解决实际学生成长中面临问题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以学生的当前迫切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对被辅导群体做一些基本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或者根据学生咨询选题,都是心理健康教育从实际出发选择良好题材的好方法.只有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才会觉得真实,教学才会有针对性.这样既不会无的放失,又可以为活动提供生动的素材.

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教师的眼光也不能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要放眼社会.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已不限于课堂、学校和家庭,学生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他们课外阅读大量的书籍、报刊、杂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参与社会调查,甚至还有同学通过互联网索取资料.所以,一堂好的心理课,应该能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师生共同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料,加强信息的交流,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扩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拓展心理教育功能.

3.课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目的是能够增加学生对自己的认识,理解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产生一定深度的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形式是为目的所怎么写作的,切勿本末倒置.目的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状态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定的.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学生思维特点,成长发育情况,家庭环境往往决定了中学生心理活动形式应该交替进行,多种多样、轻松活泼.例如游戏、角色扮演、心理短剧、情景模拟、讨论沟通、心理测试、行为训练等等.在健康教育课过程中,更应根据实际情况融入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更好地营造氛围突出主题.另外,心理咨询教师还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地进行科学设计,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层次性.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地给学生适当的启发、引导、示范,从而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自强、自立、自信,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4.心理咨询健康教师的课堂评价包容,不伤害任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强调过程,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心理活动课的核心是注重学生的内心感觉,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否成功,关键看能否激活学生的心理共鸣,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顿悟.因此要重视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方式和方法,应当由小及大循序渐进.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内心情感变化和情感成熟程度的提高,使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跳出内心自我窠臼,发现自我,学会欣赏别人.教师更要注意在过程中的激励性作用,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才能,营造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氛围.在心理课程中,教师更应教会学生表达自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学生只要是真实的想法,同学和老师都应予以包容和接纳,并给与恰当的引导.因此,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教师也应当作为活动的一份子,融入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倾听学生,耐心启发学生,爱心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们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在这其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着活动的每一步进行.教师的智慧和启发的课堂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获得情感的触动,积极地进行自我情感探索,通过活动心理确实获得释放和理解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