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育学”到“无忧教育”

点赞:16067 浏览:703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从2013年秋季起,陕西省高陵县实施19年“无忧教育”工程,县政府全额承担本县新考入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大学学费,成为全国首个全额承担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费的县级政府.此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对政府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读大学的“无忧教育”的广泛关注.

高陵县实施的“无忧教育”工程,令笔者惊喜、欣慰与感慨万千,也让笔者想起2007年9月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免费师范生时,曾提出的“穷人教育学”问题.他说:“我以前讲过穷人经济学,今天讲讲穷人教育学.我们国家太大,尽管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上学梦.”高陵县从“穷人教育学”到“无忧教育”的努力,无疑对我国各级政府起到了示范作用.

然而,2012年11月16日《光明日报》的有关报道显示,2006年至2011年,我国资助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从1530万人次增长至4170万人次,增长近2倍,说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和比重呈增长趋势.另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放弃走进大学”的现象也愈演愈烈.尽管从“穷人教育学”到“无忧教育”,需要全社会从多方面付出努力,但政府的主导作用不能缺席.各级政府应该像高陵县政府一样,勇敢地承担起主要的责任并付出艰辛的工作.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放弃走进大学”是社会之隐忧

2013年5月28日,据中国广播网报道,我国有部分地区放弃高考的农村考生占比超过30%.尽管考生“放弃走进大学”原因众多,但“家庭负担不起上大学的费用”是重要原因之一.2013年2月22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的《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2)》显示,我国教育发展中公共教育投入偏低,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从1989年到今天,我国高校的学费增长了至少25倍.

“穷人教育学”到“无忧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有学者认为,合乎正义的社会分层机制必须体现机会均等意义上的公正,即在努力做到起点公平的前提下,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所有社会地位,每个人都能通过公平竞争获得相应的社会资源,占据相应的社会地位.如果我国不能很好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读书改变命运”到“求学负债累累”的“穷人教育学”问题,则不利于弱势群体通过教育改变社会地位,使社会精英阶层向凝固化方向发展.更为严重的是由此产生的社会焦虑,会抑制社会阶层分化产生的激励效应,不利于社会和谐与发展.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个都不能少”是教育之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就不会世世代代地穷.”相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放弃走进大学”会使教育天平倾斜,社会底层上升通道受阻、阶层固化趋势加剧,出现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恶性循环.因此,“穷人教育学”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基本的教育权利,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拥有公平的机会享受教育,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素质,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如果教育“嫌贫爱富”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拒之学校门外,就违背了“穷人教育学”的宗旨,破坏了基本的教育公平.

2012年,尽管我国4%的GDP教育投入目标已经实现,但“嫌贫爱富”的教育现象依然存在,越是城市名校投入越多,而农村与普通学校投入增长缓慢,优质教育资源继续向城市与名校集中.要改变这种“马太效应”,实施“穷人教育学”,政府除每年用数百亿元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俭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外,更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教育资源分配制度,通过实施非均衡教育投资战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公平问题.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无忧教育”是政府之责任


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不起大学的教育困境,社会舆论更多的是呼吁降低学费、建议高校开通入学绿色通道、实行社会救助机制、设立更多扶贫基金等.事实上,这些年来社会的捐助帮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圆了求学梦,但仅仅依靠社会捐助而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难问题的,充其量只能是部分幸运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益.我们看到,一个地处西北并不富裕的高陵县,能够拿出经费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无忧教育”,不仅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更是政府担起了应有的教育责任的体现.

高陵县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推行19年“无忧教育”,我国其他县政府没想做也没做,或者是想了却做得不够.这中间差的不是财力,尤其对富裕地区的县政府更是如此,差的是政府有关领导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教育兴县的远见.19年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县级政府的责任担当,这也不只是一个教育学命题,更是一个社会学与政治学命题.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以此为鉴,不再作实施“穷人教育学”的旁观者,而应积极负起责任并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参与的教育资助体系,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再因贫困而失学,让所有学生沐浴在教育公平的阳光雨露里.

四、实施“无忧教育”要惠及穷人

教育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确定成员地位的关键性因素,也因此成为富人“最舍得花钱”的地方.我们通过媒体耳闻目睹,一些高校从银行高额贷款建楼堂馆所、盖豪华校舍、修豪华校门等中小学择校费动辄数万元,高校学费不断地上涨,在这种奢侈风盛行的背景下,供孩子上学尤其是上大学成为“穷人”难以承担的重负.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教育公平不在于给富人提供了多少优质的教育机会,而在于给穷人提供了多少受教育的机会,评价教育公平与否,要看穷人的教育满足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政府的第一要务等施以相当之教育,而养成其为国家主人翁之资格.”高陵县“无忧教育”的适时实施,为我国各级政府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实施“无忧教育”就是要坚持“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理念,制定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制度,杜绝教育发展中的奢侈之风,使教育经费惠及全体人民尤其是穷人,最终避免贫困的自我复制,消解社会阶层的固化,达到人人去享受根据自身的理由而珍视的那种生活,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地和谐发展.五、实施“无忧教育”要持久公平

在高陵县,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上大学是同等的权利,不会因为家庭经济状况而影响到这一权利的实现.但是,“无忧教育”这项长久可持续的惠民政策,需要持续有力的资金支持.高陵县能否保证持久公平,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疑问.高陵县县长范九利表示,县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按照公平公正公开规范的操作流程实施此项工作,确保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实现大学梦.2013年起,高陵县把新增财力全部用于民生工程,19年“无忧教育”工程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近年,高陵县保持平均每年25%的财政收入增速.高陵县委书记李毅说:“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19年‘无忧教育’的保障力度,人人接受无忧的教育,人人享受公平的机遇,就会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陵县从“15年”到“19年”,从“免费”到“无忧”,这项具有延续性的“无忧教育”保障机制具有示范意义.我国各级政府可以借鉴高陵经验,政府除了必要的行政开支、基础设施投资,应该赋予公共资金更多的民生和公共怎么写作职能,尤其要加大教育投入,尽快转变观念创造条件启动“无忧教育”工程.

六、实施“无忧教育”要星火燎原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各级政府实施“无忧教育”的改革正在不断向前推进.多年来,教育部要求高校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必须附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关政策的介绍材料,把有关资助政策告知每位新生,确保所有新生顺利入学.早在2007年,江西省正式实施的“贫困家庭学生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制度投入0.78亿元,对江西籍当年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每人一次性给予5000元的政府资助,以帮助他们顺利到校学习.此项经费由省、市(县、区)财政按8∶2比例负担,受惠学生人数达1.6万名.

2007年5月23日,据《珠海特区报》报道,2006年珠海市共有204名考上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政府资助,资助总金额为97.4万元.2007年,为了确保考上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大学,珠海市有关部门不仅提前做好了调查摸底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掌握,而且还提高资助金额、扩大资助范围,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进入大学深造并顺利完成学业.以上这些省市的举措,让我们看到了各级政府实施“无忧教育”的积极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高陵县“无忧教育”的星星之火,可以点燃全国开展“无忧教育”的燎原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