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程“生本”教学探略

点赞:6143 浏览:215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机械制图课程“生本”教学,应加强问题的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坚持“生本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创新理念;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关 键 词】生本教育机械制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110-02

生本教育,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它的教育宗旨是:以学生为主体,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其深层意义是以生命为本.我国的基础教育多年来一直沿袭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师本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因此,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在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课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还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合作交流,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获取者.生本教育经多年的实践,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及相近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可从问题的设计到问题的解决,从融洽的课堂氛围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展开生本教育.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采用“生本”教学有着更好的效果.具体说来,机械制图课程采取“生本”教学,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加强问题的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坚持“生本理念”

问题的设计是“生本”教学的根本,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关键.生本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快乐地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所谓问题的设计,是指根据所学内容,分清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以便于学生围绕所设计的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理解能力,提出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围绕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并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应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常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让学生在自由参与和表达中获得体验的快乐.如在学习“基本几何体”中“球及其表面上点的投影”时,可拿一个篮球放在讲台上,同时设计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篮球,并思考如何画出篮球的三视图.可分组讨论画法.第二,在球面标上一些点,要求学生思考球面上这些点的投影在哪,并分组讨论它的画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看到了篮球,显得非常有兴趣,由于目标明确具体、明了,继而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争相发言、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设计好问题后,把问题交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分组讨论,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及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等过程,实现真正的“生本”.在课堂上,要把讲台交给学生,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例子,说说自己的方法和思想.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笔者曾给出主、俯两个视图,让学生画出第三个视图,同时画出它的轴测图.学生们画出多种不同的图形,产生了疑问:怎么会有多种答案?一题多解?大家争相讨论,各抒己见,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这一问题的设计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对比和反复讨论,彰显了问题实质,同时也渗透了转化的读图思想方法,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生本教育.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创新理念

工程图样被称做“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图形是交流、表达的直观工具,要求中专机械类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机械制图不仅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培训课程.生本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以增强教学效果.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在对“螺纹紧固件”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录像给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生从录像中了解其加工过程,再出示挂图,指出其规定画法,使学生从中了解其视图画法细节.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如同在享受着安装机器的一种乐趣.然后,详细讲述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同时,出示挂图,给出螺栓连接的几种画法,叫学生分析画法的对错,从而真正了解它的规定画法.其余内容,诸如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由于其结构相似,可直接利用挂图进行判断对错练习.最后,进行课后小结时,充分利用课件重点比较三者画法的异同,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

目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使机械制图的教学更具灵活性,但选择何种教学手段,还必须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即从学生可接受性入手,不要低估或高估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对“直齿圆柱齿轮”画法这一内容展开教学时,笔者尝试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结果教学效果大相径庭.第一,利用模型,笔者拿着齿轮模型,一边展示给学生看,一边讲解.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由于学生对齿轮的加工及配合结构缺乏了解,即使教师已经讲得非常认真、详细,但由于比较抽象,学生听起来还是很费劲,课堂气氛沉闷,有的学生甚至打起了瞌睡,结果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分析其中的原因,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很难生动、直观地表达工艺过程和内部结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可接受性,也不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第二,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啮合形式的传动过程、实物画面及加工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工艺过程,对立体图进行、旋转、剖切,观察其内部结构,同时讲解其工艺过程和画法中的注意事项,整个课堂上全部采取多媒体授课,教师只顾讲课,没有任何板书.虽然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笔者在课堂上抽查时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了解工艺过程,对于画齿轮啮合图,掌握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学过程中完全依赖多媒体,未能注重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第三,结合上述两种方法,围绕教学目的正确引导学生,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思维潜力.先通过学习录像给出单个齿轮的实物,然后给出啮合齿轮的实物画面及加工过程,让学生从录像中了解工艺过程,由挂图出示规定画法,并从中了解视图画法细节,形成啮合图.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利用活动挂图改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规定画法.通过抽查其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实践证明,第三种方法采用“生本”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领学生,着眼于从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创新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思考,否则生本教育就会失败.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学习,生本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观察、自主思考、自主讨论,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在教学生学习“面的投影”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究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自己探究或同伴协作获得对新知识的产生过程的理解.例如,在讲述“面的投影”时,笔者用实物(一张六边形的硬卡纸)做比划,当物体与投影面的位置不同时,它的投影是一条直线、一个相似形还是实物的真实形状?有的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没有思考到位,自以为是,结果往往出现很多的错误.此时,教师适度进行提醒,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在学生面临困难时,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寻找解决的方法;当学生对自己的主观“猜想”没有把握时,教师必须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猜想”,同时鼓励他们不断质疑,不断寻找依据,以否定或修正他人的结论作为思维的目标.

机械制图课程“生本”教学探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本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生本”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有着无限的潜力,有很多问题学生都能够自主解决问题,或者是通过讨论后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在“生本”教学中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在每节课上都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不但可以要求学生提问题还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应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他们能把一切事情都做好,相信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是不可低估的.

总之,对于机械制图的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生本教学,把学生从“填鸭式”的教学解放出来,以学生为主体.即使学生的怀疑被否定,也对其尊重事实挑战权威的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在“生本自由空间”的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学习,主动学习;我要学,我乐学.

【参考文献】

[1]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J].现代教育论丛,2008(7)

[2]郭思乐.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钱可强.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责编胡修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