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适宜性的

点赞:18874 浏览:837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幼儿对科学概念的认识是通过反复地操作科学材料感知科学现象获得的.适宜的材料是保证幼儿有效探索最重要的因素,幼儿科学活动就是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认知的.而小班幼儿的年龄小,什么样的材料投放能激发起小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如何投放适宜的材料能建立起有效的互动,并让小班科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呢?这些问题时常困扰着教师们.我们在多次的实践中发现,只有把握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科学活动的题材不同选择适宜的材料才能保证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效并且有趣.

关 键 词:材料;投放;适宜性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投放材料的适宜程度就成了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在实际的小班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一点,因为这是幼儿能否理解科学活动中的核心关键所在.幼儿常常借助多种感觉器官来感知,因此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考虑到幼儿的这个特点,以便于他们更好地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们在实践中对材料投放的几点想法:

1.根据小班幼儿的知觉和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及实践经验,我们发现投放会响、发亮、好玩有趣、现象明显的材料更能引起小班幼儿的兴趣,进而引发他们的探究积极性.例如《身边的风》《做妈妈的好帮手》等活动,我们就是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制作和投放的材料.幼儿通过自己感触和生活经验,能够很快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的参与探索,为科学活动中核心概念的把握打下基础.

2.材料投放的品种不宜过多,材料呈现的科学现象应是非“A”即“B”.在实际的科学活动教学中可能存在这样的误区,即教师认为投放的材料越丰富越好.其实,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的,投放的材料越多,如果再没有主题,就会对幼儿的选择造成障碍,使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做好事情.尤其是小班的幼儿显得更加明显,他们以单向思维为主,因此投放的材料也不能超过两到三种,而且这些材料还有排他性,即材料呈现的科学现象应是非“A”即“B”.比如,我们做沉浮实验,教师提供的材料最好要么沉、要么浮,以便于幼儿做出正确的选择.


3.材料的材质也不应太多.过多的材质,幼儿容易产生混淆,不能完全记住.如在小班做“磁铁宝宝找朋友”的活动中,第一次,我们投放了铁钉、石头、布条、羽毛、积木等材料,并引导幼儿自己拿着磁铁去验证到底哪些能被吸住,实验的过程很顺利,但是在表达上幼儿却出现了障碍,原来是他们忘记了都有哪些材料.课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在第二次设计的过程中,只选择了布条和铁夹两种材料,结果幼儿就很轻松地从这个实验中感知到了磁铁的特性.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在小班科学活动中,教师投放的材料不用面面俱到,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投放幼儿容易认识和表达的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实验的效果.

小班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适宜性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班幼儿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4.材料选择要生活化,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小班幼儿接触到的生活范围比较小,生活经验薄弱,因此口语表达能力也比较弱.根据幼儿认知“朴素理论”,幼儿不是通过间接的阅读或者是倾听家长或者教师的教导来认识和探索周围的世界,而是通过自身的经验来判断和感知周围世界的.因此,在投放活动材料的时候,教师就要注意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或者是根据生活经验能够迁移便能感知来投放适宜的材料.如幼儿熟知的、感知过的、触摸过的,能考虑幼儿主体与材料客体的相互作用,通过操作探索,培养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也能有利于幼儿进行表达表现.如《有趣的声音》,我们在响罐中投放了大米、花生、红枣、黄豆等材料,这些都是从生活中直接选取的材料,幼儿基本都见过,对它们的特性掌握得也比较详细,也能较准确地进行表达,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了直接的帮助.反之,如果我们选取的材料远离幼儿的生活,幼儿在感知的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认知,对后面的探索活动就会形成障碍,教师操作起来也就有很大的难度了.

5.材料的选择和运用要有游戏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幼儿的生活、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材料是我们开展生动有趣的科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幼儿的学习大部分还是在游戏中实现的,因此,在设计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以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和持久度.如《电动玩具》的科学活动中,我们精选了多种典型的电动玩具,幼儿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做到紧张有序地完成多项活动.在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课堂的教学反馈及时做出调整,对材料进行恰当介绍,游戏性越强,幼儿越是有兴趣,这在低幼儿童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因而,我们在《水果沉浮》的科学活动中,我们根据正热播的动画片《水果总动员》,设计了拟人化的“演员”,小班的幼儿特别容易接受,在活动中表现得非常积极且具有探索性,在后面的记录活动中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愉悦感.

6.材料的投放要难易适中,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关注幼儿的需求和他们的发展水平,太难或太简单的材料在操作时不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如小班科学活动《不喝水的蜡》.教师在第一次活动探索时投放的材料现象明显,幼儿将小船放入水中时讨论为什么有的小船沉了,有的小船没有.幼儿根据这个验证的想象来判断涂上蜡的小船不会沉下去.因为需要推理能力,因而有许多幼儿虽然嘴上回答是正确的,但其实还是不清楚其中的科学奥妙所在.小班的幼儿在个体差异上尤为明显,因而在分组操作时要提供难易适中,多层次的材料,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综上所述,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培养探究能力,而小班幼儿是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师更应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适宜的科学教育素材,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可操作的材料,引导幼儿与材料积极互动,在观察、操作、比较、验证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多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帮助幼儿通过多次操作,积累和形成自身的学习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培养激发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责编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