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点赞:5468 浏览:15642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阐述了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创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深化了教育的内涵,丰富了教育的内容,拓展了教育的途径,融入了主客体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如何将积极心理的理念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更好地怎么写作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关 键 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前言

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来看,大部分仍是以解决学生发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事件为主.虽然预防和发展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但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与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成长和成才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积极心理学是以个体的积极品质为关注点,认为发展人性的优点比解决人的心理问题更有价值,提倡用积极的观念来解读人类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从而激发个体自身的积极力量,开发优秀的内在品质,并利用这些力量和品质来使个体获得良好的生活.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推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提高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2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2.1转换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向

高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多地强调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求职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把重心放在消除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上.这样的教育模式教会了大学生调节负面情绪,却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增进自己的积极体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发展性目标,从而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向的转换提供了新的理念,即从对消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研究转移到对积极品质的研究,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应着眼于学生积极的心理发展层面,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2.2深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并非是看如何减少个体存在的消极因素,而是应着眼于如何培养和发展积极因素.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会帮助个体发展积极的力量和优秀的品质.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是多维性的,包括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心理学这种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深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拓宽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使我们能够引导学生更多地去关注生活中的正性积极事件,利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并利用积极品质来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

2.3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存在于每一个个体的身上,它既可以是积极的思维活动,也可以是积极的情绪体验,既可以是积极的行为模式,也可以是积极的认知方式等.这些内容就存在于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树立一种“大心理健康教育观”,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

2.4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积极的心理体验,提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积极主动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这就改变了以往讲授式、辅导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去感受和体验.积极心理学一般采用体验式或自助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选择与自身心理发展相关的专题进行心理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促进心理的发展,获取心理健康的知识,得到感悟和成长.此外,心理情景剧,心理拓展训练、朋辈心理辅导等方式都能帮助学生学会体验和增进积极感情,从而培养其积极的人格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2.5融合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

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之间是相互平等,共同成长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对立关系.教师不仅要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学生的问题和成长,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发展潜能.这就使得我们能够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教育中的主体,也是教育中的客体,影响学生的同时也被学生影响着;学生也不再只是受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在挖掘自身潜能、培养积极品质的同时也对教师加以影响.积极心理学融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调动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两者的健康成长.

总之,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中,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更强调和关注学生潜能的挖掘和挥发,使其身心的积极因素得以增加,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以帮助学生追求幸福的生活.

3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有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学会用乐观的态度去生活,不仅有助于避免抑郁,而且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训练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能够提高他们的积极认知评估策略和积极行为模式.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研究运用到对大学生的情绪、个性、人格和创造力的培养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比起在大学生出现情绪障碍或人格障碍时再想办法进行纠正和治疗效果更好.

3.1增强积极情绪体验

大学阶段是个体理性情绪的发展期,对外界事件的情绪刺激较为敏感,很容易受到周围的人和事的影响,情绪起伏变化较大.因此,在大学生情绪的获得过程中,如果能让他们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就可以促进其认知的发展,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积极情绪体验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从而达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学会情绪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成就感、幸福感等积极情绪体验.例如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与文化氛围的建设,为学生营造积极愉快的生活体验氛围,使他们在其中感到温暖和幸福.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提供条件和环境来激发他们在这方面的潜能,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对自我的肯定,激发学生心灵中美好的部分,使他们从中获得幸福感,感受到快乐.总的来说,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正向、积极的情境和事件,鼓励学生去看、去经历具有积极情绪体验的美好事物.例如,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和美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情景短剧表演,重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积极事件场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以教会学生多微笑、多看自己的优点和成就.“人际关系训练营”活动鼓励学生多与不同类型的人和事接触,让大学生在处理和体验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满足感和快乐感,让他们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观.3.2塑造积极人格品质

积极人格品质的塑造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他们所具有的积极人格品质会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产生长期的影响.积极的人格特质能够促进积极适应能力的发展,维护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努力转变教育方式,扩大教育领域.例如,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的“优点轰炸”,教会学生用更加开放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使学生能够客观的评价环境中的人、事、物.通过“我是谁”的自我反思,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这些活动的训练和培养使大学生的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使其积极的人格品质随之形成.在积极人格品质的研究中,乐观这一人格品质得到了较多的关注,而大学生因为与社会接触机会较少,缺乏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其所想所做往往与现实有大的差距,极易产生挫败感.因此,要鼓励大学生走出塔,勇于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当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老师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教会他们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可以使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畏惧问题,能够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3构建积极组织系统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成长和个人经验的,良好的环境塑造积极的人类经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以更为宽泛的视野,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各项教育环节中,鼓励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发展积极心理品质,体验积极情感.例如,多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采用讨论、分享、体验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学校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校园环境,方便的生活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他们生活在其中感到幸福和快乐.这样便使原有的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教育、各种教育因素融合起来,形成互动多维的教育网络.同时,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例如,加强家校联系,邀请家长参加学生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增强亲子关系;与各个社区联合开展大学生志愿怎么写作活动,培养学生怎么写作社会的公共意识.这样便可重新整合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要素,形成立体的教育体系,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家庭、社区为载体,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的最大功能.

积极心理学拓展了心理健康研究的领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带来了诸多的启发.它提示我们要用积极、开放的目光看待大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让他们能够快乐地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