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点赞:4105 浏览:131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真题选粹】

1.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特点的有关知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陆和台湾对于同一事物的称谓有明显的区别,表明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在试题中表现出来就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所以选择C.

2.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及包容性.澳门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体现了澳门文化的多样性,也说明澳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题①④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③的说法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3.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关系的知识.A虽然正确表达了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但并不是《云南映象》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原因;B虽然表述并无明显错误,但与题干强调的相反,如果强调“巨大的反差”,就说明澳大利亚观众不能接受我国文化,更谈不上引起共鸣;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可能得到世界认可,也可能得不到世界认可,D排除.答案为C.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华文化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4.“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传统文化能因时而变,故③错误.优秀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落后、腐朽文化则阻碍经济的发展,故④错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有顽强的生命力,故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选A.

5.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京剧、文房四宝、剪纸等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等知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故①错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故②错误.“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故③④正确.答案为D.

6.《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感动中国》中的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都体现了民族精神,评选的目的是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故选C.题干没有体现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道德评价体系,A、B、D不选.

7.郑和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解析:本题设问的规定性十分明确,要求考生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做答.首先回答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然后根据材料中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答出和睦相处,求同存异;根据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答出兼收并蓄,借鉴、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

参: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8.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解析:本题通过中华民族历经灾难而不屈的事实,要求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及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参: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考情分析】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近三年来,全国文综新课标卷、广东文综卷、江苏政治卷、福建文综卷、天津文综卷等,都有考查中华文化特征的客观题和主观题,题目一般以历史史实或当年的时事热点作为背景材料.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近三年来,全国文综新课标卷、安徽文综卷、福建文综卷、天津文综卷等,都出现了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题目.题目一般以当年的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角度涉及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等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从考查趋向上看,将会侧重于以当年重大的时政热点为载体,或结合名人名言来考查.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意义

近五年来,全国文综新课标卷、北京文综卷、江苏政治卷等考查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而且本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经常出现在主观性试题这种分值较高、又能拉开考生成绩的题中.如2012年江苏政治卷以《感动中国》十年历程为载体考查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2010年北京文综卷以汶川、玉树特大地震为载体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

【考点精讲】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从历史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汉字与史书典籍.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丰富的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内容看).

①独树一帜,独领——独特性.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注意: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能简单认为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文化,也不能理解为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①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意义

(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意义)

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之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②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途径)

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去,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④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⑤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新题速递】

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要“加强写字教育”,要重视当前存在的“汉字书写文化没落”现象.之所以要“加强写字教育”,是因为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汉字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中国菜如今有了标准英文译名.如“红烧狮子头”的标准译法为Braisedporkballinbrownsauce,而不能译成Redburnedlionhead(红烧狮子脑袋).“如果外国客人看到菜单中有狮子的脑袋,一定会向动物保护组织投诉的.”这体现了

①中西方文化具有趋同性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③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④中西方文化在竞争同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D.③④

3.2011年4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提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

A.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C.左右着国际政治格局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4.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5.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经,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特色文化.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D.继承性是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

6.2011年9月16日至12月29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跨出国门,赴古巴、牙写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等拉美四国,执行代号为“和谐使命-2011”的出访暨医疗怎么写作任务.微笑怎么写作,视患如亲,全船官兵深怀对拉美人民的深情厚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和谐使命”的深刻内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①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②中国高举和平发展的大旗,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中华民族以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④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赢得世界人民广泛赞誉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大会发言人的邀请,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说:“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整个中国人的骄傲.”材料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A.爱国主义B.勤俭节约

C.英勇顽强D.风雨同舟

8.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完成手控交会对接,“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7000米等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①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9.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产物,在长期的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中演进发展,从而不断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却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使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具有牢固纽带的原因.

参:

1.A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①②正确.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应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故③表述错误.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不能夸大为决定作用,故④表述错误.

2.C材料列举了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表明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说明了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必要性.①④不符合题意.

3.B金砖会议上,强调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好和平精神.

4.B从岭南文化本身看,文化带有区域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但从岭南文化的形成看,它既以岭南地区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又吸取和融汇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这体现了它的包容性.

5.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是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应是它特有的包容性.

6.C“和平方舟”号跨出国门,执行代号为“和谐使命—2011”的出访暨医疗怎么写作任务体现了①.微笑怎么写作,视患如亲,深怀对拉美人民的深情厚谊,体现了③,②④均为《政治生活》角度.

7.A勤俭节约、英勇顽强、风雨同舟均不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准确表达.符合题意的答案为A.

8.A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④表达错误.

9.(1)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文明能够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团结统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它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整体意识在全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