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构建

点赞:4201 浏览:105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和课程设置应遵循系统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的原则进行深入阐述,在此基础上,湖南农业大学积极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重新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使理论课程设置更好地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高能力”要求,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出口”要求,以培养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

[关 键 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4-0007-02

自从云南大学和东北大学在1999年首次开办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以来,该专业成为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目前全国已有五百多所高校开办了本专业,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一)课程的设置——高度个性化

通过网络查询,可以明显地看出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除了开设本专业规定的主干课程之外,各高校由于类型和性质的不同,课程设置也不同.总的来看,综合类高校多设置一些人文、社科等人文素质课程,财经类高校多设置一些经济、管理类课程,而其它类型高校则根据其各自的学科优势设置课程(如艺术类高校开设《艺术概论》、农业类高校开设《农学概论》等).课程设置高度个性化的原因,最主要是由于各个高校根据师资现有的优势.[1]

(二)任选课程的开设——随意性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任选课开设数量少则几门,多则几十门.造成开设数量差异之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开办高校类型与性质不同而造成的师资差异;其二,由于专业起步较晚但增长速度较快而造成的专业师资跟不上;其三,根据学生就业需求取向而开设的应用性课程.

(三)课程开设的质量——综合性高校较强

通过网络查询还可以发现,综合性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开设的质量明显高于其它高校课程开设的质量.其它高校的课程开设质量普遍不高与其说是由于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造成的,不如说是专业师资严重不足所致.因为大多数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多从原“两课”教师转型而来.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力是一种由多种子系统构成的系统能力,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紧密,因此,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充分考虑各个能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全面而系统地培养.设置专业基础课,使学生熟练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使其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设置专业选修课,使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和科学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人文关怀精神、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同时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出真知,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必须以实践为基础.通过“社会调查”、“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实效性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与公共事业管理实际紧密结合的能力,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必须紧密联系公共事业管理实际,既注重实践,又注重实效.从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或深造的情况来看,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参加国家公务员招考、攻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学位等.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应该开设公培训类课程,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以及满足其进一步深造的现实需求.[2]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重构

(一)综合表达能力

1.培养目的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培养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社区管理部门、物业管理部门和其它企事业管理部门的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而从事管理工作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表达能力.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须着力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以使他们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能.

2.培养内容

综合表达能力主要是口头表达能力和公文写作能力,其中,公文写作能力尤其重要.

3.培养途径

(1)设置调查报告与公文写作课程,通过讲授、讨论并结合案例,使学生掌握公文写作的基础理论和文体知识.(2)组织学生开展应用写作实践活动,包括到行政单位参与事务文书写作、参与社会征文大赛等,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3)结合见习、实习等活动进行综合训练.(4)结合课程论文、学年论文进行培养.(5)利用大学生科研立项进行培养.

(二)人事组织能力

1.培养目的

公共事业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处理人与人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要组织起人们团结一致的合作活动,带领一定数量的下属去完成工作任务.这就要求公共事业管理者具备较强的人事组织能力.


2.培养内容

包括提升学生决策、分析判断、组织各种活动、协调、控制、人际沟通、处理突发事件等的能力.

3.培养途径

(1)设置管理学(公共管理基础)、政治学、公共行政、社会管理学、公法原理、行政部门法、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领导科学、公共事业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公共组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使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原理、技术、方法,为相关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2)利用党组织、团组织、学生联合会、各种协会、班会等所举办的多种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3)结合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使他们在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自觉地提高相关能力.(4)在讲授公共管理学等课程时,通过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先进教学方法的使用,培养、锻炼学生的诸种人事组织能力.(5)利用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已逐步成熟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已行之有效的“导师制”,通过指导教师的传、帮、带,切实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人事组织能力.

(三)公务员应试能力

1.培养目的

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向要求、学生就业要求及社会需求,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公务员应试能力.因此,必须开设相关主干课程、组织相关实训活动,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公务员应试能力,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培养内容

了解国家公务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必须具备的各项技能、素养,牢固树立崇拜公共权力的公共性的意识;熟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相关知识;了解公的基本特点;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公笔试内容;较好地完成面试并取得较高的考试通过率.

3.培养途径

(1)设置行政能力测试、申论、面试技巧等课程,加大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力度,使应试学生从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等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2)及时收集并发布公信息,逐步树立本专业学生参加国家公的自信心,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参加国家公的意识.(3)经常举办关于公的知识讲座,使学生及早认识、了解公的相关情况,早做准备.(4)聘请已经毕业并考上公务员的学生返校传授参加国家公的成功经验.

总之,一个专业的发展乃至成熟,在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前提下,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是涉及专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专业课程设置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问题,它不仅需要课程设置者进行艰辛的探索与研究,而且还需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专业学科理论的发展与进步等不断调整与深化,以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3]

[参考文献]

[1]孙孝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原则及其方法[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冯会玲.论高师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4).

[3]李志勇,徐红宇,韩建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3,(3).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责任编辑: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