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启蒙教育

点赞:1817 浏览:49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物理科学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科学之一.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国防现代化建设,还是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每一个学生从校园走上各种工作岗位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而初中物理是物理教育的启蒙教育,我们只要在启蒙教育时期就抓住学生心理,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颗颗“兴趣的种子”,就能为以后物理学习打好基础,从而通过物理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就初中物理启蒙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奇事物都充满好奇,且求知欲极强.渴望了解未知的世界,他们以惊奇的眼光看世界,而新奇的物理知识正好满足他们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些新鲜生动的物理实验,用新奇的、新鲜的、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让他们对物理保持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把事先准备好的魔术箱拿出来,并表演一个魔术——放进去的东西不见了!然后再说今天就要讲魔术箱的奥妙!这样学生听课,就听得非常认真.

另外,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实验的教学功能.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得到的.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在,密度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分别测量一些大小、形状不同的铁块、铜块、石块(同种类型)的质量和体积.从而引导分析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比值相等,而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等的结论.让学生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再如在串、并联电路的教学中,为让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电路,并通过闭合、断开开关,调整开关的位置等,让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与位置的关系;还可以分别将灯泡取下来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与用电器之间是否相互影响;也可将一根导线连接在串联电路中某一用电器两端,让学生直观了解局部短路的特点.

初中物理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这类实验,如“迷你实验室”的演示实验,“实验探究”的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的课外实验,可以说课课有实验.如果我们认真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来完成,那么学生在物理知识的理解上将更容易,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也将更有兴趣.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建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物理启蒙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初中物理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物理学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它教会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在举例时多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通的事例,并将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如在声音的产生教学中,通过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发声、触摸自己说话时声带的振动,从而观察其发声时的振动.让学生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让他们体会生产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学生对物理的畏惧心理,并建立学习物理的信心.

三、充实课外活动,让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能力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形成,提供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例如,在光的反射、折射教学中,可在课外指导学生制作万花筒、照相机等;在学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后,可和同学们一起制作小型电动机等.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自主地发展.当然在课外活动中,内容安排应注意:丰富、新颖、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同时将科学性、可行性、趣味性、可成功性融为一体,否则课外活动也总是一种形式,起不到好的作用.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一旦成功,会非常惊喜,觉得自己正成为一个小小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习研究中迸发出渴求的火花.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确保学生安全.

四、多途径、多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1.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和心理准备,使学生能带着疑问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大多数学生往往把简单阅读新课内容,视为很好地预习了;或课后只顾做作业、复习而没有预习.这样,学生由于对新课内容缺乏了解,听课时就缺乏针对性,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从而影响课后的复习和作业.因此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讲清预习的好处和重要性,动员学生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预习,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其次教师还应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我认为预习的方法要根据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对于理论性内容,主要是阅读一遍新课教材,了解它的内容,找出其中不明白的地方,做好记录,以便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解释;而对于实验内容,应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熟悉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以避免实验时的“照方抓药”,不动脑思考的现象.预习还应包括复习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令新的知识点有存在的依据和联系.预习所花费的时间不多,但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有目的地听课,跟上教师授课的进度和思路,为学生的学习争取主动.

2.指导学生注意听课

“听”课,不是单纯地听,还包括“看”、“思”、“记”.因此,学生“听”课时应全神贯注,要做到眼到、心到、耳到、手到,紧跟教师的讲解思路.“听”就是听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要弄清亚里士多德观点与伽利略观点之间的矛盾,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过程,以及牛顿第一定律适用的范围、应用的条件和结论等.

“看”就是要求学生,目不转睛地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实验现象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观察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二是把看教师同学操作与讲解分析结合,看清应怎样操作和应注意的事项;三是看与思相结合.看的过程中,要弄清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思”是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听”、“看”都要与“思”相结合.“思”要跟随教师的引导去思,也要主动地思考,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知识.

“记”就是要做好听课笔记.记好笔记,能提高听课质量,便于课后复习.但记笔记时不要毫无选择地全记,要在听好课的基础上记下提纲,记下教师多次强调的内容或分析,记下练习中易出错的例子.有些重点内容或注意事项可标在课本相应的位置,便于复习.课堂上一时没记下的内容,可留下空位,课后再补记,千万不可顾此失彼.

3.指导理归纳所学知识

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教师要指导他们归纳整理.归纳整理要以课本、笔记和参考资料为依据,从纵到横,突出重点,显示每章各节之间和章与章之间的有机联系.用比较法、绘网络图、编制知识提纲等方法,使分散的琐碎的知识点联成网状.例如在学习电功、电功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将本章内容总结如下: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