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考什么

点赞:20392 浏览:933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笙歌不知归何处,今朝园圃花又开.”2013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呈现于我们眼前.

一、选材凸显语文性,蕴含语文味

语文是语言文字,有着重要的工具性;语文更是语言文学,有着非常强的审美性.因此,语文试卷应“回归语文”“体现本色”,突出语文的学科特点,力避“泛语文化”倾向,应保持并不断强化自身的审美性、人文性.2013年高考各份语文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大都较好地贯彻了这一思路.

从命题材料看,所选文本语文性强,题材内容更加瞩目人的精神生活,能引发读者深思回味,而且选文多为完整篇章,删改较少,保留了原有意味,阅读真实度高.

比如,全国新课标卷二选用的阿城小说《峡谷》,作为寻根文学的一篇代表作,既有真善美的主题,文学性又非常鲜明,它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重庆卷的《口下的人格》,不仅文学性强而且表现出可贵的现代意识,在考查考生的文学知识与欣赏水平的同时,也对考生进行了“遵循人道主义精神和捍卫人格尊严”的教育;江苏卷选文为老舍的《何容何许人也》,强调为人当光明磊落、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人生、尊重生命.又如,湖南卷首次选用外国作品——法国作家奥杜的《未婚妻》.该篇文章属于写人记事类散文,故事充满着人情味、人性美(作品中“我”的内心情感丰富而复杂,既从农民夫妇对“我”父母般的关爱中感到了温暖,又产生了对自己身世、处境的伤感之情;看到农民夫妇一家的恩爱、和谐,心生羡慕.“未婚妻”的幸福还引发了“我”对爱情的期待和渴望),其文字清新朴实,读后齿颊留香.

二、“主旨”“思路”“标题”为考查热点

文章的主旨与思路(尤其是开头、结尾的处理),是近些年命题者关注的热点.对文本主旨的考查,如江西卷第16题“请概括本文的主题”,浙江卷第15题“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针对文本整体思路的考查,如安徽卷第13题“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全国新课标卷一第11题第(4)小题“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对作品开头的考查,如天津卷第20题“有人认为第一自然段可删去,有人认为不应删,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对结尾部分的考查,如重庆卷第14题“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山东卷选做题(一)第21题“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辽宁卷第11题第(4)小题“小说结尾写到亚诺什心存歉疚.他是否应该还钱?请结合作品加以解说,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对文本标题的考查热度也是有增无减.如四川卷第17题“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山东卷选做题(一)第22题“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天津卷则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题目含意(“标题‘胡杨人家’既点出了老代一家生活的环境,又暗指这家人具有胡杨一样的品格”)的理解能力.

2014年高考,“主旨”“思路”“标题”这些“热点”应该仍受命题人“厚爱”.为此,考生除把握文学作品开头、结尾的常规考法外,更要培养认真梳理原文思路、仔细分析构思技巧、准确概括作品主题的阅读意识,以及结合语境、有的放矢地答题的解题意识,避免乱贴标签和盲目套用术语.

三、问题“探究”趋于成熟

总体上看,2013年高考文学类文本的探究题在试题命制上呈现出两大特点.

一是体现出回归语文、立足文本进行探究的导向.如全国新课标卷二的探究题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此种设题方式进一步强调理解主体与文本本体的关系,既具语文性也具思辨味,使考生的理解与文本的结合更为密切——解答该题时,考生既要准确把握“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又要明确“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若能读懂“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那就更好).在此基础上,考生方能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看法”.湖北卷的探究题“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将探究定位在考生对作品“体悟”的高地之上,克服了以往有些探究题游离文本的局限,同样切合“探究”之要义.

二是注重对考生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的深层次考查.如四川卷的探究题为“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文章,就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谈谈你的思考”.选文《负重的河流》聚焦“文学、文化、文明”,表现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的严肃思考,其意味深长,震撼力强——围绕“负重的河流”,展示出“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较量”“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热爱、慌恐等复杂情感,引发沉重的思考”.试卷的设题(把握“河流”的象征意义、文化内涵,进而探讨“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要求考生洞察全文,在细读全篇、从字里行间品读作者思想感情的前提下,还须具备有关“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方面的一些积淀,才能保证解读角度正确.例如从“河流是人类文化的源头”解读,答案可组织为“塔里木河曾赋予罗布泊人浪漫的生活气息,长江、黄河乃至家乡的每一条河,都滋养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如今地球上的许多河流正像塔里木河一样在萎缩,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当然,“河流具有超越自然生命的文化魅力”也是理想的探究角度.诸如此类的探究题,重点关注考生思考问题的深度,更适宜于考查考生的知识积累与有创意阅读的探究能力.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考什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类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此外,多套考卷的阅读题要求考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如安徽卷第14题“第⑦段称赞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其实,作者当时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写成的这篇文章,同样显示了他的‘见识与魄力’.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谈谈作者的‘见识与魄力’”,考题指向的是作者的“观察与思考”“见识与魄力”.另外,像江苏卷第14题“‘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以及福建卷第15题“请根据文本,探析‘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这句话的涵义”,看起来关注的只是文中的重要语句,实则也针对着“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考生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具体分析,再概括作答.

(责任编校?筑曾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