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国际化开启了中小学综合教育改革之门

点赞:6865 浏览:213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历经30多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经历了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从能力教育走向价值观教育等不同发展路径,各种教育改革思潮和模式不断涌现,但都难以解决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问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和优质化的教育需求,而基础教育改革的问题越积越多,成为整个社会的“垢病”,出现了“留学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怎么写作和教育资源的全球化竞争,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迫切需要我国加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国际竞争能力.

近年来,基础教育国际化呼声悄然兴起,各地纷纷开展了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区域实践.教育国际化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以更加积极态度、更加主动精神来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现实需求.从本质上讲,基础教育国际化就是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有效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效率,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本国教育质量、促进本国人民子女接受更先进、更优质的教育,为国家或世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一、教育国际化促进中小学国际交流

与合作的深度开展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来没有间断过,但是如何从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教育思想,走向基础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断扩大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成为了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层次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要提高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质量与水平,就必须从“单向”学习借鉴走向“双向”的分享经验与资源,从单纯追求数量走向追求质量,从跨国数量增长转向项目合作质量的提高,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当然,我国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要走向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还需要政府在加强管理和监控质量的基础上,为国际教育交流建立更开放公平的政策环境.

多年实践经验表明: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必须从“交流互访”走向“项目合作”.项目合作是当前最为有效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当前教育项目合作主要靠引进为主.在一些国际组织或第三方教育机构帮助和支持下,国际上许多教育改革项目被引入国内,开展了大范围的教育改革实验,有效提高了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长期致力于教育项目的合作和引进.从上个世纪90年始,就在全国开展的“人口健康、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改革实验,涉及到全国30多个地区300多所实验学校.北京市还专门成立了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协会,以地方课程的形式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中小学正规教育体系之中,开展了持久性、大面积的教育改革实验.可持续发展教育也由最初关注人口健康与环境保护,走向了关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教育.借助项目的广泛开展,项目实验地区和学校先后与日本、韩国、德国、瑞典、美国等不同地区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教育交流与合作领域也从教育的思想目标、内容方法、实施途径逐步扩大到学校管理模式、课程建设和评价标准等方面.

联合国儿童基金委员会每年都设立基础教育改革项目.近年来,在教育部支持下开展的“爱生学校标准实验项目”,涉及到全国10多个地区,200多所中小学.爱生学校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的高质量教育模式的一个样板,也是为提高学校质量所广泛采取的措施.爱生学校倡导平等的理念,尊重儿童权利,鼓励儿童参与和表达,强调建立健康、安全和有保护的学校环境,重视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高质量.其核心在于引导学校从各个关键环节入手,保障儿童权利从入学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成果上的最大化,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爱生学校项目专家组在爱生学校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研发了中国爱生学校标准,采用国际教育项目推进常用的“三A”模式(分析Analysis、行动Action、评价Assesent)有效推进这一学校标准在国内的实验,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第三方教育机构异常活跃,在许多领域甚至成为“开路先锋”.英国剑桥教育公司是一家外方独资公司,长期致力于中英基础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主持开展了“学校发展计划项目(SDP)”,先后在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和北京等地区实验.项目每三年一个周期,包括学校发展自我诊断、学校共同发展愿景、学校发展计划制定、学校发展计划实施和学校发展计划评估等全过程.“学校发展计划项目”在学校发展与改进、学校领导力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的重要思想基础.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主体是学校.学校以项目为核心开展交流与合作就更为频繁、也更为多样.为了探索更加适宜于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北京市明天幼稚集团引进美国耶鲁开普兰课程(LearnEveryDay,简称LED).课程提供了创造性的游戏活动案例,注重激发儿童兴趣,注重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并且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个别化教育指导方案.再比如,北京市商务管理学校,借鉴国际“职业资质框架”,制定不同职业领域课程与教学专业标准,加强国际流行的产学合作与项目学习,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连续几年与韩国合作,陆续派出烹饪专业和形象设计专业学生赴韩国学习,达到合作办学的目的.

另外,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必须由“单向”走向“双向”,从向发达国家的单向学习转向双向的经验交流与分享,从强调“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到同时注重“开发利用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将国内优质教育资源推向国际.应该看到,我国基础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管理还是在教育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需要不断总结和提炼,需要把我国基础教育的经验推向国际,在一个更广阔的国际教育平台上来检验、验证、丰富和发展,比如,我国中小学的教师教研制度、考试评价制度和班级管理制度等都有许多优势,迫切需要从国际教育发展角度来考量和评价.上海市连续两次组织15岁中学生参加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ent),简称PISA,并连续获得全球第一的好成绩,就是在全球教育平台上对上海教育的检验与评价.当然,在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参与和介入国际教育发展标准的制定,依据国际教育基本标准,更为客观地审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二、教育国际化催生国际理解教育的广泛开展

基础教育国际化首先表现为国际理解教育.日本教育界甚至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就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基础教育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其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现代化人才.

最早推动国际理解教育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国际理解教育大范围的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思想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各国分别以教育政策制度、行动计划的方式,在基础教育领域广泛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活动.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集中在各国普遍关注国际和平问题与教育、国际环境问题与教育、国际权问题与教育、多元文化与教育、全球问题与教育、国际化问题与教育、青少年问题与教育、国际价值观问题与教育、世界人口问题与教育、宗教文化与教育等十大领域.怎样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目前在北京市中小学里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最常用的方式有:课程实施方式、模拟联合国、主题活动方式、专题教育方式和自主研究等.下面介绍两种方式:

(一)课程实施的方式

借助课程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现有的课程中渗透.通过开展针对不同学科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培训,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引导教师在现有的学科教育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思想,自觉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目标、实施方式和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比如,包括在现有的品德与社会、历史、地理、语文、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学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学科渗透一般采用的方式方法有:(1)插入式:在现有课程中,穿插一些其他民族的英雄人物及相关的不连贯的文化事件,比如各种民族节日、纪念日和庆典仪式等.(2)案例式:在未改变课程目的、特征的情况下,以一本书、一个单元或一堂课的方式,附加有关民族文化的内容、概念、主题与观念.(3)专题式:结合现有学科教学内容,改变课程的基本目标和内容结构,设计专题开展教育,引导学生从不同民族的立场与观点出发,来探讨各种概念、主题和文化观点.

课程实施的第二种方式是选修课程的方式.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需要,收集资料,沥清各种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开发多元文化教学设计或教材编写,设计成选修课程,利用选修课程的实施在学校里开展实验探索.例如玉渊潭中学与美国宾州斯特考利市高中联合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中美文化差异比较》.通过互联网,不仅使中美两国学生不出国门,就能真正进行深入、实质性的交流,两国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也实现了深度合作.这种课程开发与实施形式在国内还比较少见.有的学校通过开设一些语言类课程来,通过语言类课程来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比如,海淀区十九中学开设了《法语及法国文化课》,利用学生对法语有好奇心,通过学习法语来达到交流理解法国文化和习俗的目的.

另外,北京市教育学院组织专家和教师开发了一套从小学到高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教材,2007年被列为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是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的一套国际理解教育教材,作为选修课程在各个学校实施.目前在北京有几十所实验学校,都选择了这套教材,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验.

(二)模拟联合国的方式

“模拟联合国”(ModelUnitedNations)是模仿联合国及其相关的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会议.同学们扮演各个国家的外交官,以联合国会议的形式,通过阐述观点、政策辩论、表决、做出决议等亲身经历,熟悉联合国的运作方式,了解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思考自身可以发挥的作用.

模拟联合国一般需要有相对真实的讨论议题、会议场景、代表国家和固定程序等环节.比如:

?誗模拟委员会:经济与社会理事会(ECOSOC)

?誗工作语言:英语

?誗与会国家:英国、美国、德国、马达加斯加、古巴、乍得、法国等30个国家

?誗代表人数:30人

?誗议题:在日渐全球化的世界,加强社会保护及增强人们的应变能力

?誗会议情景:(辩论)熟练运用正式辩论、非正式辩论、动议、磋商、起草工作文件、传条等各种规则,争取发言和游说的机会.

在整个模拟联合国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为某个观点的异同而反复磋商,为维护国家利益而据理力争,也曾为世界文明而共商大计.在“模联”中,学生需秉承国家平等思想,保持小心谨慎的谦虚态度,在妥协中坚持,在盟互助求发展.学生需要体验了外交生涯,培养学生领导力和领袖意识.

在“模联”的课堂里,学生不仅要印名片,穿西装,打领带,我们还要作演讲,写文件,提方案.无论是人权问题,还是环境问题,自己国家的立场要让各国知道,他国的刁难如何应对?辩论没有标准答案,唯有责任和使命.无论是“全球变暖”还是“平民保护”议题都不仅需要地理、历史、政治知识,还需要语文、英语等各学科功底.模联互动,锻炼公众演讲能力,培养随机应变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育国际化引发中小学课程教学领域的借鉴与融合

基础教育国际化最终要触及课程教学领域的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经八次,正在进行的第八次课程改革以其框架的完整性、改革彻底性和影响的深远性等,引起国内外基础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一般而言,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知识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学科性等都比较强,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中小学课程体系,相对而言,则主题性、综合性、实践性和能力性等比较突出,中西方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都有一个互相学习、借鉴甚至融合的过程,这已经是中外教育改革的共识.中小学课程体系之间改革与融合是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教育走向开放、走向国际平台的一个长远政策走向.国际化课程与我国本土课程的有机融合,能够有效丰富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满足个性化学习、多样化需求.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一个程度指标就是国际文凭组织课程(包括PYP,MYP,DP和IBCC)在各国教育中影响的不断扩大.近年来,美国和英国政府都积极推动更多的公立学校取得IB学校资质,扩大应用IB课程.国际课程是指课程在内容上具有国际取向,课程不仅要面向国内学生也要面向国际学生.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多国教育体系要求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目前不少国家有日益增多的学校开设广泛认可的国际课程.我国一些高中学校开始引入IB国际课程,或者A-level和AP等英美高中课程,这就在客观上为国际课程的本土化实践提高了条件,有效地提高了中学课程的国际化水平,增强了基础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基础教育国际化开启了中小学综合教育改革之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基础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当前国际课程的引进和本土化实验,还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其目的是在把握其中的先进元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加以改造与运用,构建有利于我国学生成长的,具有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而高中对国际课程的引进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有条件的优质学校,比如国际学校、高中国际班、出国游学项目学校、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校等.一方面这些学校国际课程方面的需求比较旺盛,另一方面,这些学校可以在课程开设、教师引进、跨国网络教育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率先探索,为更大范围引进国际课程积累经验.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学领域的借鉴与融合,还主要集中教学领域,探索怎样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和研究性学习能力,也就是说主要集中教学方式变革方面,探索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怎样建立学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怎样在学习知识同时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等.这里以当前流行的美国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模式”,来说明教学方式领域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必要性.这一教学模式由启发性论题、理解目标、理解活动和持续性评价等四个教学环节组成.现以科学教学中“能量”主题为例来说明.

第一个教学环节,启发性论题:无处不在的能量是转动世界的方向盘吗?它是怎样影响你我的生活的呢?

第二教学环节,理解目标

第三个教学环节,理解活动:

1.水果电池实验

2.微生物发酵实验

3.篮球下落实验

4.荒岛求生

5.能量多米诺

6.光合作用实验

第四个教学环节,可持续评价:能量发展与环境报告;为老师制定食谱.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美国科学教学是高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以主题活动的方式组织课程教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经济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知识教学具有高度综合性和概括性,通过“能量”这个主题教学将不同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注重学生自主研究的教学方式与我国强调学科知识学习的教学方式是极为不同的,无疑给我国中小学科学教学以启迪.

基础教育国际化要把着眼点放在分享优质学习资源、培养新一代国际化人才核心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之上.东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具有根本性差异,迫切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基础教育国际化就是通过课程与教学领域深层次交流研讨活动,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共同构建一种更加切合各自教育实际的、更好满足未来人才素质需求的课程教学体系.


教育国际化激发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的先行探索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学校管理坚守层级管理制度,带有明显的行政管理色彩,学校内部则以班级管理为主体,统一教学目标、统一计划、统一教学实施和统一考试评价体系,这种学校管理制度便于教育政策自上而下的落实,教育行政管理的效率也比较高,但是不利于充分激发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体系.

近年来,关于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就在十八大三中全会决议中也再一次提出:“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怎样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这迫切需要将国外先进的学校办学思想、合理高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和制度引进国内,在基础教育的管理、评价和怎么写作机制方面,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经验,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

应该看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学校里出现了选修课、走班制、导师制、学分制等系列教育管理改革.这些学校管理制度改革都充分体现了现代学校管理中以学生学习为本的思想,具有了教育管理的基本内涵,引发了学校固有班级、年级、教研组等管理体系变革,进而动摇了多年形成的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等学校层次管理制度,开始探索建立更为的“扁平化”的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

在这种现代学校管理思想影响下,北京大学附属中提出以“学院制”为主体的学校管理结构.学校形成“三部、四学院、五中心”的全新组织架构,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所谓“三部”就是为初中部,高中部及预科部,为常规中高考体系下的学生提供课程.“四学院”为行知学院、元培学院、博雅学院及道尔顿学院,为非常规中高考的学生提供多元选择.“五中心”为艺术中心、体育中心、技术中心、综合实践活动中心、心理辅导中心,面向全校提供课程和支持.其中作为教育国际化载体的道尔顿学院,以“道尔顿制”为教学原则进行创新性教学.道尔顿学院立足于中国,因地制宜,因此在课程上中西合璧,取长补短,注重比较人文理论及课程,严格遵守道尔顿国际组织的标准和规则,为师生创造适合的学习坏境.

总之,基础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潮流,不是中国所独有,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教育系统回应全球化趋势的重要举措.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切入点、立足点,也是促进教育发展原动力、推动力,决定本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与走向.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邓肯一直强调要通过“国际教育”实现“全球成功”.他说:“我们必须重点关注把国际视野融入我们的所有课堂.正是通过教育和交流,我们才能成为全球社会更好的合作者和竞争者.”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提高本国教育质量,扩大教育影响力的思路与举措.当然,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和探索还是初步的,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还需要更明晰的政策支持和大量数据研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