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点赞:5532 浏览:196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前,民办学院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学生、家庭、政府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民办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促进民办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对策.

关 键 词:民办学院就业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近年来,民办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民办学院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办学院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制约民办学院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总量攀升影响就业.

1999年我国教育改革政策开始实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是我国大学生扩招后的首个毕业年,毕业生人数快速地从2002年的145万人上涨到212万人,而后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都快速增加,到了2013年更是高达699万人.高涨的就业需求必然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冲击,而由于宏观经济低于预期增长,全国各地计划招聘岗位数下降,据教育部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接近15%.因此,2013年也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到了727万,又增加了28万,可谓“更难就业年”.与985、211及其他公院校毕业生相比,民办学院毕业生在学历上处于劣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人才培养模式未与市场接轨.

1.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调整滞后.一些民办学院存在专业及课程设置发展滞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延续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体制模式.不能及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专业及课程设置与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忽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造成毕业生的就业力同质化.由此,可能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有业无人和有人无业并存的局面.

2.实践能力低下.一些民办学院在大学生培养方式上,忽视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知识应用能力差,毕业生综合素质下降.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往往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或者把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作为录用的必备条件.

(三)一些民办学院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1.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民办学院学生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相对较弱.民办学院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并不优异,基础本就相对落后,进入民办学院后,因缺乏主动性和自律性,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提高更是不明显.

2.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由于民办学院学生教育投入成本高,他们大多有着较好的家庭条件,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期望值偏高情况,追入高、工作稳定、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容易产生择业期望与现实相脱离的状况,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心理也影响了民办学院的大学生就业[1].

(四)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些民办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民办学院对就业指导教育重视不够.民办学院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度直接影响经费的投入、物资的购置、人员的配备,从而影响就业指导工作质量;二是缺少必要的针对性,形式单一,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三是没有着眼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没有将就业教育覆盖全体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四是师资队伍不够专业化;五是就业指导教材编写多偏重理论传授,实用性不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学用书种类繁多,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大多重教学,轻实践,理论篇幅较大.就业指导作为一门指导性课程,学时有限而内容繁多,单纯的课堂讲授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五)民办学院毕业生就业中的社会歧视现象.

民办学院学生就业压力一方面来自毕业生数量持续走高,强化了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使他们尝到就业难的滋味.另一方面来自屡禁不止的“就业歧视”,使他们遭遇被拒绝的尴尬.许多名企在招聘中明确规定“优先考虑男性”、“仅限985、211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过于夸大“学历”、“性别”、“工作经验”等条件,淘汰了不少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这些行为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相悖,是在制造新的不公平,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民办学院毕业生就业中的社会歧视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因户籍、性别等无法改变的因素剥夺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与平等权利,加剧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二是毕业院校和学历的歧视,相比公办院校毕业生,民办学院毕业生的学历处于劣势;三是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歧视.即关系型招聘监督制度缺失,缺乏社会资本的大学生被排斥在公平就业机会之外,并逐步使欠缺社会资本的大学生边缘化;四是无社会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受到招聘单位的歧视.

二、促进民办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等”这就为推动大学生就业指明了方向.

(一)政府部门重视民办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公平,是一项关乎社会各方的系统工程,其中树立科学正确的人才观乃重中之重.

从政府层面讲,要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强制作用,引导企事业单位任人唯贤.同时加大监管力度,纠正招聘过程中的歧视行为,打破“关系竞争”、“金钱竞争”、“权力竞争”等所谓的就业潜规则,建立公平就业的制度体系,确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及规范、公平、安全的就业市场秩序,充分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运行原则,不因性别、户籍、学历、出身不同而受到就业歧视.

民办学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从用人单位层面讲,要为毕业生们提供公平竞争的土壤,同时增强守法意识,理性用工,规范招人用人行为.用人单位尤其是国有单位和垄断性高收入企业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要做到信息公开、政策公开、结果公开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让民办学院毕业生有机会争取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二)构建有民办学院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1.建立全过程就业指导的工作体系.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做起.大一新生入学时,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初步了解职业;大二,让学生在寒暑检测参加社会实践、实习,提高技能,同时明确今后的求职方向;大三,加强专业学习,积极搜寻与实现自己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大四,开展求职择业技巧、技能指导等.

2.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民办学院就业指导专职教师严重不足,教师占比很高.教师都有就业指导理论基础薄弱和实际经验不足等问题,使得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学校需重视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师资培训工作.在积极选送个人素质良好的辅导员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正规培训的同时,还应利用各民办学院现有的资源,对就业指导课教师展开教师基本素质培训,全面提高就业指导整体的师资质量.

3.培养创业意识,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创业意识要融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之中,转变大学生“被动就业”和“依赖就业”的观点,树立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的思想.民办学院不仅要通过企业家的成功创业实例和精神激励大学生树立创业的理想和信念,还要将创业示范区或者创业一条街建到校园里,培养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意识.

4.自编就业指导课程教材.民办学院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编就业指导教材,以学生的真实需求为编写出发点,务必简化理论部分,大幅度增加案例分析、实践应用部分,便于学生课后自学.案例教学部分,搜集编写本校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的真实案例,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学生思索、寻找自己前进的方向.[2]

创新民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市场经济是多变的经济.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消费时尚与需求的变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迅速变动的.民办学院的专业设置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1.校企合作的“订单教育”.“订单教育”以“出口”带动“入口”,“订单教育”可实现民办学院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可为学校带来良好的办学效益.学校走出校门调研用人单位急需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在招生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订单”,确保能为毕业生安排满意的工作.

2.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大学生,按照市场要求制定培养标准,按照市场化的标准培养大学生.把市场与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对接,完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民办学院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内容,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课堂授课,将企业实训和实践活动引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工作技能,大幅度提高实践能力.

(四)民办学院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信,适应市场需求.

1.加强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一是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提高自身的人际交流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切实按照社会要求塑造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民办学院毕业生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付出比公办高校毕业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获取含金量较高的职业技能证书.

2.转变就业观念.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面对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毕业生应该降低就业预期,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务实地寻找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再谋发展”的思想认识,让自己的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解决民办学院大学生就业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和民办学院毕业生自身共同努力.要鼓励毕业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