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合作

点赞:32887 浏览:1547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极力提倡“合作、交流、对话”的学习方式,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标》中提出的“合作、交流、对话”正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再认识和再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话”体现了自己学数学而不是老师教数学的过程.因而“合作、交流、对话”是课堂的生命之源,是符合时代要求和《课标》要求的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合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学课堂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运用了“合作、交流、对话”的学习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有价值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的合作学习中也暴露出了我们对于合作学习理解的简单和片面.下面笔者就数学课堂中怎样有效组织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拙见,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营造学习氛围,构建合作沃土

要想组织有效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取得突出的教学效果,就需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构建学生合作学习的沃土.《课标》对此也提出了要求,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等”

有的数学老师很羡慕语文课堂,认为语文课堂较活跃,充满了和活力;而数学课堂氛围沉闷,提不起精神.其实,数学课堂只要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构建了小组合作的沃土,学生对学习数学也会产生兴趣,课堂气氛也会活跃、热烈.当然,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课堂的气氛调动要比语文等学科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数学老师想方法,就能够把数学课堂气氛调动起来.

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就用一种诗化的语言营造了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上课伊始,老师播放了一个石子投入池塘产生波纹的录像,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波纹形成的是什么形状?”学生说:“看到了一个池塘,水面投入一个石子以后产生一圈圈圆形的波纹.”老师说:“圆形的东西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等”于是老师又播放了一些大自然中的景物,如花朵、太阳、向日葵等.学生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欣赏着这些精美的景物,恋恋不舍.看完后,老师说:“这些圆形的事物美吗?”学生说:“太美了.”“圆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随处可见,或者说信手拈来皆有圆啊!同学们你画过圆吗?”学生说:“画过.”“你们有哪些方法画圆呢?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带着对圆的浓厚兴趣展开了自己画圆经历的讨论.有的说可以借助圆形物体画圆,有的说可以用圆规画,有的说用两支笔夹起来画,还有的说用一根绳子就能画一个圆等,学生学习的氛围浓厚.这位老师在教学时用了诗化的语言导入,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掌握“圆”的知识奠定了扎实有效的基础.


不难看出,这种学习氛围的营造正体现出了教者的教育艺术,教师从貌似平淡的大自然出发,在舒展的背景音乐相似度检测绍着大自然中的景物.孩子们似乎看到“圆”从大自然中一步步地走出来,走到了课堂里.这里形成了一种宽松、和谐、带着欣赏美的学习氛围,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下面展开画圆方法的讨论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创设学习情境,树立合作目标

“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们提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搞形式上的热闹,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就要为小组合作确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合作目标一定要少而精,切忌繁而杂;目标难度要适中,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难学生就难以掌握,从而失去合作的兴趣;太简单没有挑战性,不值得讨论、探究,学生同样会失去合作的兴趣.在学生合作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并及时地给予解答.

例如:笔者有幸听过这样一节课,它的问题提出体现出了教师的匠心独具.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将书中的例题做了改动:妈妈要小明到超市写苹果,每斤3.4元,要写两斤,小明带5元钱够不够?学生不用经过讨论就知道:小明带的钱不够.老师问学生是怎样列式的?有学生说用加法,还有的学生说可以用乘法列式3.4×2,小数乘法学生还没学,于是老师追问大家:3.4×2你有办法算出来吗?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交流一下.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复习了元、角、分单位的互化,懂得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所以学生说:“这里我把元化成角34角乘2等于68角,再把68角化成元就等于6.8元了.”而实质上这就是小数乘法方法产生的基础,解决了这一难点也就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了小数乘法法则的本质.

这里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看上去很简单,然而又都是有深意的、有价值的.这两个问题非常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它们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有效地把握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与生长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下面展开小数乘法法则的讨论打下了基础.

21世纪的新型人才要学会合作、善于合作.不会合作、不善于合作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合作、交流、对话”的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思想、一种理念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但要注意剥去“小组合作”形式上的东西,抓住它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责任编辑: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