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点赞:18131 浏览:817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影响在减弱,但是儿童时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影响却是一生都无法消除的.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稳定状况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离婚问题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儿童心理学家李

索克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生活在离婚家庭的儿童将面临着学业、情感及社会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在我国,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家庭结构异常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王玉凤等发现:在不同家庭类型中以单亲家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19.4%),差异显著.张玲玲发现家庭结构健全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不利,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心理障碍比例较高.

(二)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即指家庭的环境气氛和情调.武丽杰等研究表明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和谐的家庭气氛是促进儿童行为发育的有利条件.徐勇等的研究证明: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显著相关.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小学生活泼、开朗、诚实、谦逊、合群、求知欲及好奇心强;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

(三)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构成.家庭不和与心理疾病、行为障碍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流行病学调查还是临床研究都已多次被证实.Richman和Barron调查发现,父母经常争吵、亲子关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与儿童行为显著相关.紧张的家庭关系会给小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成为心理创伤的背景,从而使小学生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

二、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以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和系统性的特点而具有无可代替的主导作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

(一)校风与班风

良好的校风对师生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也是一种凝聚力,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意识,恰当地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在这种风气下,小学生的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健康发展.班集体是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小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条件.班级中如果存在某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将会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消极影响.在小学中,部分学生在班级中地位偏低,长期受忽视或排斥,容易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敌对情绪和逃避倾向,可能导致交往障碍及同学关系紧张等.在一些班级中存在不健康的小群体和严重的欺负行为,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很可能使部分学生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进一步的混乱.而到最后,不论是欺负人的学生还是被欺负的学生,都会形成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如蛮横、霸道、怯懦、虚伪等.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我国多数学校的教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学习焦虑,害怕上学,担心考试,产生一系列躯体和心理疾病,如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焦虑、抑郁等现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孩子们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检测使有人想强迫他们凭借其他方法来思考事物,那么他便是无理地、有害的胁迫着孩子的天性.”这段话恰当地概括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随着素质教育的真正贯彻落实,改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社会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诱发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人口、住房、环境、交通、治安、人均生活水平、休闲娱乐方式等多个方面.小学生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

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状况是决定一个人生活方式的最重要的基础.当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竞争加剧、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变革频繁、不稳定因素增多(如下岗、离异)、生活压力增大等原因,加上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社会治安、就业现状、社会保障等问题,造成人们精神压力更大,挫折感增多,不平衡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安全感水平下降,这一切都增加了人们的焦虑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人的情绪会对小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导致其情绪不稳定、迷惘焦虑.甚至有极少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对自己未来的升学、就业、择业前途感到了悲观无望.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社区环境

社区环境中的建筑物、道路、空气、光线、音响、绿化等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比如城市中的高楼林立、杂乱无章、空气污染、色彩单一等“非人格化的环境”因素,对人的感觉造成了多方面的不良刺激,使人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心情容易烦躁.此外,在社区环境方面,由于人口密集而导致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人际冲突加剧、生活压力过大等问题,可能成为诱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刺激源.总之,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家庭、学校、社会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诸因素中,对小学生心理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二者在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入手,因材施教、及时教育,就能有效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