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情况

点赞:15707 浏览:688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但因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为充分了解个别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本研究选取了海南省乐东县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作为具体调研内容.对该县中小学的学校基础建设、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人才培养建设、信息化投入与发展进行实际研究,并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教育信息化中小学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12-02

1引言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但在人口比例上,汉族人口约占90%,其他少数民族约占10%.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发展、地理等因素方面的原因,人口分布并不均匀.我国人口的分布呈现以下特点: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少、汉族分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具有地域性.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虽然受到国家多种政策的鼓励并提供优惠,但由于长期的历史、地理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依然比较落后.因此本案例选取了海南省乐东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化发展水平研究基点.并对该自治县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作了初步分析,对于宏观上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具有一定意义.

2调研设计与过程

2.1确定研究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为了反映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而针对性设计的评价指标.[1]国家信息化的构成,包含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以及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六个要素.本团队根据影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情况,制定了五大影响因素.分别包括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人才管理.在指标设计中,把五大因素作为一级指标研究,在每个一级指标中把问题具体化,分成多个二级指标,之后又把二级指标分成指标研究,把研究问题详细化,便于调研问卷的设计,与此同时,被调研者也可以清楚对问题做出回答.经过查阅大量文献以及结合乐东县实际情况,制定了调研指标,具体是:一级指标: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信息化应用系统、人才培养、信息化管理;二级指标:信息化设备、校园网络建设、信息安全建设、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校园门户与应用系统、信息系统、学生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能、信息化发展保障、信息化发展投入、综合管理制度;指标细分为27项.


根据这份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制定了“乐东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情况调研问卷”.

2.2样本选取及调研过程

本次调研活动的选取范围为海南省乐东县,为使调研结果真实可信,且能代表乐东县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平均发展水平,根据乐东的教育实情与地理环境,选取了103所中小学作为调研对象,占全县总数的45.6%.调研学校包括11个乡镇(抱由镇、万冲镇、千家镇、大安镇、志仲镇、九所镇、利国镇、黄流镇、佛罗镇、莺海镇重点学校、普通学校);调研学校地理位置涵盖县城、乡镇、农村.各地区都占有一定比例.从样本选取中,能够反映全县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情况.

3调研结果与问题发现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乐东县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处于初级建设阶段,信息化建设中只有少数基础设备,与我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严重薄弱,电子资源投入几乎为零,学校应用系统设施缺乏,教育信息化政策不完善.整体上与我国教育信息化平均水平还有还大差距.

3.1受调研学校的基本信息

此次调研活动中,调研地区包括乐东县县城以及11个乡镇,共103所学校,其中中学13所,占全县中学50%,小学90所,占全县小学45.5%.

在所有调研学校中,5所学校位于县城,12所学校位于乡镇上,86所学校位于农村.

3.2基础设施情况

计算机数量是反映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最重要、最直观的因素,也是反映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标.[2]通过查询《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可知,2006年,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生机比例为18.6:1,2007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生机比例为16.84:1,2008年为15.3:1,且每年的生机比例有所降低.根据本次调查,乐东县各中小学学校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但生机比例高于我国平均水平,且城乡存在差异.

从调研县城、乡镇结果可知,乐东县城、乡镇学校100%拥有计算机,且学校联网率达到100%,但是生机比为33.4:1,高出我国平均水平一倍多.最高的生机比例为利国镇,接近200:1,最低的为尖峰镇,为13:1.这组数据的极差为187,说明了生机比分布极不平衡.

调研农村学校生机比时,调查结果如下:抱由镇(134:1)、万冲镇(158:1)、千家镇(265:1)大安镇(176:1)、志仲镇(145:1)、九所镇(273:1)、利国镇(174:1)、黄流镇(153:1)、(佛罗镇(185:1)、莺海镇(249:1)、全县(195:1).由此发现农村学校生机比最高的为九所镇,生机比为272:1,而最低的为144:1.本组数据的极差为128,说明了在乡村中生机比分布也不平衡.

3.3信息化资源建设情况

信息化资源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内容,是学习者的学习对象.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素材、动画类等素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求,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信息化资源.在本次调研活动中,发现该县信息化资源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情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化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3.1学校信息化资源

信息化资源包含了大量的教育信息,学习者可以在课前、课后获得重要知识.目前,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具有独立资源库,学校的电子书藏有量为零.这与学校的信息化资源投入紧密相关,反映出该地信息化资源严重贫乏的现状.3.3.2教师信息化能力

在调研中22%的学校教师会制作信息化资源,其中,县镇中学中会制作信息化资源的学校占64.7%,而农村教师会制作信息化资源的学校只有27.9%.反映出了农村教师与县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

3.4学校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务管理与学生信息管理,但其投资金额大,乐东县的县城中学与乡镇中学无法承受这笔资金,因此在信息化应用系统投入与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尽管如此,个别学校还是建立了自身的主页网站,其中29.5%的县城、乡镇学校有主页网站,7%的农村学校有自己的主页网站.在网站中,主要用于发布学校新闻,但网站信息更新慢.没有学校具有“教务管理系统”、“在线考试系统”、“教学互动平台”等现代化应用系统.

3.5信息化人才培养建设

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信息化教育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中,学校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落实好信息化教育,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人才战略的发展.在学校中,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学校信息化教育开展进程.

3.5.1课程开设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一些地区从小学就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根据调研,61%的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占全县学生近70%.各年级一般一周开展一节信息课,除此之外,学生每周在课外用计算机学习的时间少于2小时.

3.5.2计算机教师与学生比例

经过对乐东县的调研,平均每所学校有0.8名计算机老师,平均每位老师负责292人的教学.

4面临的问题

4.1对教育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在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中,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落实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人监督的机制.学校领导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优势,没有制定信息化发展政策,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削弱了教育信息化在发展中的效果.

4.2信息化基础设施缺乏

基础设施是实现信息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乐东县政府投入信息化教育的经费相当有限,这导致了乐东县生机比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并且学校的联网率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4.3城乡之间存在差距

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但在城镇与乡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依然存在着明显差距,农村学校无疑是雪上加霜.据统计,城镇师生比为33.4:1,而乡村的师生比为195:1.除此之外,城镇中教师的教学技能要优于乡村教师的教学技能.

4.4信息化资源不足

在信息化教育建设中,信息化基础建设一般要先于信息化资源建设,而且,信息化设备水平与信息化资源建设呈现正相关关系.乐东县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信息化共享资源同样存在不足现象.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同类论文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