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学科青年教师成长与本科生培养的

点赞:6132 浏览:183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伴随当前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的竞争,高校青年教师正承受来自教学、科研、待遇等诸多方面的沉重压力;另外,计算机学科的行业特点使得许多本科生知识结构不甚合理,学生实践能力有待提高.让计算机学科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可以促进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将本科生培养与青年教师的自身成长有效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相互激励、教学相长.

高校计算机学科青年教师成长与本科生培养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青年教师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本科生培养;科学研究;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童晶(1981-),男,江苏扬州人,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讲师.(江苏常州213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202284)、常州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CJ2013004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159-01

随着社会转型和当前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的竞争,高校教师需要承受来自教学、科研、待遇等诸多方面的压力.[1]特别是青年教师,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和相应资源,需要承担较重的考评标准和经济压力,应对发表学术论文、申请科研项目、提高教学质量等众多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计算机行业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有相当一部分本科课程知识已显得有些过时,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甚合理,使得学生难以快速适应社会要求或探索科研的需要.

教学是高校的生命,科研则是高校的灵魂.科研使教师能够不断把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教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的学生对教师的不断置疑又可推动科研的发展.[2]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的实践,笔者对青年教师自身成长以及本科生培养有了一些思考.在对周围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进行调研与交流后分析了目前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青年教师工作现状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一般教学经验不足、承担的课时量较大,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用于教学,特别是准备新课;此外青年教师还面临较沉重的家庭负担,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学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的缓解策略,比如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加入科研团队等.[3,4]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已经认识到,如果能加入到合适的学术团队,会有益于自身的发展.但由于研究方向不匹配等原因,不少青年教师无法找到对口的学术团队.

据笔者调研,目前周围不少青年教师只能独立或半独立地进行科研工作.青年教师可以带的研究生数目较少,目前研究生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较短;不少研究生学习的目的在于获得硕士学位后就业,对学术研究兴趣不浓,且项目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刻苦钻研的风气.基于上述原因,一些青年教师没有投入足够精力指导研究生,而是孤军奋战在科研一线.

2.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学习现状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益,但教材更新相对滞后,大批国际流行的计算机产业最新发展技术不能及时进入教学,许多本科生在校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已相对落后.另外,计算机学科毕业生缺乏实际编程能力,较难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题设计分析能力、科研信息的查找综合能力都较弱;缺乏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因此,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和解决多方面问题的才智,使其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技术开发、应用能力非常重要,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顺应科技迅猛发展的变化.

充分利用本科生资源,给其提供提前加入科研探索的机会,对教学双方而言会是一个互利共惠的选择.本学院的本科生源较好,因此一些教师尝试培养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然而,目前优秀的本科生一般会选择保研或考研到更高层次的学校.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较难吸引本校的本科生攻读其硕士,因此培养本科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另外,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目前部分本科生的心态较浮躁,普遍希望能较短时间就能得到回报.再加上一些政策导向,本科生更愿意参加容易出成果的各类竞赛,较难沉下心来钻研课题,难以长期跟随指导教师进行科研工作.

二、解决方法的探索

笔者攻读的是在职脱产博士,在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两个课题组都长期学习过,在此期间笔者因为同时兼具学生和教师两种身份,因此对团队科研组织的成功失败范例有更多的感触和不同的视角.充分利用本科生资源,提倡本科生和青年教师在学术与社交上的密切交往,鼓励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参与科学研究,提供给他们从事独立的、有激励性的科学探究的机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基于现实的种种压力,青年教师在科研上投入上的时间精力普遍有限,为了能快速发展,必须告别单打独斗的状态.加入团队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然而即使有了团队中其他教师的支持和帮助,所有科研工作亲力亲为也会使青年教师应接不暇.考虑到研究生资源的有限性,这时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法就是培养本科生,让优秀的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分担青年教师的工作.对于学生而言,则是获得了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空间,有机会站在学科新知识的前沿,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和科学研究有机联系起来.通过直接参加一线的科研工作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变成探索者,不仅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其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好奇心,在实际的科研探索过程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获得工作经验、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前沿,为就业或深造带来更多的机会和筹码.

在校期间多参加科研实践、多做项目,提高编程技能以及敏锐的洞察力,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对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是非常重要的.[5]有效利用本科生在校时间,让学有余力的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对其开阔视野起着重要作用,使其具备非常明确的求知思路和学习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学生查找文献,设计课题方案,搭建实验系统,写学术报告和发表论文;在这样系统的科研训练过程中,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研究;论文的发表会使学生格外有成就感,既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提供了创新成果.青年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参与中受到激励和启发,减轻负担,补充了科研力量.目前的科研环境充满着急功近利思想,从效益角度考虑指导本科生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对此青年教师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以及豁达的心胸.悉心培养的学生能够跟随自己深造,进行持续的科研探索当然是幸事;反之,也不必过于失望,学生从自己这里获得了更多的能力也是有成就感的事情.对有科研兴趣的优秀本科生进行科研培养,每届学生中哪怕最终只留下一两个进一步深造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对有意向的学生,要多交流关心、投入精力悉心培养其科研能力.通过学生参与科研,师生之间形成长期辅导和合作的关系,青年教师教给学生研究方法或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课题,在结束后学生仍有机会从事他们的研究.

三、目前的成效

笔者的本科生科研培养方案实施近一年来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科研团队的研学风气有了明显改观,讨论班效果比以前好了很多,营造了积极参与、努力向上的好学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多方面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比如专业技能、科研信息的搜索调研、文字整理工作、报告表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很大的提升.对笔者而言,则是增加了科研助力,有了可以探讨互助的科研小团队.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让学生得到能力锻炼的同时,也让笔者从繁琐重复的一线编程任务中解脱出来,可以更高更新的视角去统筹安排科研队伍的科研工作,节省出精力去争取更多的科研课题,从而促进整个科研团队的积极良性运转.目前,笔者已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及一项市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所指导的张洛声同学申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项目获得省级资助;团队中的巢海远同学正在中科大长期交流学习,短时间内其能力、自信心和精神面貌都已有了很大进步.

四、总结

本科生在青年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对独立的科研活动对于提升学生就业或再深造的竞争力以及缓解青年教师面临的沉重压力都会是一项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青年教师可以发现合适的优秀学生,让他们参与到自己承担的研究项目中.学生借助导师的引导,通过科研训练逐步深入和完善,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的模式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郝力,汪晓男.浅论高校教师压力来源及缓解压力的对策和建议[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81-84.

[5]曹宝香,禹继国.MIT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4):504-507.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