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点赞:23088 浏览:987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中外学前教育史”起着贯通古今、融汇中外、以史为鉴、启迪思考的独特作用,其对于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发扬学生的科学意识,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何发挥该门课程最大的能动性和作用,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思考点和落脚点.

关 键 词:学前教育;教育史;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包锋(1981-),男,内蒙古察右中旗人,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呼伦贝尔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JYB201217)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109-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调整及提高,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各高校师范院校的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或教育系)均对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级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修订.总体上来说是增加了与教育实践关系更为密切的内容,这在不同幅度地压缩了包括教育史在内的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教育学体系中最基本的分支学科之一的“教育史”学科从建立之日起发展至今,成为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必须涉及的内容,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和必修课程.因此,探讨“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的内容与实施在当前形势下的困境及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本文拟以主要问题入手,来提出关于当前“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当前“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存在价值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教育界包括学前教育界的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外学前教育史研究的性质和功能存在着片面认识,对学前教育史研究在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课程的地位,及其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决策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所涉及的历史性知识内容已经过时,对当前的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及发展没有什么作用.这种看法极大地影响并制约着本门课程的发展,乃至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而不愿意学习本门课程.

2.“中外学前教育史”不受重视,课程教学时数大幅度减少

中外学前教育史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学前教育学生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理应通过增加教学时数的手段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有关的中外学前教育历史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以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很多学生由于某些错误思想的导向,认为本门课程离现实生活较远,因此从思想上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它的相关学习和研究也没有足够的兴趣.“20世纪90年代,在诸多师范院校本科教学计划的调整中,教育史学科教学时数被大大压缩.”①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史的不重视的态度,以及一些教师也没有意识到该课程对教师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而不愿花大力气去改革和创新该课程的课堂教学的现象,影响了中外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而且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史研究队伍产生萎缩现象.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前教育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由于课时减少,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通常只有一名专任教师,而相当一部分院校实际上是由从事其他学科教学的教师兼任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给予及时的解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收效.

二、“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明确“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

“中外学前教育史”是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在专业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情况却存在学生对历史类知识兴趣不浓,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明确该课程在教师教育中的价值,探索和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学前教育事业培养高水平一线师资力量的重要途径,进入该专业学习的学生从业目的明确为学前教育教师,因此一门课程的设置及实施的思路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铺垫作用.“中外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就起着这样的作用,教育史学家滕大春曾经对“教育史”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史能培养人们较为远大的教育眼光和对教育课题的领悟能力,而这种眼光和能力往往会产生人们意识不到的威力.”②具体而言,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史”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中的价值有主要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史”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中外数千年的教育发展历史,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历史上许多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对于当今的教育实践仍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对中外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的学习,毕业后在幼儿园或相关的学前教育研究机构从事具体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时,能够将所学的历史经验用于指导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第二,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史”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学生的创新水平的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国家幼教事业的基础力量和改革者与探索者,我国幼教事业能否依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教育改革的整体思路等基本国情,并遵循教育规律发展,主要取决于幼教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教育创新.而教育创新必须以教育历史发生的事实为基础,美国教育史学家布里克曼曾经说过:“教育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无知.”了解历史给予后人启示,清晰地认识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线索和历史脉络,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走弯路,实现教育创新.

2.以知识拓展为抓手革新“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体系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的基本知识体系多年来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学科的基本体系和结构依然沿用20个世纪50年代苏联教科书.根据当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可以尝试把“中外学前教育史”从原有的学前教育教师培养的专业基础课转变为通识基础课.由于教育的继承性特别强,教育史课程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以历史的角度去审视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与理论.要使学生深入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可以结合自己高校本门课程的教师队伍成员的学术专长抓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以基础课“中外学前教育史”为核心,以国别学前教育史(美国学前教育史、前苏联学前教育史、欧洲学前教育史、日本学前教育史等)和各国学前教育家思想史等必修课、选修课和专题讲座为手段、相互补充、互为支撑的课程体系.

3.以教学条件建设为保障转变教学方式

“中外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以往的教学手段单一,不重视更新与研发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不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是目前本门课程不能更好吸引学生以实现教学效果的又一原因.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一方面要结合学校及教师自身的实际并借鉴高校中其他课程先进而有效的经验,为学生创造主动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外学前教育史研究提供了一种非常有用的研究手段.比如对学前教育史料的收集、识别、控制、交换、存储、显示、加工、提取、传输和利用的技术,这不仅可以省掉学生们搜集资料、泛读、抄写等方面的时间,还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的“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料和资源库,如建立包括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童蒙教育素材的视频作品,以欧美历史文化为主题而创作的富于教育性的经典影视作品,也可制作进行网络教学和师生在线互动的本门课程的网站.

4.以教学内容为突破口强化“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中外学前教育史学科以其视角的历史性、内容的多元性、任务的艰巨性的学科特征,对学习和研究这一领域的人的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

(1)学生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而学习中外历代学前教育家的行为品德.在中外学前教育史上,历代优秀的教育家都以自己的教育事业视为生命,因此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教育家在从事幼教事业当中的品德行为本身的教育意义,抓住这些优秀教育家的典型事迹、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深刻分析历代教育家这种思想的合理性和对养成优良师德的重要意义,有感情地评述他们乐育英才、孜孜不倦、潜心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思想和行为,赞扬他们淡泊个人名利、献身教育的价值取向.力图使学生更多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明确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意义,这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幼教事业发展中形成完善自身道德品质的自觉性,成为合格教师打下良好基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鼓励学生树立终身乐于从事这种“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伟大理想,把青春和智慧献给伟大的幼儿教育事业.

(2)鼓励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中外历代学前教育家的教学艺术.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只有丰富的学前教育学科性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具备高超的实践教学艺术.中外学前教育历史上许多教育家不仅具备了这方面的素质,而且提出了许多经典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实践的成果.这些宝贵的遗产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是当代幼儿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思想源泉.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不仅让学生从知识的角度了解掌握这些史料,更提倡他们将其运用到自己在教学生涯中的幼儿园实习和实践.另外,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尤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隐形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方面发挥着间接的引导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全面认识“中外学前教育史”上述几个方面的重要功能和任务以真正了解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大力支持“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的发展,并在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切实做一些改进工作.

注释:

①杜成宪,邓明言.教育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②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一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