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的走向

点赞:32615 浏览:1546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课改乃大势所趋,也唯有课改才能适应新世纪的育人需要,本文就化学课堂的走势,发表一点肤浅的看法,意在抛砖引玉!

【关 键 词】教材走向教学走向

历史走进了新世纪,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有必要回首审视教育发展历程,探究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意义小而言之,是促进人的发展,大而言之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文明是大概念,笔者不敢置喙,姑且说说化学教育的狭义意义,既促进人的生命发展(情感发展、社会责任感)、智慧发展(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


一、化学教材走向

上个世纪我们的化学教材,在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交替影响下,曾围绕“学问中心”或“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或“经验中心”两大课程观之间彷徨,如“以硫酸、玻璃、雪花膏”为题材、以“三酸二碱”为题材的是“社会中心”课程的教材,而人教版的“甲种本”“乙种本”和“高级中学必修、选修”是“学问中心”教材.“学问中心”教材的特点是把教学内容学问化、专门化、结构化,抽取“精髓”,重视概念、原理,强调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对我们组织教学、对知识的传承和智能的发展,培养学科的精英有利.“社会中心”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经验主义理论为准则演变而来的,教材的特点是“实用性、综合性、课题性、实践性”,它以“学以致用”为准绳,认为学生的知识从经验中来,学习是为了实用,通常以实用化工和自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来组织教材,如“硅酸盐工业”“日益贫乏的水资源”等等.教材的优点是:有利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价值观,缺点是:不利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易导致基础能力的下降;不利于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学问中心”和“社会中心”两大课程观要紧密结合,走向“学生中心”的人本主义课程观,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新教材就是这一结合的必然产物.

高中化学课堂的走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化学教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化学教学走向

新的教育观告诉我们:化学教学不只是学科知识的教育,而教育的化学,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学科本身,还应该囊括教学和教育的目标.因此,必须构建三维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大纲的变迁可以看出在向着育人方向改变,1990年化学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只注重双基目标;2000年版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技能: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②能力、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教育.上述目标包括了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和态度三维目标.

三、教材多元化

教材正在打破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各省市按照本省的实际情况编排教材,学校也可以按照自身需要购写教辅等各种资料,教师还可以量身、从网上下载自己所需要的教辅资料等等,只要是有利于教学的资料,教师都可以拿来做教材.

新的课程标准把课程按其功能分为基础型教材、拓展型教材和研究型教材,基础型教材是国家统编的必修教材,其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拓展型教材是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为目的,研究型教材是校本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研究性学力为出发点.校本教材一般是在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指导下,由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开发编排,校本教材的编写从学校的实际、社区的资源出发,发挥自身的优势.“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化学会会长,R.布里斯罗语),化学教学校本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编写多种校本教材如:化学新进展、化学工艺、化学与环境保护等.

四、课堂教学多元化

传统课堂,教师传道授业,扮演的是布道者的角色,知识的传授以填鸭式为主,这种“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教学结构早在世纪之初,就已经被打破,教学结构也被多中心的、开放式的形式取而代之了,这种新式教学结构,自然、社会和网络都是课堂,学校教学资源、自然教学资源、社会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发挥了应有的教育功能.在新型教学结构中,学生除了学习化学知识之外,还受到了社会责任、爱国主义的熏陶.

研究性课程的开设,让化学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学生必须走进自然去调查资源、调查环境;走进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走进化工厂调研化工生产;进入图书馆、因特网查阅资料.课堂处处有,教材处处是.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有7种智力,即: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视觉空间能力、身体动作能力、音乐艺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认识自我能力.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智力特长,比如我教的班级,就有这种现象:有的擅长化学推理、有的擅长观察化学现象、有的擅长实际动手操作、有的擅长化学课题研究项目的组织领导.因此,传统单一笔试作为化学教学的唯一评价方式,显然是有局限的,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公平的.教学评价应该废除单一评价方式,多维度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评价的方式上,把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教师评价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笔试评价与实际操作评价、观察访谈与测试结合起来;评价内容多元化:教师的综合印象、访谈记录、问卷调查;学生作业、学习笔记、测试成绩、作品(小论文、课题报告、调查报告、小制作);学生彼此的评价等.这样,评价才趋于合理公平,才有利于选拔化学方面的人才.

此外,还有诸如,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网络教学的常态、化学教学的大众化、人文化、个性化、综合化和自主化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者,自身必须具备过硬的素质,才能适应化学教学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1.杜威:《我的教育信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2.加德纳:《艺术和人的发展》,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5.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