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家庭教育

点赞:3617 浏览:120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家庭教育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阵地,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尤为重要.但是注重智力开发、轻视能力培养的现象在很多家庭普遍存在.家长往往缺少平等意识、责任意识和榜样意识,教育观念偏颇,教育方法简单.主要表现有四种:重智力发展轻情商培养、重知识成绩轻学习能力、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批评教育轻以身作则.

【关 键 词】:家庭教育习惯养成小学低年级

【正文】:

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孩子人生长河中的重要经历之一.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对孩子更是寄予了厚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怎样帮助孩子顺利进行“幼小衔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健康快乐地度过小学阶段,低年级时的家庭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接触到众多的学生和家长,家长们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存在着误区.重智力轻德育、重成绩轻能力、重言传轻身教,重身体轻心理、重压制轻沟通等现象十分普遍.

这个客观事实告诉我们,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必须正视家教中的误区,摆正家长的教育心态,找寻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

一、小学低年级段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就是指小学一、二年级,此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建立在学龄前儿童的基础之上,因此,他们的心理必然还保留某些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此阶段,学生身体发育处在平稳发展时期,而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阶段,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但注意力不持久;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

心理学家指出: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是按不变的顺序展开的,而这个顺序是生物学上成熟的结果,是儿童社会心理发展的需要.个体在成长中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程度应该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错失发展或学习的机会,其损失甚至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主要面临入学适应性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感觉统合能力培养几个重要发展性问题.家长如果能掌握孩子在此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正确看待孩子在小学低段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问题,采取有效正确的教育措施,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二、小学低年级段家教误区及应对策略

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儿童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举足轻重.家长们对孩子满怀希望,舍得投入时间、精力、物力、财力,由此也出现一些无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孩子个性健康成长的现象.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家教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重智力发展轻情商培养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常把孩子视为小公主、小皇帝.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你只管好好学习,其他都不要管!”殊不知这样做却扼杀了孩子的能力,阻挡了孩子前行的道路,折断了孩子腾飞的翅膀.

1、包办过度,孩子不懂自理

进入小学一年级,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孩子:他们聪明活泼,成绩不错,但就是经常丢三落四,忘带作业、找不到学具、放学离开后又返回教室取水瓶等有的孩子甚至到了高年级时还不会自理,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和校园生活.家长觉得这是孩子粗心马虎,大了自然会好,其实这恰恰是最重要,而家长又最易忽视的习惯培养问题.

这类孩子的家长有一个共同点特点:对待孩子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不给孩子独立完成的机会.孩子的生活起居、都由家长包办:睡觉时帮着脱衣;起床时帮着穿衣;吃饭时一口一口地喂;写作业时陪着,书包也是家长收拾.孩子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伊勒阿特说:“成功的习惯其本身就是成功的最大原动力.”在小学低年级不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生都会受影响.

应对策略: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度保护,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发展各种认知能力.

小学低年级家庭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例如:睡觉前不要说:“快刷牙,快洗脸!”可以问:“孩子,睡前还有什么事没做吗?”写完作业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可提问孩子:“明天有什么课?还要带哪些东西?”重复相信孩子,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安排,会更有兴趣和成就感,久之自然会提高自理能力.

2、唯子独尊,孩子不会交往

我曾教过的学生小宇,一年级刚入学时,老师就发现她是个特立独行的孩子,上课迟到、随意发言,课堂要求也需老师单独为她重复才能听进心里去,并理所当然地.因为她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与同学们相处时也不怎么受欢迎.和她的家长沟通,才发现小雨从小身体不好,家人对他十分溺爱、照顾,事事顺从,对孩子的要求从不拒绝.

从孩子的天性来说,都是乐群好交的,那些孤僻离群、不会与人相处、不会平等待人的孩子大多数不是缘于天生,而是由于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所致.由于家长长期娇生惯养、放纵不管,使孩子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生活中只有自己,很少想到别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与人合作,很难适应社会.

应对策略:家长要改变观念,培养孩子责任感和自理能力,激励孩子的交往兴趣和,家长应鼓励孩子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同龄人聊天、游戏、出游.在群体之中要平等相处,这就克服了独生子女本身的不足.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如穿脱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还要训练速度,不仅要会,而且要快.另外教会孩子遇到困难寻求帮助,课间要先上厕所、做好课前准备再进行喝水、游戏等活动.

3、扼杀想象,孩子不敢创新

孩子经常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和念头,这些想法也许看起来很荒唐,甚至不着边际,但这是孩子创造性的体现,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绝好机会.一些父母认为孩子的怪念头是在胡闹而阻止和训斥孩子:“别动,你干不了!”“这么脏,快扔了!”就会把孩子的创新意识扼杀在摇篮之中,让孩子不敢再有这些奇怪的念头,更不敢创新了.应对策略:父母应该赏识和鼓励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如果父母能够适当引导,会激发孩子更具想象力的创造性思维.

(二)重知识成绩轻学习能力

上学之后,孩子的学习任务比以前要重很多,学习成绩也成了人们评价孩子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每到过年,亲友相聚,见了面总会问及孩子的成绩,不只孩子压力大,爱面子的家长们也是倍感压力,如此高程度的重视,也造成了一些家长不健康的教育方式.

1、面对学习中的错误一味指责,没有方法指导.

一个聪明的孩子可能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学习成绩暂时不是太好,如字写得比较慢、没听清老师提的要求等等,这时家长可千万别着急上火、训斥打骂孩子,应该想一想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解决他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此时的孩子需要的不是训斥,而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2、检查作业过细或放任不管

对于如何检查孩子的作业,家长们存在两种误区:一是检查过细.家长天天帮孩子检查,把错误直接告诉孩子,并监督孩子订正.孩子交上去的作业基本上是全对.二是放任不管,任孩子自己做,认为将错误展现出来,方便老师掌握孩子学习的第一手材料,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其实这两种方法都不妥当.孩子的作业,如果家长过问的太多,孩子会有依赖心理,一有不会就会问家长,培养不了.可完全不检查的话,孩子会认为作业并不重要,做的潦草、不用心,不光知识巩固不及时,还养不成踏实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应对策略:在小学低年级段家长要如何帮孩子检查家庭作业呢?建议家长要检查,但只负责检查作业的工整性和完整性,不检查对错.因为只要是孩子怀着认真态度书写完成的作业,他已经学会的知识基本不会有问题,而有难度的题目孩子也会自主思考,就算有错误,他也会在第二天老师的讲解中找到答案.经历了这个思维过程,孩子靠自己的能力学会了知识,会获得高成就感,也充分地培养了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三)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一个健康的儿童,既应该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儿童,也应该是一个“愉快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儿童.一些家长对孩子饮食起居照顾的无微不至,孩子身体健康稍有不适就到医院检查治疗,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在孩子的身上毫无怨言,但却不肯抽出半个小时陪孩子游戏、与孩子谈心,至使孩子与我们越来越疏远.

应对策略:家庭教养方式必须遵循父子两代高度双向沟通原则,父母要重视儿童的愿望、请求和观点,重视与儿童的共同活动.父母可以多与孩子聊聊天,听听他的心里话,和孩子做做游戏,让孩子把父母当做朋友.

(四)重批评教育轻以身作则

有的家长遇到孩子犯错,就马上批评指责、说服教育,甚至专门在外人面前指责自己孩子的不是,目的是为了刺激孩子,而这恰恰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久之,孩子会变的自卑内向,不爱与家长交流.

还有的家长一边看电视、玩电脑,一边还指责孩子不专心学习、沉迷动画片.这样的批评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孩子看到的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家长.

应对策略:孩子也希望获得尊重,得到家长的高度评价,这种需要获得满足后,孩子会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孩子会随着这种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刚入学的孩子,一般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稳定性也差.所以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在一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是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又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久而久之,对孩子注意力的养成便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结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过,则儿童容易枯;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的确,教育就是一门艺术,家庭教育是陪伴孩子整个童年的艺术.为了孩子能在长大成人后拥有幸福生活的本领,为人父母当为之思考、努力,找寻家庭教育中的正确方法.

【参考文献】:

1、《儿童心理学》

2、《陶行知教育文集》

作者简介:

王静,女,33岁,大学本科,小教一级教师,国家心理咨询师,从事班主任工作15年

研究方向:小学生各年级段心理特点、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家校配合对学生的心理维护.

工作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翟营大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