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教材与教法

点赞:6106 浏览:191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阐述了自然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并在分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编排的基础上,根据自然地理知识的类型针对具体课程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以期对一线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 键 词:自然地理多媒体教学教材教法

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即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层,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生物能等作用下共同形成的.这部分知识的难度及学生的掌握程度影响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同时这部分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

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材编排及分析

高中地理课程设计思路“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不提倡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分离和割裂,但从知识内容的比重看,“地理一”主要是自然地理,重点是阐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部分内容.[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列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能力培养与知识教育三者有机统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该教材在强调地理思想,使之有“魂”;注重问题探究,使之有“理”;联系现实生活,使之有“用”;尝试多种表达,使之有“趣”的基础上构建了教材的体系.同时选取了一些对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理论价值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等,而这些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

二、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法分析

地理教学方法类型多样,哪些方法与目前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最适宜,哪些问题适合选择某种教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十分具体.[2]地理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对增强地理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知识分类为基础,将自然地理知识分为地理基本概念、地理事物演变、地理基本规律和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四部分,在此前提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3]

1.地理基本概念——谐音巧记+“图”、“例”并举.

地理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地理数据、地理名称和地理名词,可分为记忆和理解两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地理概念应用不同方法学习.

记忆层次的地理概念借谐音巧记.借谐音记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变死记硬背为巧记乐记,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理解层次的地理基本概念,用图表与举例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地理事物演变——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缩短地理事物间的时空距离,增强形象的真实感,化枯燥为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优化教学过程,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取得常规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现代教学多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展示事物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刺激学生,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把地理知识形成过程一步一步地演示出来,不仅降低知识难度,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乐于接受,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4]


3.地理基本原理——模拟实验法.

自然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教材与教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自然地理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地理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和规律.地理必修一中基本原理部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欠缺,掌握起来难度大,甚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当然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可用模型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以热力环流为例加以说明.

实验用品的准备: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cm,宽30cm,高40cm左右)、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活动步骤:

(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用平整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引导学生提炼此实验过程和结论,从中抽象出一般规律.)

(学生观察):香的烟雾先下沉,从装冰块的盆向装有热水的盆飘动,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向上升起,最后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

(得出结论):地面冷热不均带来空气环流.

(教师引导):非常好,请大家看课件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完成热力环流形成的简图.)

4.地理空间分布——情境教学法+“图”中探索.

以洋流的分布规律为例:

情境设置:展示北太平洋局部地图,1941年12月,日本突袭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

问题设计:其舰队航线没有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南航线.而是选用冬季自然条件恶劣的北航线.这是为什么?

教师:这些都与洋流有关.那么什么叫“洋流”?它空间分布有何规律?是怎样形成的?下面我们就共同学习探讨这些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明学生所学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体会学习知识和生活紧密相关,同时为最后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埋下伏笔,通过问题的解决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开展有效教学.[5]

通过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读图观察并思考: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运动方向有什么差异?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在南半球也是这样吗?在印度洋冬季、夏季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给足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

教师可结合世界轮廓简图版图,表示相应的洋流流向.

世界洋流分布图

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采用求同法,即按同一类地理事物分布的相同性或者相似性,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在此基础上建立世界洋流分布的空间图像模型,这种直接归纳的方法,使规律明晰,组织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既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讲解,又能有效帮助学生探索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掌握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通过充分应用图像,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图文分析的综合能力,培养基本的地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