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文专项阅读训练(二)

点赞:10095 浏览:434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本期辅导考点一:分析论证方法,品味表达作用

【考点直击】

论证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它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如果说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那么论证则用来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考点解读】

此类考点的主要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判断文章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二是根据事实论据分析论证的道理.

三是结合语段中的相关观点分析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

四是分析语句在论证中的表达效果.

【解题指津】

初中阶段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我们应了解这些论证方法的特点.

举例论证是指列举确凿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各种现象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列举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会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此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模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等(概括事例)证明了等(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充分.

道理论证是指用经过验证的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由于此种论证方法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大众所认可的名人名言,所以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对比论证指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对比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对比论证方式的范围很广,如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在对比中分析和阐明两者的差异和对立之处,一目了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观点了.

比喻论证是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能使论证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此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模式如下: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等比作等,证明了等的观点,从而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变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在一篇文章中,我们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因此在答题时也应综合思考分析.

【阅读闯关】

雷锋的快乐从哪里来

文/刘长江

①看雷锋的照片,发现很多都是带着微笑的.那阳光般的笑容,即使穿越了半个世纪,今天依然让人感到温暖、快乐,也带来深深的思考.

②雷锋的快乐从哪里来?雷锋在日记中说:“自己辛苦点,多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英国作家西德尼也说:“做好事是人生中唯一确实快乐的行动.助人为乐,正是快乐的源泉.”

③记得有个公益口号:我奉献,我快乐.像雷锋一样,“当代雷锋”郭明义也是快乐的,生活中的他始终有着开心的笑.“最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等道德楷模,他们也是快乐的,常常有着真诚的笑.这些雷锋精神传人用自己的微笑告诉我们:学习雷锋,帮助他人,其实是一门关于快乐的学问,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

④郭明义就是很好的证明.不管多次献血还是长期捐助,在有些人眼里郭明义“很傻”“很苦”,犯不着这么做.然而,他们却未能读懂他的快乐.正如郭明义自己的感慨:“我觉得我比常人幸福和快乐得多.也许钱对一些人来说非常重要,或者是名利或者是地位,但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把这些包袱卸掉,你卸掉之后就会感到很快乐了.我试过了,很快乐!”

⑤其实,现实生活中不少时候,我们与这种“做好事的快乐”擦肩而过,却与“做好事的烦恼”迎头撞上.或是因为私心,或是因为能力,甚至是因为心情,既没有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更没有在别人危难时挺身而出.如果不去行动,不站出来,总想着扶老人遭讹诈,做好事受伤害,就体会不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甘甜,体会不到“拯救灵魂,安顿内心”的自得,体会不到“播洒清凉,愉悦自己”的幸福,体会不到“助人为乐,助人有乐”的回报.

⑥不可否认,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误会,甚至会遭受损失.但一个文明向上的社会不会让好人吃亏.从“扶老”问题到推崇“最美中国人”再到学雷锋活动的深化拓展,一再说明我们的社会需要好人,更会尊重和善待好人.“最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身残,得到了全社会的褒扬和救助,康复中的她心怀感恩,常常以微笑展望未来的生活.


⑦《礼记》云:“德者,得也.”事实证明,先做德者,才会得到,才会快乐.像杨善洲、庄仕华等,都属于德之得者.他们为人民所称颂,为社会所推崇,自然会拥有应得的快乐.相反,如果不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总想着检测公济私、损公肥私、损人利己,那么,得到越多,失去也越多,最终只会剩下悔恨和悲伤,何谈快乐?

⑧“后天下之乐而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无数事实证明,一切高尚的灵魂都会得到快乐,一切有益的行为都会得到尊重,一切艰苦的付出都会赢得口碑.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里,让我们像雷锋那样“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像郭明义那样“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那么快乐就会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一路欢歌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选自2013年3月7日《人民日报》)

1.请对文章的标题作简要赏析.

2.雷锋的快乐从哪里来呢?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作者在文章中引用《礼记》中的名句,有什么作用?

5.请在文中画出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目的的语句.

本期辅导考点二:划分结构层次,理清论证过程

【考点直击】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阅读议论文需要了解文章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在把握议论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同时,还要注意文章是怎样把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的,也即把握文章的结构.

【考点解读】

此类考点的主要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直接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二是结合具体语段分析论证思路.

三是结合中心论点分析文章的论证角度.

四是结合语段的顺序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解题指津】

一般说来,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议论文的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即“纵式”结构;二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即“横式”结构.其他各种各样的结构,都是从这两种结构中派生而来的.例如,以“横式”为主的结构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即先提出论点,后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最后归纳总结;有“总论―分论”式,即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证;有“分论―总论”式,即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又如,以“纵式”为主的结构有“层层深入”式,即先提出论点,后步步深入,逐层阐发.

对论证结构的考查,主要是对全文结构的划分和对重点语段的层次划分.对结构层次的划分应从文章内容入手,看它是如何提出论点并展开论证的,还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

答题时,首先应通读语段,勾画能提示论证方法、能引出主旨或结论的关 键 词,并划分层次,然后按照顺序分析每个层次,对论据可从论证方法的特点入手,并指出论证了什么,对于结论、观点、引子之类的文字,在分析时可直接引用,也可概括归纳.

【阅读闯关】

“大家”之“大”

文/王大可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学术成就自不必言,其为人风骨和人格魅力更为人们推崇.在先生离去的时刻,再次翻阅先生的著作,品味“大家”之“大”,感触良多.

大家之大,大在其超人的勤奋.先生说:“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我决不改变.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前后差不了五分钟.古人说‘黎明即起’,对我来说,这话夏天是合适的,冬天则是在黎明之前几个小时,我就起来了.”难怪在一般人颐养天年的耄耋之龄,先生居然还可以完成平生最长最艰巨的两部书――80万字的《糖史》及数十万字的吐火罗文剧本《弥勒会见记》的译释.

议文专项阅读训练(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论点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大家之大,大在其“知不足”.先生的成功,源于先生的“知不足”精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等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等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作出贡献.”正是靠着这种“知不足”的精神,让先生不断地为人类文化作着贡献.

大家之大,大在其真谦虚.真正的谦虚源于对自己的自知之明和对未知的恐惧与战兢.先生说:“我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在国外教书10年,在国内57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作出了极大的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先生的谦虚,既求实又恳切.

大家之大,大在其“犟劲十足”.“”期间,对于北大“老佛爷”的倒行逆施,先生拍案而起.“如果我安分守己、老老实实的话,我本可以成为一个逍遥自在的逍遥派,痛痛快快地混上几年,然而,天老爷赋予了我一股犟劲,我敢于仗义执言.如果我身上还有点什么值得称扬的东西的话,那就是这一点犟劲.”上面的文字,俨然可见先生在疾风暴雨中的凛然正气.

(A).先生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世人皆知.由于他的“呆板”与“顽固”,一身永远不变的蓝布中山装终于让人误认为他是一个“老校工”,于是让他帮着看行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先生“乖乖”地把行看到底.先生在离开我们的前一天,还在“遵嘱”为人题写.他身边的人说他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拒绝人”.

(B).幽默源于智慧.在困境中,先生以豁达的胸怀和智慧的幽默进行自我解脱,他自己“对号入座”,认为“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对自己都“非常合适,不大不小,恰如其分”,以此来讥讽那场浩劫;在力辞三顶“桂冠”时,他说:“等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一个“打”字,把先生的幽默体现得淋漓尽致.

自然法则让先生离去了,但先生的精神遗产,永远值得我们汲取.

(选自《时文精粹》,南方出版社)

1.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1)“”期间,对于北大“老佛爷”的倒行逆施,先生拍案而起.

(2)一个“打”字,把先生的幽默体现得淋漓尽致.

2.全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形式来写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3.阅读文章主体部分,结合语境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语句.

4.季羡林先生的成功,源于他的“知不足”精神.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种精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