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点赞:27694 浏览:1297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本文主要从“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感受数学来源生活;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关 键 词】数学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132-01

初中数学教育中,数学素质教育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教师并未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然而,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相信,当数学素质教育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易让人接受,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感受数学来源生活

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让学生思考:草坪上常会有一些斜路,人为什么会走斜路?这样做好吗?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原因,从而得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结论.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生活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正视中学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中学数学改革,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寓学于乐.

二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展示数学美

“数学美自身的魅力集中反映在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审美原则.”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培养审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内容中,让学生观看优美的图片,动手制作正方体,把有关几何体展开,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美,还能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制作来创造美.

2.增加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中插入了“镶嵌”活动,要求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并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对此可设置问题:(1)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观察街道两边的人行路面,建筑物的地板,他们都是用什么形状的地面砖铺成?(2)自学课本并回答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通过观察,学生了解到用作密铺的图形是全等的图形,密铺的关键是几个角拼在一起恰能组成一个360°的角,进而得出概念.

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这些探究性活动的添设,充分说明了教材的潜在功能和拓展性,也体现了教材内容上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3.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简洁幽默的语言,再配以恰当的体态语言,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爱上数学课,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心理基础.

三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新课标要求下的学生不但要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创新,学会发展,更要为终身学习储备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一形式的学习中,首先要创造平等的氛围,包括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教师是参与者,而不是指导评价者.生生之间,不仅能有条理地表达出个人的看法,更要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明晰他人的思路,并加入到自己的思路中,使自己的见解得到提升,这样才能显示合作交流的作用.其次,合作交流必须要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能自主探索的就自主探索.当自主探索不能解决问题时,就要进入合作交流的程序.

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另外,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有个别组总是某一个人发言.对于这种现象,采取发言人轮流制即可避免.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有题如下:如图:点A、O、B在一条直线上,指出图有几条射线、线段?能用图中的字母表示的射线、线段有哪几条?如果直线上有n个点,那一共有多少线段?

这和握手问题类似.于是,我在班上让学生演示了两两握手实验:两人握手1次,三人两两握手3次,四人两两握手6次等被请到讲台边参与两两握手的学生多达14人,并由班长负责在黑板上作记录.接着我提出问题“检测如全班同学全部上来,进行两两握手,那么握了多少次手?待弄清这个问题后,又问“有n个人参与两两握手,那么握了多少次手?”学生通过这样的过程,很快掌握了其知识本质.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渐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进而得到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对新教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规律及其本质,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初步的素质教育.

〔责任编辑: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