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类适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点赞:30541 浏览:142560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2-0123-01

农学类适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校教师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摘 要:农学专业肩负着培养高级农业人才的重任,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的思维.用科学人才学理论指导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对提高我国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农学专业适用型人才培养

一、充分认识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些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而基层农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却很少,这就是人才需求的潜力所在.但近些年来,农学专业毕业生有怕吃苦等各种原因,不愿到基层工作,这些原因造成目前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难的现状.高校农学专业的招生也因此受到影响,大部分考生由高考成绩所限而不得不报考农学院.然而,这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动力往往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农学专业逐渐成为“冷门”专业,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要改变以上现状,必须改变我国农学人才现状,提升农学人才资源.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而农业的现代化则在于高素质的农学人才.因此,要充分认识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能因农业行业各种不乐观现状而轻视和放弃农学专业人才培养.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概念

人人都可以成才是识人才、育人才和用人才的科学观念.不论其知识水平高低、能力大小,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就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高校农学专业的培养工作中,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理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成才的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农学专业的生源质量相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科学、现代管理等新兴学科专业较为薄弱,师生对该专业学生成长的信心可能带有一定的消极情绪.高校师生应认识到,人才是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与行业无关.“人人都可以成才”有助于科学地理解人才评价标准,也体现了人才的平等性.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农学专业的培养工作中,要克服对人才认识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成才的概念,激发学生个人的成才愿望.

三、坚持“以人为本”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行为很多时候取决于其个性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校针对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要了解学生行为表现的多样性与个性差异的关系,对每位独特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措施.因此,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环境是教师的责任.教师的教学要求适合学生个性特征,设计和实施教学应有一定的弹性.要考虑学生的个体需要和能力,以之作为教学起点,采用适当方法,提出适当要求,使学生有兴趣并得到相应发展,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此外,学校还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使其成为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

(二)改革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

学生个人优缺点和学习动机不同,社会农业专业人才需求也呈多样化.由此,高校要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改革农学专业培养目标.为满足学生个人需要和适应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农学专业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须拓宽专业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拓宽基础,建立适应多样性目标且有柔性结构的专业培养计划.如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在保证专业主干课程的前提下,较大幅度地增加选修课,特别是要增开一些相关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课程(如信息化农业、标准化农业、设施农业、精确农业、观光旅游农业、都市农业、农产品加工与贸易等),从而建立构建农业人才的培养体系.

(三)优化实践性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校农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主要途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生个人优缺点和学习动机不相同,社会农业专业人才需求也多样化.在实践教学环节要因人而异.对于今后愿意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将其实践工作安排在导师实验室或科研所.经过这一阶段实习,可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对于今后愿意从事企业管理的学生,则应推荐他们到农业推广站、农产品贸易公司等企业实习,结合专业从事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实践工作.对于今后愿意到基层做村官和技术员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到基层锻炼的机会.对于热爱自主创业的学生,学校应为其开设创业理论课程,为其提供与成功的农民企业家接触的机会,培养坚强的毅力和信心.

(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高校教师是高校的主体,是知识的化身,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更新知识、创新知识起带头作用.高等学校的老师肩负创新知识的社会和历史使命,肩负创新型人才培养使命,教师本身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不辱使命.高校要抓好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创造机会.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进一步健全高校教师培训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组织管理机构.教师培训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应长抓不懈.高校教师培训工作要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教师培训工作的展开,在培训经费上要予以保障.培训管理机制要完善也要创新,以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高校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强政策导向,积极营造健康、良好的培训环境,激励教师参加在职培训.教师培训应该从体现人本化、个性化出发,尽可能拓宽教师培训渠道,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师培训形式,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此外,还要引导教师转变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培养高质量农学专业人才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过程,加上农学专业课程涉及面广,因此,还需要教师进行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持续进行课程改革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型科技适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