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陶冶式教学

点赞:25301 浏览:1185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2-0110-01

摘 要: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是教师通过深入挖掘语文课程中语言与文化的同构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施加影响,使之在身心愉悦的同时,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

小学语文陶冶式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小学语文教学陶冶式

近几十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育推行标准化考试,抛弃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游戏特性,忽视儿童的创造性而过分强调答案的标准化和客观性,将小学语文教学限定在死记硬背、重知识轻能力、重训练轻陶冶的狭小空间.在新课标背景下,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展开改革,推行小学语文陶冶式教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陶冶性教学的意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当代中国文学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其所蕴含着的知识价值与审美价值既能够推动中国不断地前进,又为当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少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陶冶性教学是通过教育工作者对教材知识的开发,使中华文学这座宝库更清晰、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并通过影响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怎么写作祖国建设.

二、小学语文陶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1.形真: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外在形式基础.形真是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外在形式基础.“形象”是教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儿童往往是通过形象认识世界的,要对小学生进行陶冶教育,教学内容首先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见可闻,才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受到优美语言的滋润和陶冶.

2.情深: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内在心理依据.“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正是陶冶式教学的内在心理依据.陶冶式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发掘文本蕴藏的思想感情,更要求教师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表达课文蕴藏的情感,以情感人,靠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使其在情感的激动中、在情感的洗礼下涵养情性,澡雪身心.

3.审美: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核心目标.陶冶性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步入美的殿堂去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审美的兴趣和能力,而实现小学语文审美式教学应当从培养学生语文审美感受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审美创造力等方面开展.

4.对话: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展开的必要前提.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应是师生与文本互相解释、互相沟通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共同创造的过程.在课堂多维的对话中,让学生喷涌情感,洞开心门,心花怒放,使语文的陶冶功能充分得到实现.

5.体验:语文陶冶性教学的途径.体验是人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融合经验和想象,饱含情感地对客观事物进行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体味和领悟.教师在开展陶冶性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还要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的体验.以此实现语文对其精神建构和性情的陶冶.

三、对小学语文陶冶式教学的探索

1.环境氛围的营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善于利用课堂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学习环境.在构建中教师需注重以下几个细节:

(1)墙壁、黑板报、课室一角等区域都是构建环境的良好场地,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场地,使其成为教师的重要辅助.

(2)教师要注重加强文字的实质性意义,尽量避免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语句.笔者曾尝试将古诗配图挂在墙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简单的书法作品在课室内展示,以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视界.

(3)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环境的反应,要结合教学进度,能够做到时常更新,从而营造常新的课堂学习氛围.

2.开发教材知识

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功能,课堂教学中强调“教”的功效.诚然,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多“教”无可厚非,然而过度的“教”会造成学生的依赖性,最终导致不教不学的尴尬局面.所谓开发教材知识,在小学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炼语文课本中的语言美、文字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教”与“学”并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知识的陶冶下健康地成长,教学质量也才能够提升.如《望庐山瀑布》,在这课中笔者让学生尝试着找出诗中的优美词汇,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此时有的学生提问:为什么叫做“香炉”?教师反问:下雨时,同学们远眺高楼,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说:能看到一片雨雾朦胧.教师:像不像青烟缭绕?学生们异口同声:像.笔者:这就是香炉峰的来历.由于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同缭绕,因此庐山中有一座山峰就叫做“香炉峰”.通过这样的引导与解答,可有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长此以往,这样的语境会逐步拓宽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在课文与语境的陶冶下形成良好的个性,以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师解读意境与学生的感受意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陶冶性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走人课文的意境,可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又可陶冶学生的情操,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如《黄果树瀑布》一课.在这课中,笔者开篇即引导学生们想象“大自然”的景致,其次让学生们去课文中找出关于描述大自然的语句.通过总的意境联想,使学生们首先在心中大致勾勒出黄果树瀑布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然后通过细节联想以及文本认识,可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入意境,进而领略课文的全貌.学生对课文意境的理解有赖于学生的感受能力,以及想象力,而两种基本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因此,陶冶性教学既要在每堂课上有所体现,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总之,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通过深入挖掘语文课程中语言与文化的同构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同时,提高语文及文化素养,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