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教学在生物二轮复习“271”课堂上的应用

点赞:6626 浏览:206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已成为目前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71”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40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25+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学习测评.

结合我校生源和二轮知识系统化的学情要求,笔者认为“271”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生物二轮复习中要把握好三个度——活与实、动与静、收与放,具体而言即教师要“少讲、精讲、精选题、讲思路”,学生要“勤学、多思、重练习、积方法”.本文结合模型教学以“免疫调节”专题为例来讲解如何让学生在“271”课堂教学模式中收益最大.

一、知识导引

生物学科内的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通过拓展主干知识,将原来零碎的生物学知识归纳起来,构成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二轮复习中,要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将各章节中分散的知识点有机联系,将相关知识从内涵、外延和功能上有机地串联起来,实现学科内的综合,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提升对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但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先帮助学生构建主干知识网.


图1免疫调节主干知识(核心概念)模型图

学生据图1对该专题有了大概的了解,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细化复习内容,可针对每个知识块提出若干问题进行讨论.第一块——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第一和第二道防线由什么组成?溶菌酶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吗?2.特异性免疫(本专题复习的重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哪些部分?免疫细胞是如何起源及分化的?抗原与抗体的特征.(2)抗原的识别呈递过程.病原体如何被识别?需要什么细胞参与?MHC在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3)特异性免疫的两种方式.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免疫的对象、二次免疫的特点.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病毒、胞内菌等进入机体后会引发怎样的免疫过程?机体内哪些细胞能产生抗体?第二块——免疫调节的应用.免疫接种的疫苗类型有哪些?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如何区分?第三块——免疫调节的异常.免疫过强和过弱会产生什么的后果?过敏反应是怎样形成的?掌握获得性免疫缺乏病(如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在讨论中分别对这三个知识块的主干知识进行拓展,由于不同学生、不同小组的知识掌握情况、理解能力、领悟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可让学生先小组内合作,再进行组间合作,然后以班级汇报的方式展示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最后将所有的汇报内容整合在一起,对原有主干知识拓展、整理、建构成图2所示的较为综合完善的知识网(以免疫调节第一课时为例).

模型教学在生物二轮复习“271”课堂上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物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学生通过自建知识网,不但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及思维的拓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别教材中两种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物理模型图,更高层次上还要能够灵活处理相关模型的变形或重新组合.

二、图形引导

物理模型既是对教材中文字难以表达内容的一种高度概括,也是对教学重难点解读的一种表达形式.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生物学高考试题,其中有大量的物理模型,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中既要明确教材中各种物理模型的结构及其名称术语,又要学会把各种物理模型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除了能读懂各物理模型外,还要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迁移和延伸,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解题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在该专题中,教材中有“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细胞免疫示意图”、“体液免疫示意图”、“单克隆技术示意图”、“引发艾滋病的HIV模型”等.在高考真题及模拟题中常将主干内容的图群组合,建构出某一特定的综合图形,这样不但能将抗原的识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主干知识整合起来,还能展示生物体某些方面的生理过程,让学生感悟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协调性.

三、解法导引

高考试题中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常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常见的题型有填空、简述等文字形式的表达;还有运用图表、图解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生物学过程等,这些都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在二轮备课时就要多关注该专题在高考中常考的题型,精选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例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文字类的表达.复习时让学生准确无误地记忆课本中的专业术语及含义,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要理解清楚,熟记一些结论性语句,以备答题时运用,尤其是一些生物学专业术语的规范表达.

图表类的理解.要使学生学会对与教材中有联系的、相似的图形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挖掘图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促进知识的综合、深化和内化.

数学思维的运用.学生应树立用数学建模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公式、函数图像等数学语言表现生物学现象、本质特征和量变关系.事实上,构建数学模型的思维方式不仅能使考生活学活用,很好地解决一些生物学实际问题,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也提高了考生的分析、推理和综合能力,这就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高考理念.

例如在复习本专题时,可结合所构建的图3与图4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与现实密切相关的问题:第二次注射某一病毒的疫苗后,生物体内抗体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引起这样的变化?不同免疫缺陷的小鼠感染病原体后为什么病原体数在体内的变化趋势有先后差异?能否用基因治疗免疫缺陷病?如果可以,其操作步骤如何表述?以此知识进行适当拓展,可培养学生思维迁移的能力.

图3二次免疫后抗体变化图

图4不同免疫缺陷型小鼠的免疫图

通过模型教学将“271”模式成功引入二轮专题复习,最为关键的是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的“2”实际上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导引、模型导引和解法导引必须设计得当;学生的“7”是要其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体现了“271”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思考;变教“书”为教“学”,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习方法;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教师下海精选习题,学生上岸探究创新.

【责任编辑郭振玲】